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围着别人团团转”的经历?
非常在意别人讲什么,甚至每句话都会过度剖析。
对方有轻微的表情和言语变化就会马上想到自己是不是被嫌弃了。
总是根据对方当时的态度,轻易改变自己,比如给对方的评价,会轻易从“他真是一个优秀的人,能够如此懂我”变成“他真是什么都不懂,简直太差劲了”。
如果对方没及时回复消息,或没在SNS上给自己点赞就会感到非常不安。
虽然自己很不情愿,但不知不觉地还是会跟随别人的脚步、听人使唤,压力不断增大。
这些都是“围着别人团团转”的表现。
在恋爱、职场以及家庭关系中,如果你过多地考虑周围人的感受而限制自身行为的话,很容易陷入“围着别人团团转”的境地。
我从年少时起就有这样的经历,比如会想“某某讨厌我”“某某老师拿我当傻子”等,所以我经常苦恼:“别人为什么会讨厌我,为什么拿我当傻子呢?”
即使下定决心“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但对方的态度稍有些变化我就会给自己暗示——“他讨厌我”,接着会不断乱想。
所谓“理解别人”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我曾跟我的咨询者一起思考过这个问题,并找到了“人怎样才能活得自由洒脱”的答案。
来找我咨询的人中也有很多这种人,他们过分解读身边人的一举一动,尽管不情愿还是会勉强自己去配合对方,久而久之心中积攒下不满,或者独处时也会想起别人的某个举动,心生不满,怨恨不断堆积。
谈到“围着别人团团转”这种现象,人们大多认为这是个人性格问题,但我认为完全抛开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无法找到答案的。
“围着别人团团转”这种现象很多人一开始可能会认为是人的性格问题,但实际上,我觉得如果不考虑人际关系影响的话,是很难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的。
虽然社会学专家阐明了“人类互相影响”这一事实,但精神病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在这方面几乎没有相关著作,因为精神病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研究的着眼点都是“个体”。
本书将在尽可能不使用专业术语的情况下说明“明明自己心里不满,却还是会围着别人团团转”的原因,以及能够打破这种状态的方法——使用“暗示”。
看似奇妙的“暗示”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比如它会帮助你,使你不容易受到他人的消极影响、当遇上麻烦事时也能让你轻松应对、让你能自由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为精神病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还没有深入研究本书涉及的领域,所以对于初读这本书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些难以接受或难以理解的内容,但就算没有共鸣,也请抱着“可能真有这种事”的心态来读这本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当你给自己暗示后,你将从“伪装的自己”中解脱出来,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本书获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