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小子,好好学习了吗?”
其实,我们并非一看到有人比自己优秀,有人受到夸奖,就一定会嫉妒对方。嫉妒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条件就是 “对方明明不如自己,却比自己拥有更好的条件,享有更多的赞美”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不服气的感觉。
最明显的就是父母“嫉妒”孩子的案例。
全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长辈,所以肯定比孩子强”。
因此,如果孩子“比自己知道得多”或者“比自己更懂餐桌礼仪”,他们就会嫉妒心发作,用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借口指责孩子,比如会生气地说:“臭小子,写完作业了吗?”等等。
在不知情的外人眼里,这是“因为孩子不懂事,又惹父母生气了”。但实际上却是因为“父母感觉孩子让自己威严扫地”,于是嫉妒心发作,产生了邪恶的想法。
另外,如果妻子非常担心儿子的事情,丈夫就会觉得“儿子夺走了妻子的爱”,于是嫉妒心发作,出于动物性的本能,对儿子恶语相向,不管他做没做错事。
相反,如果丈夫对女儿露出温柔的微笑,妻子想到丈夫“对自己从没那样笑过”,就会开始嫉妒女儿,对女儿板起脸来,不知不觉还会欺负女儿。
“我正在帮你改正错误”的借口
嫉妒心发作的人会明显表现出不开心的样子,但本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嫉妒别人”。
譬如,看到上司对同事格外温柔,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因为嫉妒闹情绪。
即便看到自己的态度破坏了公司的和谐,你还是会固执地认为“自己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
这是因为当你嫉妒心发作时,会产生邪恶的想法,所以明明看到自己的行为破坏了公司的气氛,你还是会坚持认为“自己正在纠正公司的不正之风”,并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
当你深信“我是为了帮对方改正错误”“我是为了告诉他正确的道理”“对方错了,我是对的”的时候,你便很可能正在嫉妒别人。
指导过度可能是因为嫉妒
嫉妒心越强,就越容易自掘坟墓,陷入孤独。
即使这种孤独只是你想象出来的,但是由于嫉妒,你还是会不停地为难那个同事。
看到上司日渐冷淡的态度,你会感觉“同事夺走了属于自己的关注度”,于是更加难以摆脱想象中的“孤独”。看到比自己更受重用的同事,又会深陷嫉妒的旋涡,难以脱身。
由此可见,当“属于自己的爱和关注度被剥夺”时,人们就会嫉妒心发作。但是, 嫉妒心发作真正的导火索却是“害怕孤独” 。
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和你争夺爱和关注,使你感受到“孤独”的恐惧,你的“嫉妒心”就会发作。
嫉妒心不断发作的你,会不停地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于是,“孤独”就会成为现实。你也将陷入嫉妒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