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指让计算机具备能够像人一样拥有感知、认知、决策及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是一个多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系统科学与工程,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智能机器体。
人工智能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其发展阶段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60年代,是注重逻辑推理的机器翻译时代;第二次是20世纪70—80年代,是依托知识积累构建模型的专家系统时代;第三次始于2006年,是重视数据、自主学习的认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如图1-1所示。
图1-1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罗兰贝格分析
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对决中,继1996年IBM“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2016年谷歌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之后,2019年,IBM再度推出人工智能辩手Debater,在与人类辩手的交锋中,Debater一胜一负。近年来,随着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年)、《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18年)、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2015年)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我国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当前,AI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如10 11 个训练样本、10 7 个参数且每个参数可更新10 9 次等)、全脑模拟(如美国“大脑活动图谱计划”、欧盟“人类大脑项目”、中国“中国脑计划”等)以及智能动力学(Intelligence Dynamic,类似飞行之关键的空气动力学)等领域的不断进步,已促使机器具备了感知智能(能听会说、能看会认)、认知智能(能理解、会思考)、运算智能(能存会算)以及运动智能(能抓会握、能走会跑)等领域的能力。人工智能已经从深度汲取人类经验,发展到了“平地起高楼”的自我学习阶段,人工智能将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AI发展过程中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事件,如图1-2所示。
图1-2 AI发展过程中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事件
2019年5月16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