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7.6 全面“数据化”,导致侵权问题丛生

智媒时代,用户的一切数字化行为都被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学习和工作经历(如文凭、以前和当前雇主等)、财务记录(如住房抵押贷款、信用评分、贷款、税收等)、约会历史(如在线应用程序等)、旅行(如访问过的国家、签证等)、健康(如电子健康记录、遗传筛查结果、运动习惯等)、地理位置(如社交媒体、导航等)、购物历史(如在线零售商、店内优惠券使用等)和法律(如婚姻、离婚等),已使用户所有的“身家信息”都变为了可读取、采用与保存的“数据”。实际上,只要你还活着,你就会有意无意地产生数据,而这些数据会被进一步开采、提炼,并被产品化和货币化,用户隐私受到全面威胁。此外,由于运营商的安全技术不佳,也可能致使其用户数据被黑客获取并被不法分子利用,危及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而现行法律中关于隐私权的界定及原则难以适用于智能媒介,智能媒介在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稍有不当,都可能产生牵涉隐私问题的巨大争议。例如,在一个名为“你的脸就是大数据”的项目中,俄罗斯摄影师叶戈尔·茨韦特科夫在圣彼得堡用了6周时间拍摄100名地铁乘客的人脸照片,之后利用人脸识别工具比对俄罗斯最大社交网站VK(VKontakte)上的5500万用户,找到了大约70名乘客的个人资料。而2019年5月,一项名为《停止秘密监察条例》(Stop Secret Surveillance Ordinance)的提案经过三个多月的议会讨论,最终以8∶1投票通过,禁止美国旧金山的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哪怕是需要探案抓人的警察也不行。

正是如此,智媒时代的传媒人才应意识到数据隐私的重要性,应通过媒介伦理教育与媒介传播法治教育,未雨绸缪,研究如何建立安全可信的用户管理系统及完整的应急预案,并研究在法律框架和自治规范的原则下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新媒体传播权的平衡等问题。在使用用户信息,特别是用户的隐私数据时,应当明确告知其使用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从而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在内的诸多个人权益不被侵犯。 wqPdZFFeAw8BlmRGdR9wHG6UD/AI8PzH05idUu5ogOMr6dQHRByK0Y64c0YDA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