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卷所描绘的1688年到1815年这段时期,三场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命运。这三场革命均发生在百年之内,并且它们都导致了英法两国之间的战争。1688年的英国革命把信奉天主教的国王赶出了不列颠岛,最终导致英国同法王路易十四——法国最后一位伟大的国王发生了激烈的争斗。1775年的美利坚革命将英语民族一分为二,尽管英美两国各自具有鲜明的观念和行动,然而双方依旧在同一语言、共同的传统和普通法的纽带下联结在一起。1789年,凭借武力和暴力手段,法国向欧洲宣告了平等、自由和人的权利原则,其影响直至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前难有望其项背者。在发生上述政治革命的同时,科学和制造业领域也在发生变革,尽管这些变革在当时并不为人瞩目,但它们奠定了我们今天所处的工业化时代的基础。宗教改革的余波最终平息下来。自此以后,分裂英国的不再是宗教信条,而是以现实利益为导向的政治党争;自此以后,物质的霸权和民族的优越感主导了欧洲的纷争。人们旧有的观念趋向是宗教统一,当下欧洲的纷争因民族扩张而起,而宗教问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日渐减弱。
在本卷展开之时,英国革命大功告成。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流亡国外,来自荷兰的奥兰治亲王(Prince of Orange)登陆不列颠,不久接续英国王位,史称威廉三世。甫一登基,威廉三世就投身到英法的殊死争斗之中。法国人试图将欧洲纳入一个版图之内,这番霸业宏图甚至连查理大帝都望尘莫及,如若有先例,我们也要追溯到罗马时代。法国的勃勃野心体现在法王路易十四身上。在三十年战争中遭受重创的德意志和走向没落的西班牙,引得路易十四蠢蠢欲动。
与此同时,荷兰共和国的崛起为欧洲平添了一个新教国家。虽然这个新教国家地少人寡,但它的人民勇敢、它的海上力量强大、它的贸易兴盛,这使它成为欧洲大陆的强权之一。英国与荷兰结盟构成了抵抗法国的核心。神圣罗马帝国给予的政治支持帮助英国和荷兰这两个北海强国能够对抗集足智多谋和骄傲虚荣于一身的法国统治者。威廉三世、马尔博罗(Marlborough)和欧根将军(Prince Eugene)三人联合起来粉碎了法王路易十四的霸业。从此以后,汉诺威王朝治下的英国接受了辉格党人(Whig)的理念。这些理念集中承载了英格兰自大宪章和远古时代沿袭下来的所有重要的遗产,并以现代的形式塑造了政教关系以及王权对议会的从属关系。
在这一时期,英国海外扩张的步伐并未停止。大不列颠诸岛归于一统,一方面,尽管人口有限,但英国对欧洲事务却起着显而易见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他们英国采取了与欧洲大陆有别的发展道路。老皮特时期,英国将美洲新大陆和印度大片土地收入囊中,第一大英帝国横空出世。
羽翼渐丰的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政府渐行渐远,进而导致北美殖民地与母国反目成仇。独立战争(美国人更愿意称之为革命战争),奠定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根基。法国和西欧联合起来抗衡英国,英国虽然海上霸权犹在,但第一不列颠帝国走向终结。
随着世界列强出现的上述变化,出现了自宗教改革以来又一轮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解放运动。宗教改革在广大的地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法国大革命则试图宣告人人平等,至少要撇弃地位和财富上的差别而确立人人机会均等的原则。在反对拿破仑的伟大战争中,英国几乎对抗整个欧洲,甚至与美利坚合众国作对。拿破仑未能创建一个欧洲合众国。滑铁卢大战的胜利、目光远大的《巴黎条约》和肇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令不列颠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雄踞文明世界之巅。
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
肯特郡 韦斯特勒姆 查特韦尔
1956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