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克罗恩病的中医病名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罕见疑难疾病,以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肛周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及肠穿孔等。此外还可能合并发热、营养障碍、皮肤及关节病变等肠外表现。本病于1932年由Crohn首先报道,197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命名为Crohn病,属于现代发现的疾病,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并无本病的记载。本病的表现非常复杂,涉及全消化道,甚至还有消化道外的表现,所以在古代文献中涉及本病的中医病名非常多,如从主要症状角度命名的“腹痛”“泄泻”“休息痢”“积聚”“便血”“肠澼”“痢疾”“肠风”“脏毒”“肛瘘”“飧泄”“滞下”“下痢”“久痢”“肠结”“大瘕泄”“血证”“鼓胀”“胃脘痛”“肠痹”“痢风”“久泄”“痢后风”“交肠”“痔漏”“濡泄”“小肠泄”“鸭溏”“流注”等,从病机角度命名的“肠痈”“肛痈”“肠内疡”“大肠疽”等,从并发症角度命名的“虚劳”“痹证”“口糜”“口疮”“内伤发热”等。

以上病名错综复杂,不利于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与学习,我们认为核心的病机是疾病形成的关键,主要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基于这一认识,结合我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和前期所做的克罗恩病古籍收集整理工作,我们认为中医“肠痈”“肛痈”“痔漏”“流注”的临床特点与克罗恩病最为相似,尤以“肠痈”与克罗恩病整体病程特点甚为吻合,“肛痈”“痔漏”“流注”则更加贴合克罗恩病相关并发症,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7Iw1DQSex2La8ZrWV7mt/h5H/3VBHPSAVtfRw5aRzAoIRHIksEe5TGKgg2BecC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