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月夜登阁避暑

旱久炎气盛,中人若燔烧 [1]

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 [2]

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 [3]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 [4]

开襟当轩坐,意泰神漂漂。

回看归路傍,禾黍尽枯焦。

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解读】

本诗写于元和四年(809)夏天,这一年关中大旱。天气酷热难耐。诗人散步寻找纳凉处,登上高阁。“清凉”四句写诗人进入清凉世界,暑气全销。结尾四句是诗人在回家路上的感想。他看见禾黍枯焦,便想到一个人独善是可以做到的,但要解决民众的生活就不容易了。在一个大热的日子里,诗人不仅仅想着个人的纳凉,也想到了庄稼和民众的生计,这种精神令人感佩。因为诗人的忧虑提高了这首诗的品格。一个在暑热中能想到民众、关怀民众的诗人自然会受到民众的喜爱。一个人独善其身是容易的,想要“兼济天下”就不容易了。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些能够乐天下人之乐、忧天下人之忧的读书人,白居易当是其中之一。写作手法上,先写酷热,再写清凉,最后写忧虑,按照时间和个人感受一路写了下来,水到渠成,十分自然。


[1] 中(zhònɡ众)人:热气触处人身,燔(fán烦):烧烤。

[2] 嚣(xiāo宵):喧嚣。

[3] 岧峣(tiáo yáo条谣):本指高山,此处形容佛阁高耸入云。

[4] 委:确实。 zOftvg1+FJjgNvyNx6EqB2GAuIV0tWCxcUkLU/C4egaI43hRyfaZfOdU8sX7ygh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