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开州巫舞概况

开州巫舞俗称跳端公,于2007年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余虹韵,区级传承人:彭必学。

祀神歌舞是上古先民自我生命与万物有灵观念相融合的原始信仰,是具有祭祖、祀神、事鬼性质的歌舞仪式。跳端公在三峡库区祀神歌舞中具有代表性,是以舞降神,祭祀天地鬼神,为人们驱邪除疫,并兼事占卜和星历之术的巫术祭祀活动,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形式。

跳端公流传于三峡库区的开州、奉节、巫溪和云阳等地。它包含原始先民劳动生产、社会活动、个人信仰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是三峡库区民间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媒介。跳端公脱胎于巫术,其仪式与西南一带流行的“傩”同出一源,都有开坛、拜坛、请神等若干表演程序。端公,多为男性。极少数跳端公的是女子,其被叫为“师娘子”或“师娘”。端公一般是农村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个体劳动者或农民,正如他们在祀神歌舞中唱的“会种田来会栽秧,会挑盐来会卖浆”。他们没有固定的活动场地,更没有经典性的经文。他们的神歌唱词、符箓咒语、舞蹈和手诀都是经由前人口传身授而得以代代相传的。内容有着悠久的传统,保持了较为原始的风貌,即便是发展到近代,仍然保持着人类童年时期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的特点,这是跳端公与其他宗教活动的根本区别。虽然跳端公带有浓厚的原始意味和神秘色彩,但它已不完全等同商周的傩祭或唐宋的巫风傩戏。过去端公的自觉性和程式化表演是原始先民自身对神的崇拜与想象(包括视觉与听觉在内的结合)的外化,而留存至今所见的跳端公仪式实质上更趋向于感官刺激与表演,同时表现出了宗教功利性与艺术审美性的分裂倾向。于此,原始舞蹈通过这种巫术仪式渐渐向后世的礼乐舞蹈、教化舞蹈与自娱舞蹈转变,在酬神与娱人的道路上交互发展。

图16-1 踩九州(图片来源:余虹韵提供)

20世纪80年代初,开县在编修“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时候,开始组织文化馆工作人员(包括传承人余虹韵在内)对全区的戏剧、舞蹈、曲艺、文学、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其中有一部分关于跳端公的内容收录进《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省开县卷)》。1993年,跳端公收录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并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2003年,跳端公再次被《重庆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收录。2006年,开县全面开展跳端公文化普查工作,挖掘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源流、传承谱系、艺术特色以及传承人情况等,将普查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存档,并开展理论研究。重点研究了“手诀”“牛角舞”“排带舞”“面具舞”“神席舞”“神枪舞”“舞火”“跑城穿花舞”等的音乐、造型、动作及其文化内涵,出版了《开县巫舞研究》。2007年,跳端公成功申报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命名为“巫舞”。 t5szaU2HbWUSdw3qGGxcI9iiyGh4JTs48AykcvGzapELVD8f9JtJSmp2/qrKedO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