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彭水甩手揖田野调查

2019年5月15日,项目组经过数小时的车程抵达彭水县红门村,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甩手揖代表性传承人李元胜老师会面,就甩手揖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现状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与讨论,并获取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图14-2 甩手揖课间操(图片来源:彭水县文化馆提供)

一、基本内容

甩手揖为多人对跳的集体舞蹈。既可用于庆典、祈福,又可用于祭奠,前者表演时气氛热烈而活泼,后者表演时庄严肃穆,动作谦恭,以充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悼。甩手揖作为庆典、祈福不可缺少的仪式,开场时由领队喊开场白:“盘子王,圣子王,今天我们来到高堂。听说师傅手艺高,我们来踩个甩手揖!”在开场时相互打躬作揖后,便开始规定动作的表演,主要以手上动作为主,通过队列变化、旋转等方式来表现动作形态,如黄鹰展翅、八戒爬背、犀牛擦背等,在每个动作的衔接处要报出下一个动作的名称。

图14-3 甩手揖表演(图片来源:彭水县文化馆提供)

二、舞蹈艺术特色

(一)动作特征

甩手揖中的“揖”意为作揖,在舞蹈表演中每个动作都要靠甩手来完成。甩手是整个手往上挽,甩手然后作揖,所以称为甩手揖。庙池甩手揖分为阴、阳两类。阳性甩手揖用于婚礼、寿诞等喜庆场合,表演时,将人员分成两队,由一人或两人领着众人跳,另加8个小孩(俗称“搞乱棒”)在里面扮演各种角色嬉戏。在单调的鼓点和钹声中,此进彼退,此侧彼斜,一张一弛,配合默契。其表演的内容有比脚大脚小、黄鹰展翅、八戒爬背、犀牛擦背等。舞蹈工作者们认为庙池甩手揖是土家摆手舞的雏形,将其舞蹈语汇归纳为揖摆、抖摆、牵手摆、端手摆、牛擦背摆等;阴性甩手揖用于“坐夜”祭奠亡灵。一是在法师进门途中,以类似于钹的“三四五”敲击特殊的“三、四、五”音乐,配合甩手作揖的动作,表示对亡灵的尊重。二是在办道场的中途,由掌坛师一手持司刀、一手持令牌,帮坛师一手持火炉、一手持符咒幡,带领众人举行甩手作揖表演。

(二)音乐特征

甩手揖仅用4种乐器伴奏,分别是大鼓、锣,锵锵(镲)和钹。表演动作时,鼓点随舞者的动作而变化。舞蹈的节奏有一二三鼓,也有三四五鼓。阳性甩手揖用鼓、钹伴奏,开场鼓用“幺二三”(即大鼓为“幺”,中鼓为“二”,小鼓为“三”),行进中只用“幺二三”中的“二鼓”;阴性甩手揖用“三四五”钹伴奏。三四五鼓只有丧事才用,一二三鼓都可以用,不受场合限制。

(三)服饰特征

传统的男舞者服饰造型为头上交叉缠镶黑边的蓝色头巾,穿本白色无领对襟上衣,外罩背心。下身穿蓝色镶花边的中式长裤,系黄色布腰带,在右前系结,带端下垂约50厘米,小腿打深蓝色棉织裹腿,着刀口布鞋。

(四)文化价值

甩手揖是自古代流传下来的年节喜庆活动中酬神谢神的祭祀舞蹈,在开道场、嫁娶、拜年等各时各地都可以表演。它起源、成长于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连,集舞蹈、服饰、道具、语言、民俗文化于一体,广泛渗入当地生产生活,成为各族人民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气息。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为研究巴渝地区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也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民族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民族文化载体,它是传递特色文化理念的重要窗口,带领我们回望历史,感受时代的温度,不仅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更使人们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代表传承人:

任远万,男,苗族,1926年生,诸佛乡红门村人。20岁左右开始拜师学艺,会阴阳两种甩手揖。从艺70余年,教习万朝珍、李元胜等多人。

万朝珍,男,苗族,1961年生,诸佛乡红门村人,18岁时拜任远万为师学艺,现已闻名诸佛及邻近乡镇,是甩手揖大师级人物。

三、传承对策

(一)挖掘整理

传承保护甩手揖的必要工作之一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甩手揖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料缺乏是传承保护道路上的一道难题,我们应深入基层,派遣相关人员实行专款专项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加快挖掘整理资料并进行抢救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运用现代高效的多媒体技术,掌握甩手揖的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对甩手揖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专项档案和数据库管理,保存相关文字、图片、音乐、服饰等资料。同时,通过刻制光碟、出版书籍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数字资料库、电子博物馆或者线下文化展示中心,拓宽普及的渠道。

(二)培养人才

传承人才的缺失是甩手揖传承和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由于传承人文化程度较低,导致他们的实践表演难以用文本的形式记录,久而久之,遗留下来的文本资料越来越少。加上非遗传承人年龄偏大,身体状况日渐下滑,而农村很多人由于经济压力外出务工,难以找到合适的传承弟子,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亟须新鲜血液的补充。我们要加强非遗传承教育,可通过非遗进校园的方式进行传承,建立校园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为此,可通过编制相关教材、视频观摩、体育课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育的推广作用,让校园成为甩手揖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之一。

(三)政府支持

甩手揖的保护非一日之功,政府部门应加强甩手揖的组织管理并予以积极的政策支持,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保护与传承的专门文化机构。带头领导、全面规划、组织协调甩手揖的保护传承工作;二是制定甩手揖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保护与传承。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甩手揖专项保护基金,维护基础设施、保护文化生态、培养专业团队、开发挖掘资料,形成各级政府大力投入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四)优化体系

多方协同创新发展,优化产业发展体系是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渠道。通过加长产业链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社会资源,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更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甩手揖长期稳定的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通过开展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提高甩手揖的影响力。如通过在比赛中加入甩手揖项目,丰富比赛内容,参加各类文艺汇演,让甩手揖更好地交流传播;二是打造甩手揖生态旅游区,并建立甩手揖文化博物馆,拍摄制作相关微视频进行推广宣传;三是积极投资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基地,打造集影视、旅游、工艺为一体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掘商业价值,推出创意文化衍生产品。 PcJeDWWbe+yeJc0mwgdketKPX3Hkx9t6DjElLnFD8vs89IKY6z86xuDQtylB5O3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