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編者的話

2018年8月,北京大學協同世界哲學團體聯合會(FISP)共同舉辦了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學大會。世界哲學大會始創於1900年,因其歷史之悠久、規模之盛大以及影響之廣泛,被稱爲“世界哲學界的奥林匹克盛會”。此次,世界哲學大會來到了北京,這是這一盛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辦。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學大會以“學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爲主題,廣泛邀約了全球各區域的知名學者與哲學工作者參加會議,展開了多元、多維的學術交流與討論。在爲期八天的會期中,大會共舉辦了超過一千場次的各類學術活動,活動形式包括大會報告、主題演講、分論壇、圓桌會議等等。圍繞“學以成人”這一主題,各國學者從多元的文化語境以及不同的學科背景出發,在差異中拓展了豐富的對話空間,在交流中構建了寬廣的世界圖景。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十三輯即以此爲契機,策劃編輯了“世界哲學大會專號”。

專號首先收録了由大會秘書處撰寫的會議開、閉幕式綜述,以期向廣大讀者介紹會議的主題主旨、會議内容以及會議開展的基本情況。另外,專號還收録了部分較具代表性的道家專題研討小組的會議綜述,力圖記録並向讀者呈現會議中有關道家哲學研究的精彩討論與哲思論辯。

專號進而收録了幾位極具國際學術影響力的學者所作的大會主題演講,演講分别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教授的《翻譯中的性别:超越單語主義》,韓國西江大學榮譽教授吉熙星(Hee-Sung Keel)先生的《同情:情感道德論之基》,以及北京大學王中江教授的《“明同異”:中國古典語境中的多樣性、差異性和共同性話語》。這些演講從不同的學科背景、學術視野出發,探討了當下哲學研究中的重要學術話題,内容不僅涉及對哲學話語建構、哲學研究方法論等問題的反思,同時也觸及文化交流、性别研究、情感與倫理等不同領域的重要學術話題。

再者,會議還收録了諸多國際知名道家學者以及其他領域知名學者所發表的會議論文及報告。例如,德國知名道家學者君特·沃爾法特(Gunter Wohlfart)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人文講習教授安樂哲(Roger T.Ames)、中山大學哲學系馮達文教授、芝加哥大學任博克(Brook Ziporyn)教授、澳門大學梅勒(Hans-Georg Moeller)教授、臺灣大學李賢中教授等爲專刊提供了與本期世界哲學大會相關的稿件,稿件内容涉及道家哲學、儒道關係、道家哲學與西方哲學比較研究等多個研究領域中的關鍵問題,充分體現了道家哲學的思想跨度和反思深度。

總之,通過本期專號,我們力圖珍藏並向讀者呈現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學大會中精彩紛呈的哲思片段與對話瞬間,以及道家哲學在世界哲學平臺之上的獨特哲學視角與多元學術交流。正如本次大會秘書處在大會開、閉幕式綜述中所提到的,“在世界哲學大會的平臺上,我們可以看到,道家哲學已經不是一個專屬於中國的哲學思想資源,而是一個多語種、多文化視角的哲學領域,其中涉及對自然、人、社會與歷史的全面反思,也觸及認知、心靈、情感及倫理、審美等不同領域的獨特視角。道家哲學並不只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不斷拓展的哲學反思範式和話語體系”。

《道家文化研究》編輯部 TVCZ9kZ5+9kS41vdn1ZuiiUBVCUFDo3kyz3xrSBAjTJ4yEddqfRARV3KdwH0c6c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