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技巧攻略

高二阶段是高中学习的中间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高三能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二阶段的努力过程。

高中英语侧重对英语能力的综合培养,而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基础技能是高中学习的重点,同时,阅读理解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阅读理解能力是指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吸收知识的能力。这一能力在高考应试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快速阅读正确把握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结合文章相关细节给出各种题型的正确答案。除常规的四选一阅读题型,七选五题型也同样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做七选五题型时,考生只有在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排除干扰项,将正确答案准确归位。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通过对语篇的理解,利用上下文语境及词汇辨析方面的知识将文章所缺单词或短语补充完整的能力,重在阅读和词义辨析两个方面。语法填空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重点词汇及语法知识(包括时态、语态等方面)的掌握情况。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养成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因此,同学们应该在高一和高二阶段紧跟教师步伐,完成英语课本内容及相关辅助材料的阅读,逐渐拓宽词汇量和学习语法知识。同时,还要格外注重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当然,光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更好地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阅读理解试题,特别是抓住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几种题型(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七选五、语法题空)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英语文章或报刊来增加阅读量、扩展词汇量、拓宽眼界、培养英语语感,并在这一过程中熟悉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和篇章结构等,以增强分析和判断能力。另外,高考英语阅读文章选材及题目设置形式丰富多样,同学们应多加练习,重视阅读速度的提升和阅读技巧的积累。

接下来,本书将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情况,从阅读方法及阅读技巧两个方面为同学们详细阐述阅读与完形题型的应对策略,从而为同学们提升阅读与完形答题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scanning和skimming

高考英语试卷题型多、题量大的特点对考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加上文章选材可能会涉及考生完全不熟悉的领域或范畴,在实际考试过程中,想要逐字逐句疏通文意不仅十分困难,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要提升阅读速度,一定要注重培养“浏览式阅读意识”。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两种在英语应试阅读中常用的阅读方法——scanning和skimming,这两种方式的要旨都在于快速浏览以提升阅读速度,但两种方法使用的目的有所不同。

scanning(扫读): 扫读全称“扫描式阅读”,即让眼睛从上到下快速地扫过文章,以便快速定位所需信息,然后再停下来仔细阅读信息点所在的位置。采用这种阅读方法的目的在于快速寻找、定位某一特定信息。这一方法适用于阅读理解题目的题干中有明确的提示词和方向性的情况,要求考生就某个特定单词、短语、数字、日期、人名、地名以及特定的文章片段等进行理解和分析。

skimming(略读): 所谓略读就是指阅读时不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下去,而是采用跳跃式的阅读方法。采用这种阅读方法时,应首先阅读文章标题,然后快速浏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每段的开头部分,从而快速抓住主旨句,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因此,略读的目的就在于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采用这一阅读方法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把握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结构,为其进一步了解段落内部层次、定位关键信息、最终锁定问题的正确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理解题型解题策略

1.题型简介

阅读理解是目前高考英语中继听力之后的第二种题型,占据了高考英语试卷的大部分篇幅,同样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分值。高考英语中这一题型一般会设置 4 篇文章,共计15小题,每小题2分。文章体裁一般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数字说明文、解释说明文、比较说明文)、应用文(广告、通知、书信、新闻等)以及图形表格类等。文章题材涉猎也十分广泛,可能包含科普类、新闻报道类、故事类、人文类、社会现象和文化生活类以及劝告或建议类等多种形式的文章。

下面,我们从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角度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题型。

2.命题分析

(1)主旨大意归纳题

这类题型旨在考查考生对文章的主题及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要求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概括、判断、归纳等思维方式,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这类题型出题方式多样,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

文章标题归纳:要求考生在一系列短小精悍、极具概括性的文章标题中选出最能概括文章主旨的一个选项,备选答案通常以短语的形式给出,这就要求考生做到精准理解全文大意。

全文及段落大意概括:考查考生对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旨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力。备选答案通常以句子的形式给出。

(2)细节分析理解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某些具体细节的捕捉与理解能力,这就要求考生有目的地对文章进行精读。命题人通常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数据、数字等有形的具体信息,针对文章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话设题。这类题型又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事实细节理解:即题目就文章某一细节使用who, what, which, when, where, why等特殊疑问词直接发问;或者在同一题目中针对文章多处细节设题,要求考生选出与原文所述最为相符(或不符)的一项。

