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

3

人与环境的对话: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词云:“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陶渊明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轼词云:“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

中国古人最懂得境和人之间并非独立、隔绝的,而是互动、相融的关系。

人们看、听、接触一个环境,所感受到的境不是单纯的外物,而是人所理解的环境。人对环境会产生喜欢、厌恶等种种心理反应,随后又会产生趋近、逃避、改造等种种行为反应。人的反应对环境产生了影响,留下了人的痕迹。而这个带有前人痕迹的环境,又会被后人所认识。

后人再来看、听、接触这一环境的时候,所感受到的境中就有了前人的心,以环境为媒介,后人和前人建立了心理联系。对这个包含了前人心理信息的环境,后人又会产生种种心理反应,种种趋避、改造等行为反应,于是又留下他们的痕迹。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对话过程:人和环境对话,人通过环境和前人对话,人通过改造环境和未来的人对话,人和被人改造过的环境对话。

环境心理学,就是对话的心理学。

让我来展开说一说这个过程。

人在观察环境时,并不是像照相机一样复制环境信息,而是通过“解码”或“识别”等过程来认识环境。也就是说,人在观察环境的时候,会对环境进行识别、归类等心理操作,人所看到的是基于这种操作得到的结果。

比如,我现在向窗外一看,看到的并不是“一个长方形灰色物体,在这个大长方形内有许多整齐排列的小长方形”,而是“对面有一座灰色的楼,墙上有许多窗户”。也就是说, 看就是识别的过程,识别的结果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环境。

环境中并不真实存在的形象,也可以被我们“看”到。比如,天上的白云,其形状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看这白云,多像一只羊啊”,那么这个人再去看的时候,这白云就呈现出了一只羊的形状,这个人仿佛真的看到了羊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人并没有真的改变白云的形状,但是通过观察时的识别过程,把自己心里的云变成了羊的模样,而他对另一个人说的话,又把对方看到的云变成了羊的模样。这种特殊的“看”,使得天空中出现了并不真实存在的羊的形象。

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动机和需要,因此人们对环境中的物体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情绪。比如,我们带着休闲的心情来到草原,躺在草地上,看到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会觉得它们都像白羊一样。草原上的羊是可爱的,而天空中的白云像羊一样,也是可爱的,因此我们的心情会很愉快。

辛弃疾饮酒后,看到身边有松树。而在他的心中,松树象征着隐逸、自然和智慧等,他把松树看作心灵的朋友。在这种心境下,他就会“问松我醉何如”,并且怀疑松树动了,来扶自己了。于是,他就以手推松,像推开一个朋友一样。陶渊明之所以对南山情有独钟,是因为前辈就是归隐在南山中,因此对于他来说,南山就是隐逸精神的化身。悠然见南山的时候,就是他和南山在对话。

人对物所做的事,会在环境中留下痕迹。比如,诗人看到险峻的山峰,产生一种激情,于是在崖壁上题写了诗词,那么这座山就留下了这个人的痕迹。这就是山影响了人之后,人对山的一种回应。而这片题写了诗词的崖壁,就成为后人所看到的环境的一部分。

假如有个人看到了崖壁上题写的诗词后认为写得很好,并借助这首诗词的引导来看这座山,感受到了和诗人类似的情感,那么这就是诗人和后人以山为媒介进行了一次对话。

在一次次对话后,环境中融入了很多人的心理活动信息,于是后人就会产生很多感受,仿佛接触到了很多古人。

杭州西湖不过是一个湖,从物质层面上来说和我们家附近的朱家水洼并没有多少区别。然而,一旦我们知道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苏小小、柳如是、秋瑾、潘天寿、弘一大师都曾在西湖泛舟,那我们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了。因为在这个环境中,有这么多前人留下的痕迹。

当然,还有很多环境完全是人工制造的,比如各种纪念碑、雕塑等,其中包含着制造者的心理活动信息,可以看作建筑师、艺术家留给后人的话语。当后人看到这纪念碑、雕塑时,就等于在倾听那些建筑师或艺术家留给大家的话语。他们可能会理解,也可能会误解,还可能会完全不解,但这都是一种对话。

环境心理学可以说就是这种对话中的语言学。在这本书中,我就如同一个翻译,告诉你不同的环境分别在说什么,你会在环境中听到什么,而你所听到的又是如何影响你的喜怒哀乐的。 6zeelxSqm1RREOaz61tP0AmTm8iQ29F8dlxTbiQmWL/PTTAa/jjVk3SADAJ83o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