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4 移动化

媒介融合的第四大新型特征是移动化。移动网络技术的代际更迭,移动通话、文本传输、图片与视频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赋予了传播新的特性,因为它现在不但可在移动的状态下完成内容生产、传播与消费,还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与消费习惯。移动化不等于媒体客户端,其是包括产品形式、结构与思维等在内的媒体产品的一次系统性升级,与移动化相关的视频化生产也需要新思维。移动化是移动传播体系日益成为社会信息主要的传播渠道的发展态势,这种态势有效提升了人类活动的大数据的收集能力,并为个人化的精准传播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站在技术的视角来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移动通信技术从模拟通信(1G)演进到目前已经普及的LTE(4G),其网络架构、网络协议、设备形态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文字传输、图像传输到语音传输、视频传输的演进,实现了人与人、人与信息的互联,网络峰值速率从2G时代(1991年开始)的100 KB / s到4G时代(2008年开始)的1 GB/ s,实现了万倍的增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5G的重要作用在于互联(人人、人物、物物),互联的结果在于交流沟通,沟通的深层次在于体验与情感分享,5G将进一步帮助人们迈入深层次沟通(体验与情感分享),将在更高水平上展现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场景。未来,10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的5G,将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通人与物、物与物的界限,将创造新的“地域化”(如控制、监视、追踪等)开启面向全新业务、智能生活、智能生产的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的新时代,并渗透至各个行业,其意义将类似于电力之于电子、电气行业,并逐步演化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移动通信的演进与特性,如图 1-7 所示。

图 1-7 移动通信的演进与特性

站在媒介的视角来看,传媒移动化的内容生产,都不只是将媒体原有内容迁移到小屏幕上,它还需要新的包括垂直化产品思维、精准分发思维、内容与社交的融合思维、场景化传播思维、产品的结构化思维、多种分发平台的整合思维等在内的思维做支撑。用户的移动消费习惯也使得包括移动、体验、互动、高效与智能等诸多特点在内的场景化服务正在成为基础性的传播模式,而基于移动终端、传感器、社交媒体、大数据、定位系统提供的应用技术以及由此营造的一种“在场感”,也正在革新着消费时代用户体验,媒介融合应打通线上线下的界限,弥合现实生活与虚拟时空,将传播连接到工作、生活、娱乐、休闲等不同场景。此外,移动化、社交化的视听消费行为渐趋主流化的明显标志就是移动终端的便携特性,无论是用户受益心理、求知心理还是休闲娱乐心理等影响,移动传播技术已使用户移动化,未来,还将实现从用户移动化到媒体移动化的转变,并突破更多的移动“新空间”。

站在实践进程的视角来看,传媒移动化给我们带来两个新概念:海量无标度(scale-free)和非结构化(unstructured)。这样的大数据有利于对用户进行细分,更有利于以更快的速度满足细分化的用户对视听媒介内容的消费需求。例如,字节跳动的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它首创了“算法推荐新闻”,即将个性化推荐技术运用到新闻推荐上,通过算法分析用户偏好、用户信息等,由此提供用户可能喜好的新闻。又如,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由网易新闻策划,并联合新华社一起推出的《一分钟漫游港珠澳大桥》H5小游戏,以1分钟长镜头,穿越55公里的大桥,其凭借创新的形式和新颖有趣的内容,上线24小时内点击量就突破千万,上线不到72小时,便跑出了3500万的PV流量(页面浏览量)。

移动化对传媒重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突出“移动优先”,全面认识选择与努力的关系、媒体与媒介的关系、大屏与小屏的关系、制作与传播的关系、人与AI的关系、效能与效率的关系,并深刻洞察移动化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已不再局限于内容和传播,而是数据和服务、生产与传播高度融合,从而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zYn+n0Qx0DxNSExZ853NX1b62K8krFLCbZchg0oJ5EhIK7eNl/51w+da6PgW+lT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