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尝试让残疾儿童进入所在社区的普通小学班级就读。这一首创性实践被称为随班就读,通常是指儿童在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一种创新性的形式,它是以西方国家融合教育的概念和实践为基础的,但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特殊教育的现实。
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Salamanca Statement)号召所有的国家都采用融合教育作为实现全民教育的策略。融合教育被看作是一种可以使每个人都接受教育的途径,是一种强大的可以保障所有人有权参与的变革性力量,并能包容差异和多样性。在西方文化中,融合教育可以追溯到为了平等和自由的社会运动中。这里融合的概念不仅是指将残疾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中,更是为有障碍的儿童提供相同的机会,在其社区内的学校为儿童安排符合其年龄发展的普通教室环境,为这些儿童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教育、支持、服务,同时在这些学校和教室里形成一种基于社区的接纳、归属的文化,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性需要。 [1]
随班就读是中国实现融合的一种方式,是以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情况为基础的。随班就读被看作是中国特殊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用普通的或者特别设置的课程、教科书、教学策略以及设备,来实现正常儿童和残疾儿童共同的发展目标,以及残疾儿童的特殊发展目标。
近年来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特别是2020年新颁布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高质量的融合教育/随班就读,不仅仅是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教育环境里。不能是“随班就座”或“随班混读”,需要综合前面的教育支持系统来保障随班就读的质量,一方面要遵循特殊学生的特征和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另一方面,也需要为教师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支持和资源,确保教育方案的实施。
[1] Yu,L.,Su,X.,&Liu,C..(2011).Issues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inclusion in china. Prospects ,41(3),p.35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