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养生保健科学术语

几千年来谈养生、参与养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文化,而是为了健康。养生就是养护生命。因此,要谈养生首先应该科学定义生命。只有弄清楚生命的本质,才能科学地进行养生。“保健”是为了预防疾病,要有效预防疾病,就必须找到疾病的病因。

既然养生保健与健康相关,养生保健就是科学,作为一个科学系统,就必须拥有自己的科学术语。

第一节 养生与生命

养生就是养护生命。因此,要科学有效地养生,就必须科学地定义生命。如果找不到生命的本质,养生就是空谈,空谈有时会危害生命,更有可能被利用。

什么是生命?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有呼吸的动物,进而想到植物及微生物等,因此,至今还没有一个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生命定义,人们很难全面而准确地描述生命这个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真谛。

一、什么是生命?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医学常识,就是心电图消失,生命就终止了。但人死了,肉体还存在。王玉玲博士于2012年发表的相关论文论证了生命的本质,科学地界定了生命与死亡。

如前所述,生物是由两个物质系统组成:一个是解剖结构系统,另一个是生物电系统(物理性)。这两个系统相互依存、高度统一,并通过有序的方式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其中生物电系统是生物生命的本质,解剖结构系统是生命的载体,这就是生物生命的科学定义。

生物的生命性是高度有序的集成系统,从分子电荷、细胞电位、器官电到整体电,这个生命系统的维持,主要靠与环境能量的相互转换,这个转化就是生命能力,生命能力就是生物生物电系统与环境能量的转化,即生物电循环系统(图2-1)。这个生命定义与定律完全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生杀之始本”。社会与科学界一直将生物与生命等同起来,这是对生命认知的缺陷。

图2-1 人体内生物电与环境能量的转化关系

二、什么是养生?

养生就是养护生命,生命是人体的生物电循环,所以,养生就要养护人体的生物电循环,才可能达到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目的。因此,养生首先要防止人体内的正常生物电循环被外来的能量干扰,这些干扰人体生物电循环系统的电、光、磁、热等能量都属于邪气。

四季的交替是环境能量的改变,不同的季节我们有不同的方式调节人体内生物电与环境能量的转化,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会避暑,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要保暖,这就是养生。气候温度的高低就是太阳与地球间电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热,即气温;风就是太阳与地球间电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磁场,磁场的移动就是风;日光就是太阳与地球间形成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光,即日光。因此,白天是太阳高照,阳光明媚,到了晚上,太阳远离你所在的位置,没有了日光,天就黑了,气温也降低了。生命是人体内生物电与环境能量的交换,正常交换,生命就得到养护,如果交换循环异常,生命就受到伤害。

第二节 健康与保健

一、什么是疾病?

什么是疾病?疾病是人体的物质组成发生了改变,包括成分与含量的改变。器质性疾病就是人体形态性即解剖结构系统发生了改变,更多是指器官结构发生了改变,例如肝癌是肝脏的组织细胞的异常增生;扁桃体化脓是扁桃体的组织水肿后细菌寄生繁殖;血管瘤是血管腔的膨胀等。人体结构发生了改变,就是器质性疾病。

功能性疾病与死亡就是人体的物理性即生物电系统发生了变化,生物电系统的改变,包括生物电的频率、波形和强度。例如失眠是人体内出现了生物钟紊乱;心脏衰竭是心脏生物电频率强度下降;死亡是人体生物电系统消失。

二、什么是治病?

治病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已经发生改变的人体物质组成进行矫正、扶正,从而达到变化前的形态结构及水平。治疗疾病,要根据疾病发生的物质基础,决定疾病的治疗目标,如果是人体解剖结构发生了改变,即器质性疾病,就要选择治疗人体的解剖结构的技术去治疗;如果是体外的物质造成了人体内的物质改变,就要治疗体外物质,例如,如果是病毒造成了肺炎,我们就要远离病毒或者杀死病毒;如果是人体生物电系统发生了改变,就要选择治疗人体生物电系统的技术去治疗人体的生物电系统,如果是环境能量发生了改变,就要远离异常的环境能量(邪气)。

三、什么是健康与保健?

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因此,预防疾病与有效地治疗疾病都是保健。一般来讲,有病治疗是治病,是临床治疗。无病防病是保健,要有效地预防疾病,就必须找到疾病的病因,如果找不到疾病的病因,疾病就无法预防,也就做不到健康与保健。

第三节 衰老与抗衰老

一、什么是衰老?

