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凡例

其一,本书综合吸收陆德明《庄子音义》、陈景元《庄子阙误》、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刘文典《庄子补正》、王叔岷《庄子校诠》等庄学名著汇聚的历代校勘成果,兼采历代《庄子》注本之异文、历代文献钞引之异文及佚文,辅以作者研究《庄子》四十年之独家见解,复原亡佚两千多年的《庄子》两大版本:战国晚期的魏牟版《庄子》初始本(二十九篇),西汉早期的刘安版《庄子》大全本(新增二十三篇)。《庄子复原本》之白文,以及外篇、杂篇之分类,异于西晋时期的郭象版《庄子》删残本及其一切衍生本,故无底本。

其二,郭象版《庄子》删残本及其一切衍生本,均为三十三篇,因为郭象删除了刘安版《庄子》大全本之十九篇。本书复原、钩沉郭删十九篇之篇名、残篇、佚文,十一篇之篇名均有史证,标▲;八篇之篇名均无史证,为作者按照外杂篇之篇名惯例拟名,标△。

其三,为了便于作者校注,同时便于读者理解,本书对《庄子》白文予以分章。分章非魏牟版、刘安版原有,仅供参考。

其四,本书之题解,首先列举魏后刘前五子钞引魏牟版之概况(详见绪论二《魏牟版初始本编目考》),《淮南子》钞引刘安版新增二十三篇之概况,以及郭象裁剪拼接、移外入杂之概况(详见绪论三《刘安版大全本编目考》),作为划归魏牟版内篇或外篇、刘安版新外篇或杂篇之依据。其次标明每篇白文之字数,补脱文、删衍文、订讹文、移正错简之字数。再次列举史籍外证、白文内证、著录庄事、引用庄言、文风义理,作为推测外杂篇撰者之依据。最后概括篇旨、结构,简述分章理由,标明郭象重大篡改和重要反注。

其五,本书之注释,包括散注、节旨、章旨,○表示间隔,◎表示节旨,●表示章旨。内七篇之注释,征引外杂篇不标撰者,仅明外杂篇对内七篇之承袭。外杂篇之注释,征引外杂篇均标作者推测之撰者,以明撰者异同,演庄正误。征引历代注家,仅举注家之名,不举注家年代及著作书名,详见附录六《本书参考文献》。

其六,本书之校勘,尽量征引前贤,不举前贤即为作者校正。所删衍文,正文不予保留,仅见校勘。所补脱文,所订讹文,移正错简之文,白文均予加点,以明异同。厘正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属于常识或前贤多已订正者,不出校,不加点;不属常识或前贤少有订正者,均出校,均加点。初版误校或漏校,修订版重校或补校,详见索引八《〈庄子复原本〉初版订正》。修订版之每篇白文字数,以及补脱文、删衍文、订讹文、移正错简字数,或同于初版,或异于初版,详见索引七《〈庄子复原本〉校勘统计》。

其七,本书之辨析,专明传统误解,白文疑难。编号以便异篇征引,不再重复辨析。

其八,本书之附论,位于内七篇每篇、外杂篇每组及特殊篇什之末,略作概括申论。

其九,本书之题解、注释、校勘、辨析、附论,征引《庄子》白文、旧籍钞引、前贤卓见,多非全引,常为撮引。

2021年2月7日 4cX4MUjutGKvlOKANQYECO370jgE/UH6dBPj88GW/7kVwoiCY5ehZ96XdJvkQEh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