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时间记录”的概念

“时间记录”的定义

时间记录,即把一个人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通过场景的划分,数据化地记录下来,进而能让他对自己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有一个客观的数据化认识。

本书所提到的时间记录是一个体系,在记录时间的同时,还要考虑后续能对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规划,并且在设计时间记录标签时,要考虑相对长远的时间维度。

本书所提到的时间记录体系提倡读者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记录,从而养成良好的时间记录习惯,并能适当地控制时间记录成本,通过长周期——连续几十年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从而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数据化认识。

在《奇特的一生》一书中,主人公柳比歇夫连续56年做时间记录,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是我的榜样。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建立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上,重点是对消耗时间的事情进行分析,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时间利用状况,并养成管理自己的时间的习惯。

简单地说,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核心就是:

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消除时间浪费→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

再简单概括,就是对时间进行:

记录→分析→整合→规划

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也提到时间记录的重要性:

“要了解时间是怎样耗用的,从而据以管理时间,我们必须先记录时间。”

“一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的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

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意味着我们需要不间断地记录一天24小时的时间使用情况,也意味着要长周期、连续多年记录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以便于知道自己的时间耗费在了哪里。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也提到时间记录:

“只有与时间成为朋友,才能真正知道她的宝贵、懂得她的神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我也一样。我的好运之一是竟然在2005年的某一天在网上闲逛时看到了一本书——《奇特的一生》。”

对我来说,我的好运之一是在2012年的某一天,看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并把时间记录当成重要的习惯来培养,并在之后养成了时间记录习惯,也形成了一套时间记录体系。

“时间记录”的频率和投入时间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投入时间,这就涉及两个方面:频率和投入时间。

如果经常做一件事,投入的次数多,在时间记录里反馈出来的频率就很高,时间记录里就会经常出现与这件事相关的关键词。

如果有一种习惯,比如健身,每次投入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虽然频率没有其他习惯高,但是投入的时间多。

一个对人有重要影响的习惯,在频率和投入时间上占比都会较高,与之相关的关键词会在时间记录里经常出现。

对于时间记录这套体系,建议每天记录20~30条,时间花费大概是每天10分钟。

留出休息和机动的时间

无论你的效率有多高,浪费的时间都有必要“提取”出来,因为人毕竟不是永恒不变的机器,我们需要提前规划让自己放松的时间。

每天有10%左右的时间可以用作“健康休闲”,可以是休闲娱乐,也可以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运动。休闲娱乐让大脑放松,运动让身体放松,适当的放松是有必要的。

同时,也要给每天留出一些机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全天可用时间的50%~60%来做计划是合适的,剩下的40%~50%的时间要预留出来作为机动的时间,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一辈子都保持高效率、节奏稳定

柳比歇夫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更在于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了“时间记录”这样一套有用的方法和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让他在26岁到82岁这56年里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高效率、节奏稳定,而且在老年的时候,他的工作精力和思考效率也依然有增无减。

时间记录对生活的帮助是,一辈子都保持一种高效率、节奏稳定的生活方式。这是本书所介绍的时间记录方法的最终目的,它能帮助柳比歇夫做那么多事情,产生那么多想法,如果你对此好奇,充满兴趣,不妨也尝试一下。

柳比歇夫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想法,这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最后几十年(注:他是在82岁去世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关键不是在数量上,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他把所有的纸片、所有的著述和信札,以及从1916年记起的日记统统保存下来。柳比歇夫的生活和它的蹉跎曲折,可以一年年甚至一天天地再现复制,简直可以1小时1小时地追忆回顾。

——《奇特的一生》 SH8yqGAYoK9rKJINdQc2m/UMab4ByDVLWTaX/Mb3nC9B9LzeEgxrN5C8CIsERJS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