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1 对人类感知能力的延伸

传统媒介虽然能够延伸人的外在感官,但其只是对人类自身具备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能力进行了放大,而其自身并不具备感知能力。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媒介在数据计算能力基础上发展出了类似于人的感知智能,并可通过智能感知能力与人和环境进行交互。传感器作为智能感知时代的重要硬件基础,一方面其工作机制和效应类型不断增长并越来越“聪明”,另一方面智能化应用推动着媒体生产系统的更新迭代。在智能家居领域,扫地机器人可通过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式导航系统获得“视力”,并运用程序算法自动规划清洁路径,与此同时,还能对家居布局的数字地图进行自动记忆与实时更新,大幅度提升家居智能体验的友好度,解放人类的双手;在智能交通领域,无人驾驶汽车可通过雷达传感器、激光测距仪、摄像机等感知设备和智能算法实现动态路径规划、避免碰撞和保持安全距离等;在智能通信领域,苹果iPhone X系列手机可利用前后摄像头的TrueDepth传感器来精确测量深度,支持用户拍出最具景深效果的照片,而搭载了麒麟980芯片的华为Mate20手机,在双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加持下可实现4500张图片/分钟的惊人计算力,诸如此类的计算智能和感知智能均是人类能力所无法比拟的。

实际上,人类平均能够识别大约5000张面孔。但由于移动传播带来海量较容易标签化的图像数据,使得人工智能所能识别的数量几乎没有上限,与此同时,熟悉或陌生等主观认知以及环境也不会对机器识别产生影响。未来,纳米交互、显微交互、迷你显微交互、Pico交互、3D交互等多层次互动界面信息传递必将会更多、更丰富。除了视觉识别,在语音识别方面CNN(卷积神经网络)、RNN(循环神经网络)等神经网络基础算法的成熟也使智能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97%以上。感知领域的人机协作突破了人的生理局限,这就如同温佛里德·舒茨(Winfried Sthulz)所说:“媒介技术拓展人类的传播能力,使其打破自然的限制。”由此可见,相比于人类感知能力,智能媒介不仅突破了人类感知的生理约束,而且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似乎还更胜一筹。 9j9tfw7LC+CqQ+MFiGd/sj9VatogvR2hxGDa1DWuKyCDKk3pkN+OgS3fCIMUe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