排列顺序:这类题型一般针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完成某项工作的先后步骤、某件物品的使用步骤等要求考生进行排序,常见于记叙文或说明文中。

图表匹配:有些文章会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由于图表类文章内容和脉络清晰明了,此类题目的答案往往可在图表中直接找到,解答起来相对容易。

数字计算:考生要根据问题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计算方法,并按要求进行相关计算后得到正确答案。此类题目应特别注意备选答案与原文在数量、计量单位等方面的差异,以避免错误。

(3)推理判断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隐含的意思或更深层次含义的理解能力。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并结合文章内容及文章结构等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考查点主要在于对作者或文章中某一特定人物的观点、态度进行推理,或者对文章某处所使用的修辞、语气等所隐含的深层含义做进一步的揣摩和分析。具体可细分为:

隐含细节推理:即对文章某处的隐含意思进行分析推理,通常需要考生结合文章的上下文进行推断,有时也可结合生活常识加以判断。

作者的写作目的、态度推理:通常情况下,作者不会在文章中直接表达出自己的写作目的以及自己对文中所述现象的观点、看法、情感态度等,因此,这便要求考生通过细读文章,根据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以及作者所列举的一些实例来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情感态度进行推断。

文章中出现的人物的观点、情感、品性推理:考生需要根据文章中所叙述的该人物所发表的言论,人物的身份、职位以及作者所描述的人物的具体事迹等依题目要求做出合理的推断。

文章来源推理: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和事物以及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等对文章所属题材进行判断,然后再依据文章的写作特点对文章可能的来源进行推断,由此来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各种文章体裁的基本特点的认知情况。

读者对象或文章作者推理:主要根据文章内容所涉及的领域、人物身份以及作者所给出的观点和建议所适用的人群等方面进行推理,这类题型偏向于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对考生的生活常识及知识面进行考查。

内容预测推理:要求考生在通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结构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文章接下来要写的内容或可能的结局进行推理和预测。对于此类题型,文章往往会给出充分的证据以便考生做出判断。此类题型的文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文章通篇只对所提到的两个对象中的一个进行了阐述;对于某几件事物只讲了区别而没有讲联系;对于事物的论证只给出了理论解释而缺少实例证明等。

(4)词义猜测题

词义猜测题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猜测某个单词、词组、句子的含义;对文中的多义词或词组进行定义;判断某个代词的指代对象。

这类题型的考查重点往往并不在于该单词或词组本身,而在于对该词或词组上下文的理解。因此,考生需特别注意单词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作答时不能只是根据字面意思进行选择,而应找到原文对应位置,结合上下文仔细进行分析,以抓住原文中该单词或句子所具有的深刻含义。

(5)篇章结构题

这类题型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脉络的把握以及段落间层次关系、文章展开方式、作者写作方法的认识和理解。通常会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按段落间层次关系理解文章结构;按文章写作方法或论证方法理解文章结构。

3.答题技巧

(1)重视文章首尾段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所选取的文章结构一般比较规范,大多数文章的主旨句都会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因此,重点关注文章的首尾段和抓住关键词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找到文章主旨句,把握文章大意,为后面解题确立主体思路。

(2)关注文章转折处

文章转折处通常是作者想要特别强调的地方,因此,转折处往往体现着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章主旨。转折词前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一般来说是相反的,而往往转折词后面的内容才是作者所赞同的观点,因此应给予重视。常见的转折词主要包括but, yet, however, though, on the contrary, by contrast, instead, as a matter of fact, in fact等。

(3)注意作者的观点态度及建议

很多说明文或议论文中常采用研究或实验来对所要论证的事物加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应对阐明研究结果的结论性语句及作者的评论性语句予以关注,同时,要对这些语句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保持敏感,并以此为依据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加以揣摩。

表明人物观点态度的词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褒义词:supportive(支持的), positive(积极的), optimistic(乐观的), enthusiastic(热情的), satisfied(满意的), friendly(友好的)等。

贬义词:negative(否定的,消极的), ironic (讽刺的), critical(批评的), disgusted(厌恶的), disappointed(失望的)等。

中性词:indifferent(漠不关心的), neutral (中立的), subjective(主观的), objective(客观的), matter-of-fact(实事求是的), uninterested(不感兴趣的)等。

