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记以下句子,限时 5 分钟。
● I prepared a cheese and tomato sandwich for my lunch.
● I wanted to swim in the sea but it was too cold.
● I did some work in the garden and then came inside to have lunch.
● I went for a drink in a cafe with my brother and some of his friends.
● I took my old brother to a supermarket by car then and drove back to my house for dinner.
● I cleaned my house for three hours after dinner because it was very dirty after the party at the weekend.
2. 请在下列方框中写出/画出以上句子的关键词/关键信息,并复述以上句子。
3. 在读记以上句子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这些做法是否有帮助?
1. 记忆
布卢姆(1956)提出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时,将知识内容与思维过程孤立开来,把 6 个认知层级的第 1 层级命名为“知识”,认为“知识是比以最初级的形式记住观点和现象略微高一点的思维技能”,“强调对思想、物质或现象的记忆,无论通过再认或者回忆”,混淆了记忆的对象和过程:记忆的对象是知识,而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记和忆,记包括识记与保持,忆则是回忆与再认。
安德森等(2009)在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修订版)中不再把知识当成一个没有深度的平台,而是将其展开为一个维度,认为 6 个认知层级的思维过程都离不开知识,正式将思维认知过程定名为认知操作维度,并对其中的层次做了修改,将第 1 层级修订为“记忆”,指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包括识别、回忆等。
2. 记忆模型
Richard Atkinson 和Richard Shiffrin于 1968 年提出关于记忆的经典模型The Atkinson Shiffrin Model,又名The Modal Model,如图 1 所示,他们认为:
图1 The Atkinson-Shiffrin Model
图2 刺激与感觉记忆
(1)记忆的发生始于外界刺激,如图 2 所示,当外界刺激,比如一道光线、一种味道、一个棒棒糖、一个声音、一个气泡等,引起学习者的注意(attention),就可能会激发学习者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从而形成转瞬即逝的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但是,如果这些外部刺激没有第一时间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而是直接被学习者忽略,就不会形成感觉记忆,比如在学习过程中
常常可以见到如下现象:读题时对部分关键信息视而不见,听力训练时声音文件从左边耳朵进、从右边耳朵出。
(2)记忆的储存加工分为三个阶段: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和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感觉记忆是临时储存经过感官处理的信息。一般而言,感觉记忆储存时间极短,视觉信息储存时长为 1/2 秒(Sperling,1960),听觉信息储存时长为 2 ~ 4 秒(Darwin,Turvey,& Crowder,1972)。随后,感觉记忆如果被编码,就会传递到短时记忆,进行再一次的短暂储存。如果没有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中至多维持 30 秒(Atkinson & Shiffrin,1971)。
然而,Baddeley和Hitch(1974)认为:“单一的短时记忆并不足以解释在短时间内对信息的维持和加工”,并基于短时记忆的概念进一步提出了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那么,如何区分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呢?
相较于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就像一个静止的、甚至有些漏水的水桶,因为短时记忆储存时间短,不会利用原有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加工,新的信息也可能因此被瞬间遗忘。工作记忆则更像在不断工作的水车,强调利用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信息,对新旧信息进行维持与加工。
相较于长时记忆,工作记忆的储存时间也比较短。但是,不断地复述(Rehearsal)可以使得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保持更长的时间并且进一步存储到更加持久的长时记忆中。复述(Rehearsal),既可以是机械重复式的(如反复读、写单词),也可以是整合性地将新知与旧知关联起来(如记单词时将音、形、义以及个人的经历结合起来),待加工编码后进入长时记忆。如果学习者将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进一步整合加工,这些信息会传递(Transfer)到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进行储存。
如何才能促进信息从工作记忆传递到长时记忆呢?这个过程需要编码(Encoding)。编码的主要方式请参考本章第二节。
长时记忆中存放的所有信息组成了学习者知道的一切。长时记忆的提取(Retrieve),主要有回忆与再认两种基本形式。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是记忆储存的三个阶段。
(3)注意、编码、储存和提取
注意(Attention)是外部刺激能否引发学习者感觉记忆的关键。
编码、储存与提取是记忆的过程。编码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对信息进行识记。储存则可以帮助学习者维持对信息的记忆。提取包括回忆与再认,帮助学习者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更好地用于提高工作记忆质量。
在以上过程中,如果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加工与维持,就会随时被遗忘。
下图中,老师说她的讲座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可是学生反应各不相同,你能试着用记忆模型来解释图中各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吗?哪些同学听到的讲座信息只传递到了感觉记忆?哪些同学听到的讲座信息传递到了短时或工作记忆?哪些传递到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请基于记忆模型,以自身的某一次英语学习经历(故事)为原型,分析并评价你当次的记忆过程与效果。
要求:
1. 明确记忆发生的阶段、时长和作用;
2. 明确衔接各阶段记忆之间的认知操作;
3. 对记忆过程的完整性和记忆结果的效果进行评价。
请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实践与思考,完成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