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大足万古鲤鱼灯舞田野调查

万古镇位于大足东部,与铜梁接壤,西距大足城区28公里,东距铜梁城区26公里。由于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的影响,万古镇四季分明,有春来早、秋去迟的特点,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地貌以丘陵为主,多低山及溪谷平坝,境内淮远河(涪江三级支流)由西向东流向铜梁汇入涪江,是大足有名的盛产粮食和黄金梨的乡镇。因地处大足与铜梁交界的交通要道,农副产品汇集于此,商贸繁荣,形成了万古人节假日、逢场日玩耍鲤鱼灯、龙灯等民间灯舞的习俗。

万古鲤鱼灯舞发源地为万古、雍溪两镇,经区文化部门多年的大力推广,现已覆盖大足大部分乡镇,并影响到铜梁的部分乡镇。其中,龙腾鱼跃分布在万古、雍溪、古龙、国梁、拾万、龙水、中敖、珠溪、邮亭、高坪、三驱11个乡镇;鲤鱼灯舞分布在万古、龙水、雍溪、古龙、巴川(铜梁)5个乡镇;荷花鲤鱼灯舞分布在万古镇;鱼跃龙门分布在万古、古龙、巴川(铜梁)3个镇;泥鳅吃汤圆分布在万古、雍溪、龙水、中敖、古龙、回龙、国梁、石马、巴川(铜梁)、安居(铜梁)、围龙(铜梁)、永嘉(铜梁) 12个乡镇;鲤鱼抢宝分布在万古、古龙、国梁、雍溪、石马、回龙、拾万、金山、龙水、中敖、珠溪、邮亭、高坪、三驱、高升、巴川(铜梁)、铁山17个乡镇。

为了深入了解万古镇独具特色的鲤鱼灯舞,2019年6月20日上午,项目组来到大足万古镇,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古鲤鱼灯舞的两位传承人进行了采访。在与何定模、周克强老师的交流中,得到了很多关于万古鲤鱼灯舞的信息,并对鲤鱼灯的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万古鲤鱼灯舞历史渊源

解放前,万古地区的群众就用竹子、绵纸制作各种不同形态的动物,逢年过节在街上舞弄,以祈求福瑞安康、风调雨顺。在过去,万古人每年年末不仅团年席上必吃鱼,还会在年尾玩鱼舞鱼,寓意“年年有余”。逢年过节,人们都要表演鲤鱼灯舞,借此表达鱼跃龙门、年年有余的美好祝福。

我国传统民间抒情舞蹈的鲤鱼灯舞,也称鲤鱼跃龙门。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各地民众为了庆祝这一盛事,自制了一套由儿童来扮演鲤鱼的舞蹈。表演时,鲤鱼中的其中一尾青色鲤鱼带领四尾红色雌鲤在人群中来回舞动,热闹非凡,这便是鲤鱼灯舞最早的雏形。

1956年,正值壮年的民间艺术家周树人和其他几个灯舞爱好者制作出了第一条能够灵活舞动的鲤鱼。通过文化馆的积极肯定和重点支持,进一步改良道具和制作工艺,并根据鱼的特性编排成“鲤鱼抢宝”“鲤鱼啄草产卵”等故事情节和动作,由5个人演出的2条鱼灯在首次登台亮相就赢得了非常大的关注。在获得省级一等奖后又被选送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舞蹈汇演,斩获一等奖;1957年精美的鲤鱼灯舞表演艺术来到北京参加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进入怀仁堂向中央领导做汇报演出,受到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车轮和社会潮流滚滚向前,万古鲤鱼灯逐渐衰落,几乎销声匿迹。

图2-2 周树人等老艺人玩舞鲤鱼灯(图片来源:周克强提供)

鲤鱼灯舞历史悠长,它起源于唐末,历经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时期,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由挂灯发展为提着玩耍,最后演变为表演。鲤鱼灯是由“泥鳅吃汤圆”逐渐改进而来的,有龙灯的身影、狮灯的诡谲。清康熙年间的鱼灯扎得细长,不像鲤鱼,倒像泥鳅,老百姓形象地戏称为“泥鳅吃汤圆”。表演形式也很单一,一人用一根棍子将长1米左右的鱼灯举起并简单地走动。