(4)巧用表示逻辑关系的信号词

细节理解题常常就文中某些事物或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进行考查。其中最常见的有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和列举关系,这些逻辑关系也通常伴有相应的信号提示词,阅读时关注这些信号词有助于迅速摸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及事物间的关系,并由此判断备选答案正确与否。

常见的逻辑信号词有:

因果关系:because, for, as, since, as a result of, so that, therefore, thus, consequently等。

比较关系: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by contrast, rather than, as... as, like, similar等。

列举关系:for example, that is, for instance, like, such as, and so on等。

(5)关注特殊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可以反映出文章结构及其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也是常见的设题之处。

常见特殊标点符号及其功能如下:

破折号——对上文内容的解释、补充或说明。

引号——表示引用、强调或讽刺,可能反映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冒号——对上文内容进行解释。

括号——对括号前内容的解释或补充。

(6)重点关注特殊句式

文章中的特殊句式主要包括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强调句和倒装句等。有时,作者会将自身的情感态度隐藏在这些特殊句式中而不直接表露出来,这就需要将这些特殊句式与具体语境相结合来进行推断。

(7)切忌主观臆断

多数情况下,文章中直接进行叙述的内容或直接表达的字面意思通常不会作为正确选项出现,而这些语句的同义转述或其隐含的深层含义才是正确答案;另外,阅读理解答题过程中切忌仅根据自身生活常识和主观想法来进行作答,一定要尊重原文,所选答案一定要能在文中找到依据,并且与主题密切相关。

(8)时刻注意误导性选项

作答时应牢记要时刻避免以下几种误导性错误的出现:范围扩大或缩小、偷梁换柱、因果颠倒、张冠李戴等。

完形填空题型解题策略

1.题型简介

高考完形填空的文章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多采用叙议结合的形式,其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又蕴含哲理性,文章通常按照时间或事情发展顺序展开,逻辑较为清晰。完形填空一般设置一篇文章,下设20小题,共30分。该题型是集词语辨析、词语的用法及固定搭配、语法知识及语篇理解为一体的综合题型,命题重点通常在于考查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及动词短语等)在语境中的辨析和虚词(连词、介词、介词短语等)的使用方法,对考生的词汇量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文意理解能力有相对较高的要求。

2.命题分析

(1)语境题

这是完形填空最为常见的一种题型,需要考生基于特定的语篇环境摸清整篇文章的脉络,找到关键的提示信息后才可正确作答。有些题目需要立足全文才可找到答题思路,但大多数只需联系上下文即可获得提示信息,因此,解答语境题的关键即摸清文章脉络并挖掘提示信息。

(2)逻辑推理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某一部分的结构或者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主要包括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补充说明、列举说明等,考生需要在理清逻辑关系词前后的情节发展脉络及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备选答案中哪一个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最为相符。

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逻辑关系词供大家参考:

表示因果关系:because, since, as, now that等。

表示转折关系:however, still, though, yet, in spite of, nevertheless, in any case, whoever, whatever等。

表示列举说明和并列关系:first, second, third...;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rst, next, then...;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等。

表示对比关系:on the contrary, by contrast, in comparison, conversely(相反地)等。

表示补充说明: further, furthermore, likewise,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s more, similarly, not... but..., not only... but also...等。

表示引出结论:as a result, so, therefore, thus, consequently等。

表示条件:if, unless, in case, suppose (that), so long as, as long as等。

表示目的:so that, in order that, in order to等。

(3)常识推理题

当文章通篇并未给出关于作答此题的任何提示信息时,考生便需要根据生活或学习过程中所了解的、符合正常思维逻辑的基本常识进行作答。通常情况下,根据日常生活常识便可得出答案。

(4)词汇辨析题

这类题型与语境题十分相似,考生需在充分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备选项所用词汇在词义、词性、用法等方面进行辨析,从而选出可使上下文表意连贯且符合情节逻辑的正确答案。解答此类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个别词汇的感情色彩是否符合语境。

(5)固定搭配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重要短语及固定搭配,但极少单独考查搭配,通常会和词汇辨析一起考查,因此,其正确答案不仅要符合基本的语法要求,还要使文意通顺、连贯。

3.答题技巧

(1)首先通读全文,疏通文意,重视首句语篇环境提示

不要急于作答,可以先忽略选项,通览全文,对文章大致的情节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在此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文章开头关于写作背景、人物、事件发生地点等内容的交代,这会有助于考生迅速进入文章特定语境,为接下来作答提供思路。