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指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行性降低、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是自然规律,不能停止,可以延缓。衰老的主要生理表现之一是形态变化,主要是萎缩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形和外形出现变化,如头发变白,皮肤弹性降低,出现皱纹,出现老年斑,牙齿松动脱落,耳聋、眼花、驼背,身高逐渐缩短等。其次是生理功能减退,包括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衰退、呼吸功能明显减退、消化系统功能的下降、主要感觉器官功能减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能力减退。

衰老的直接表现是器官功能低下,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器官内毛细血管弹性下降,而血管弹性异常可能与人体内生物电循环的频率、波形和强度的改变相关。血管弹性下降是衰老的最直接的指标,皮肤内毛细血管弹性下降,皮肤就会出现皱纹。消化道内膜下毛细血管壁弹性下降,消化吸收功能就会下降;心脏内的毛细血管壁弹性下降,心脏的跳动就会没有力量;牙龈附近的毛细血管壁弹性下降,牙齿就会松动脱落;耳朵听神经附近的毛细血管壁弹性下降,听力就会下降,有时候也会出现耳鸣;眼睛内的毛细血管壁弹性下降,就会出现视力低下,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甚至视网膜脱落。所以,衰老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管壁弹性下降所致。

二、什么是抗衰老?

要有效地抗衰老,就必须找到衰老的原因。如前所述,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的血管和毛细血管壁弹性下降,因此抗衰老,要延年益寿,就要维持恢复血管壁的弹性。

第四节 死亡与复活

一、生命与死亡的界定

西医对死亡的诊断是用心电图,心电图活动消失,生命就终止,这是西医对死亡的描述。《生物电医学与中医》中指出,生命是人体的生物电系统。人体的生物电系统与环境能量可能是中医所描述的“气”。生物电循环系统的整体生物电是与环境能量相互转化,中医描述死亡为“断气了”“咽气了”“没气了”等,可能是描述人体内的生物电系统与环境能量的转化终止了。

综上所述,王玉玲博士认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对死亡的界定都是以人体生物电为基础。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用现代语言可以将其解读为:正负电荷,是天与地的相同的道路,是万物的基础,是变化的根本,是生与死的界定,是精神与智慧的密码。凡医病必治正负电荷(本)。因此,阴阳电荷可以作为生命与死亡的界定。

2014年,王玉玲博士在《前沿科学》杂志中发表了一篇题为《生命与死亡的界定研究》的论文。文中指出生物是有生命的生物体,换言之,生命与生物体不是一个东西。而现代科学界对生命的定义更多的是对生物体的描述,把生命定义为生物的解剖结构系统,却鲜有人论及人体生物电系统的存在,由此造成了对生命与生物认识的缺陷。

我们的研究发现,生命的本质不是人体的解剖结构,而是以解剖结构为载体的生物电系统,生物电系统是生命的本质,生物电循环系统是体内生物电的维系即生命能量的本质,也是人体生命与死亡界定的基础。

人体死亡后,人体的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都没有发生数量、结构和位置的变化。这说明人体的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及其分布都不是生命本身,而是生命的载体。根据生物电循环与体内生物电系统的层次,死亡可分为三个阶段(图2-2)。

图2-2 生命死亡的界定与分期

(一)整体死亡期可以复活

整体死亡期是指整体生物电与环境能量转化的停止,随即整体生物电流动就会很快停止,心脏活动消失,心电图消失,生命也终止。这是死亡的第一阶段,此时体内的整体生物电流动还存在,只是在逐步减弱,因此,此时尸体柔软,体温尚存,此时的细胞电位尚在,器官并未死亡,器官的功能是可以恢复的,所以这些器官可以被移植。其实,此时的生命是有可能被挽回的,可以通过神康技术、摇晃、掐人中、大声喊叫、人体上泼凉水等方法,使体内生物电系统与环境能量恢复循环。

(二)细胞死亡期很难复活

细胞死亡是指细胞活性消失。细胞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是细胞活性的基础,当细胞动作电位减弱或消失,器官的功能将会下降或丧失;当细胞的静息电位消失时,就是器官死亡期,此时的器官已经死亡,不可能用于移植。

(三)分子死亡期不可复活

分子死亡是指人体内的蛋白质死亡。蛋白质死亡就是蛋白质变性或者蛋白质失活,蛋白质的电荷是人体代谢的基础,一旦蛋白质的电荷被中和或消失,这也就意味着分子的活性消失,即蛋白质活性消失,此时尸体会成为僵尸。

二、死亡是自然规律

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没有人有权利选择出生,可以选择死亡,但是不可能选择永生。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都会发生疾病。养生是为了延年益寿,保健是预防疾病。 cst0JiNyJiUto8grtLNbrmlLHAJNiHSwMnrQ/2TjvWd9pd+MvKm3wsdcoB4sWq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