自万古鲤鱼灯舞复苏以来,曾多次参加省、市、区(县)级重大庆典演出,引起轰动,并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香港卫视、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栏目、四川电视台《同在一个星球》栏目、重庆电视台《渝疆万里行》栏目都做了专题报道。2001年,在政府组织下,由民间艺人周克强、易成绪、孙中霞、宋晓容四人发起,并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成立了重庆市万古鲤鱼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02年11月21日,万古鲤鱼灯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注册成功,标志着这一民间文化在万古落地生根。2005年,52名鲤鱼灯舞爱好者创立了重庆市万古鲤鱼灯民间艺术团,至今仍在为万古鲤鱼灯舞的传承而奔走努力。

二、万古鲤鱼灯舞艺术特色

(一)动作轻巧、活灵活现

鲤鱼灯舞原来的动作比较简单,一般是在游行中玩舞。20世纪50年代初,大足雍溪场民间艺人周树人受铜梁“泥鳅吃汤圆”鱼灯的启发,在长期细致地观察鲤鱼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吸收川剧的一些表现手法,丰富和发展了鲤鱼灯的玩舞技巧和动作,形成了“鲤鱼抢宝”“鲤鱼跃龙门”等玩法。起初,“鲤鱼抢宝”由2条鲤鱼和1个鱼宝共5人表演,现已发展到8条、10条、12条,甚至40条鲤鱼共抢1个鱼宝,气势磅礴、热闹非凡。鲤鱼灯的表演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出宝;第二段是用宝来引鲤鱼出场,表演“穿水”“漫游”“戏水”“冲滩”“卷草”等情节;第三段是双鱼抢宝,达到节目的高潮。有时只表演第一段和第三段,强调“抢宝”的环节。一条鱼灯由两人把玩,一人舞鱼头,一人舞鱼尾,讲究脚法、手法、眼法等传统套路,情节环环相扣、张弛有致,动作上下翻飞、起伏跌宕。

图2-3 万古鲤鱼灯表演(图片来源:何定模提供)

鲤鱼灯舞别具特色,动作柔美,活泼轻快。时而升浮,时而沉降,时而停滞,时而远逝。艺人们认为在舞玩鲤鱼时必须“心中有鲤鱼,眼中有鲤鱼,手中有鲤鱼”,即心中要想象活鱼的形象,眼睛要审视道具和配合演出的人的动态,通过双手腕部轻、重、缓、急的转动使之活灵活现。舞蹈韵律慢而不断,快而不僵,圆滑流畅,一气呵成,鲤鱼形象伶俐可爱。

过去的鲤鱼灯表演使用的是川剧锣鼓和唢呐伴奏,可以起到渲染舞蹈气氛的作用。注重用伴奏跟随舞鱼的动态、幅度、情趣、韵律进行变化,运用轻、重、缓、急的节奏和力度来创造出适合的音乐配合舞者的表演。舞者也要根据伴奏音乐的轻、重、缓、急调整动作和情绪,二者力求和谐默契。后来,由于缺少专门伴奏的艺人,逐渐改为用剪辑制作过的成品音乐进行伴奏,音乐节奏更规范,且方便携带。

(二)鲤鱼灯的制作

鲤鱼和鱼宝由皮纸或白绸扎制彩绘而成。鱼头和鱼尾各装有一根带有叉架的木把,鱼身骨架由多个竹圈用细绳串联而成,分别固定在头部和尾部,舞动时栩栩如生。万古鲤鱼灯舞模仿鲤鱼形态,集美术、彩扎、剪纸、舞蹈、音乐于一体,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鲤鱼灯的构造,由软体和硬体构成。鱼头和鱼尾各由一个硬体构成,鱼腹由软体构成,三体合为一体。

图2-4 万古鲤鱼灯成品

1.篾竹类

材料:篾竹类鲤鱼灯的材料包括两年青慈竹、白绸、棉线、水彩颜料、各色反光金箔纸、剪刀、水彩笔、胶水、铁丝。

制作:铁丝卷成圆形的轴芯座,头尾各2个。轴芯座和鱼头或鱼尾的宽度相等并对称。慈竹起成篾条,制成鱼头、鱼尾状,分别将鱼头、鱼尾用棉线绑在两个轴芯座上。制作鱼腹时,采用较绵实的篾条。将长80 ~ 100厘米的篾条围成大小不等的圈,并按中间大两头小的顺序排成椭圆柱,圈与圈之间用棉线连成风琴叶状,这样可以前后、上下、左右活动的鱼腹框架就做好了。接着在鱼腹的两端分别用棉线连上鱼头和鱼尾,再用篾条按照鱼的形状及比例做成鱼鳍,用棉线连在相应位置,篾条外面蒙上白绸,用水彩(古时候用膏子染色)将鱼描成各种颜色。然后用箔纸剪成月牙形鱼鳞状,待水彩颜料干后,用胶水将金箔鱼鳞粘上去,鲤鱼灯就做好了。