(2)题目作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第一遍作答时可以跳过个别较难判断的题目,先作答有把握的题目,在获取更完整的文章结构和内容后再进一步攻破那些不容易分析的选项。

(3)重视文章逻辑关系

完形填空所选文章一般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按照某一特定顺序展开,因此在作答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理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以免文意理解出现偏差而导致出错。

(4)巧用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

当作答时发现文中找不到相关提示信息时,应联想到与语境相符的文化和生活常识帮助作答。另外,完形填空选文的故事情节中往往蕴含着某种积极向上的哲理,作答时充分挖掘这一点也可为答题提供一定的思路。

七选五题型解题策略

1.题型简介

七选五题型的文章体裁一般以说明文或议论文为主,也是一种较容易失分的题型。该题型的题目中含有两个干扰选项,而这两个干扰项往往与正确选项十分接近,很容易误导考生,因此该题型极容易出现因一道题判断失误而引起一连串错误的现象。与完形填空不同,此类题型所给出的用于补全短文的备选答案是句子而非单词或短语,因此这类题型所考查的内容也相对单一,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大意和文章结构以及写作意图等的理解与把握,以及信息还原的能力,考生也只能从段落及句子之间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中获取答题线索。这类题型是对考生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

2.命题分析

(1)主旨句和小标题的选择

这种题型与阅读理解题型中关于主旨句的考查类似,都考查考生对整篇文章或某一段落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解题方法相似。在选择位于段首的段落主旨句或小标题时应注意其句式结构一定要与其并列段保持一致,例如同为祈使句等。命题人也通常在此处设置迷惑性选项,即备选答案中存在两个甚至三个句式结构相同的句子,此时考生就需要依据文章内容进行区分和判断。

(2)过渡性句子的选择

过渡性句子即连接上下文语义的句子,考查考生对上下文句意及结构的理解和把握。当题目前后所阐述的内容或者说明对象明显不同时,通常需要填入一个过渡性句子以使语义连贯。该过渡性句子无论在结构还是内容上都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注释性句子的选择

这类题型也考查文章上下文逻辑关系,在解答时应重点关注文章上文所述内容,正确答案是对上文内容的补充或进一步解释说明。

3.答题技巧

(1)注意关键词的重现

要注意关键词的重现不单单是指某个词语的简单重复,而是指该词语以不同的词性、不同的时态、语态等形式重复出现,也可能是以同义词、近义词甚至是反义词的形式出现。抓住这一线索有助于迅速排除错误答案,筛选出正确答案。

(2)注意语句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能包括时间先后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包括解释说明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等。理清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对备选答案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判断,如是否为主旨句或过渡性句子等,以确定解题的方向。

(3)关注连接词的使用

连接词实际上也是上下文逻辑关系的反映,备选答案中连接词能否与其上下文内容相匹配,也可作为判断答案是否正确的一个关键信息。此外,相应的逻辑关系词一经出现,句子之间在句意上也应具有与之对应的逻辑关系,以上两点同时符合才可能为正确答案。

(4)关注指称的使用

指称是指用相应的代词替代前文已出现的人物、事物等,如he、his、him等,备选答案中所用指称是否与上文相对应也可作为判断的一个依据。相反,若题目下文首次出现某一指称,则正确答案中也应提及与之相应的人物或事物。

(5)巧用题目设置的位置判断句子作用

通常情况下,文章(段落)首句为全文(段落)的主旨句,而段落末句及独立成段的句子多数起到过渡的作用。因此,可以巧用句子位置对备选答案进行预判。

语法填空题型解题策略

1.题型简介

语法填空这一题型共设置一篇文章,下设10道小题,且不提供选项,因此语法填空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完形填空来讲较少,解答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语法填空的考查形式分为有提示词和无提示词两种,下面命题分析中将对这两种情况所考查的内容加以详细说明。

2.命题分析

(1)无提示词时可能考查的相关知识

考查代词主格:要求考生填出句子主语,即题目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主语的形式通常有名词和代词两种,而在没有给出任何提示词的条件下,考查的即为代词作主语的情况。考生还需挖掘出上下文所给出的提示信息,从而确定代词的正确形式。多数情况下代词一般指代上文所提到的内容。