2.钢丝类

钢丝类鲤鱼灯工艺与篾竹类鲤鱼灯相同,只需将慈竹篾条换成钢丝即可。

3.鱼叉

一条鱼有两把鱼叉,鱼头鱼尾各一把。鱼叉的外框比鱼头、鱼尾大,将鱼头、鱼尾框住并固定起来(为了方便,鱼头叉和鱼尾叉一样大小),叉的尖端制成扁平打轴孔,用6#钢丝将鱼的轴芯座和鱼叉轴孔穿在一起,并固定住鱼叉轴孔两端,防止鱼头、鱼尾滑落。再在叉鞘装上1米的木把,一条表演鱼灯道具就制成了。

4.彩绘

鲤鱼的彩绘色彩斑斓,流光溢彩,一般有金黄色、朱红色、紫红色、浅蓝色等。

5.鱼宝

鱼宝是在鲤鱼灯前引领鱼玩舞的道具,类似于舞龙时的龙珠,且外形稍大。

制作:用两年青慈竹篾条或钢丝(22#)扎成环形骨架,外用彩绘绢绸裱糊,制成环形道具,用半圆形铁环做轴将绘制好的环形道具固定在一根长约1.5米的木把上,鱼珠方可旋转。

6.辅助用品

为了使鲤鱼灯舞表演更加逼真,更接近于水中的场景,有时会辅以水草,为了营造欢乐、热烈的气氛,通常还会使用黄烟和筒花。

三、万古鲤鱼灯舞传承现状

近年来,万古鲤鱼灯舞一直面临窘境:玩灯舞的人越来越少,真正会玩的人都已年过半百。现在掌握鲤鱼灯扎制技术以及能够演绎出鲤鱼灯舞精髓的人只有30多人,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鲤鱼灯舞的团队里年轻人很少,几个老艺人的子女也放弃了学习鲤鱼灯舞,选择外出务工。为了让万古鲤鱼灯舞后继有人,大足区第三小学(原万古镇中心小学)率先把鲤鱼灯舞引进校园。艺术团的老成员到学校授课,手把手教学生制作鲤鱼灯,同时教学鲤鱼灯舞表演,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让一至三年级学生了解鲤鱼灯,四年级学生学习鲤鱼灯的扎制,五、六年级学生排练鲤鱼灯舞节目。在大家的努力下,2012年6月,该校被授予“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古鲤鱼灯舞)传承教育基地”,“传承鲤鱼灯舞,营造鲤鱼文化,发扬鲤鱼精神”成为该校特色文化课程的核心内容。作为鲤鱼灯舞的传承基地,该校开设了“鲤鱼灯舞”“布艺裁缝鲤鱼”“泥塑鲤鱼”“豆贴鲤鱼”“沙画鲤鱼”“剪纸鲤鱼”等兴趣课,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传承了非遗文化。

同时,该校还在传承传统鲤鱼灯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在鲤鱼灯舞的音乐合成、场景创编、道具选材、表演套路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例如,用绿色绸带做成水草,舞鱼的过程中,让一部分学生舞动水草穿插其中,制造鲤鱼游弋在水草中的感觉;把微型手电筒固定在鲤鱼的肚子里,在夜晚舞灯时会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如今,鲤鱼灯舞不仅成为该校文体活动的必备节目,在该校校园里,无论是走廊,还是教室墙壁上,鲤鱼的图案随处可见,鲤鱼及鲤鱼灯舞文化已经与这所学校融为一体。

由于人们生活娱乐方式的改变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原因,鲤鱼灯舞的前景不容乐观。老艺人相继过世,主要骨干迫于生计,务工他乡,鲤鱼灯舞艺术岌岌可危。熟悉传统鲤鱼灯舞扎制、彩绘技艺的民间老艺人仅存2人,且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全靠口传身授。彩扎工艺、彩绘方法、表演套路都具有独特性,有待挖掘整理,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因此,流传在民间的表演套路、彩扎工艺、外观设计、服装设计,需要人力、财力支持,更需要加大力度收集。

图2-5 周克强正在教学(图片来源:周克强提供) +RXiJxzR9Bm7OKQmTKvyfBqepgLEE6p9GkiTmFtvOB+A/fTAiaKUHosh474CqU+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