考查代词宾格:与代词主格的考查类似,此类题型也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结构和内容填入恰当的代词,但此处填写的代词在句子中作宾语,应采用宾格形式,其题目一般设置在谓语动词或介词之后。应注意代词指代的是单数人称还是复数人称。

考查冠词的使用:此类题型的辨别需要抓住以下两点:1)可数名词的单数形式一定不可单独出现在句子中,其前面应使用冠词a/an/the中的一个加以修饰。若其所修饰的名词在上文中已提到过,则用定冠词the进行修饰,表示特指。2)不可数名词可在句子中单独出现,但只能用定冠词the来修饰,不能用不定冠词a或an。据此可以很容易地对此类题型进行判别和作答。

考查常见的介词:由于介词的种类和用法繁多,考生需通过日常学习和积累充分掌握各种介词具体的使用语境、特殊用法和固定搭配等相关知识才可正确作答。通常情况下,若空格后面为名词形式且已排除考查冠词的情况,名词后面又无谓语动词出现,则是对介词的考查。

考查连接词或关系词:1)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的使用。通常对which,who,that,whom这几个常见关系代词的用法进行考查,偶尔可能考查关系副词when和where。2)名词性从句中连接词的考查。可以依据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及其所充当的成分,将其与定语从句进行区分。若判定为名词性从句,其代表事物,则填入what,代表人应填入who。3)表明逻辑关系的连词的考查。此时所填入的连词用于连接其前后句意完整的两句话,并且与这两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相符。常见的连词考查包括:but(表转折), and(表顺承或递进), when(当……时候), because(因为), although(尽管), so(所以), so that(目的是,结果是), so... that...(如此……以至于……)。

(2)有提示词时可能考查的相关知识

谓语动词时态的考查:若题目所给出的提示词为动词,而其所在句子中又恰好没有谓语动词,这种情况下该动词作为谓语动词使用。此时极少出现直接填入动词原形的情况,应重点对句子的时态进行分析,填入符合时态的动词形式。

非谓语动词形式的考查:若题目所给的提示词仍为动词,但其所在句子中已经存在谓语动词,则该题目考查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应根据具体句意、语境和时态等填入动词的现在分词、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或动词不定式等形式。

词性转换的考查:若所给提示词为名词、形容词或动词(在句子中不作为谓语或非谓语)时,则该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一般为词性转换。高考中常见的词性转换的形式包括:名词转换为形容词、形容词转换为副词、动词转换为名词。

其他特殊形式转换:1)当给出的提示词为名词时,除对其进行词性转换外,也可能需要进行单复数和名词所有格的转换。2)当给出的提示词为代词时,应考虑主格、宾格、形容词性(或名词性)物主代词、反身代词等形式的转换。3)当给出的提示词为数词时,可能需要进行基数词和序数词的转换或者数词用作分母时其相应序数词的单复数变化。4)形容词和副词除进行词性转换外还可能考查的转换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转换;添加前缀变成相应的反义词等。

除以上的题型外,还可能考查一些特殊句式(祈使句、强调句、倒装句)或者虚拟语气及情态动词的用法,需依据各种句式的特定结构填入其所缺少的成分。

3.答题技巧

(1)未给出提示词时重点分析句式结构

主要对题目所在句是否为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或者其他特殊句式进行分析,从短语固定搭配、从句引导词、动词和介词短语结构、表明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连词等方面加以考虑。

(2)给出提示词时重点分析句子成分

通过对句子中所缺少的成分进行判断来确定所给出的提示词应作出何种形式的变换。进行词性转换时需重点关注各种词语之间的修饰关系,如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等。

(3)重点关注文章的写作时态及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无论是否给出提示词,作答时都应对文章的整体时态加以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章中所叙述的多个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进行逻辑分析,灵活地进行各种时态的转换。

(4)注意it的特殊用法

it作主语时的特殊句式为“it + be +名词或形容词+ to do或that从句”,若就该句式的主语命题,则通常应填入it。it作宾语时的特殊句式为“make/consider it +形容词或名词+ to do或that从句”,如果就该句式中的宾语命题,也应填入it。 iqbSAhY+Ela1iRWiK+wGc4ylcaSkcdw6+l1stt2WNrPruhZ4iyFfqjKXgcEmsO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