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的对象仅限于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只有对方不如自己,却过得比自己好时,我们才会产生嫉妒心理。
我们不会嫉妒那些出类拔萃的人 。因此,没有人会嫉妒美国职棒大联盟的一朗选手(铃木一朗)。
可见,当我们认为对方很优秀,自己难以企及时,就不会产生嫉妒心理。
然而,面对花样滑冰比赛中获奖的年轻运动员,网上却有很多不满的声音。
看到这些声音,你可能想吐槽这些网友“明明做不出这么高难度的动作,有什么可不满的”,其实他们的不满正是嫉妒的表现。
一想到对方“年龄比自己小”,却“做得比自己好”,就忍不住嫉妒心发作,产生邪恶的想法,在网上肆意妄为。
接着,如果获奖运动员在采访中表现出谦虚的态度,网友会再次确定这个运动员“不如自己”,于是“嫉妒心变得更加强烈”。
运动员是为了避免遭人嫉妒带来的负面评价,才刻意表现出谦虚态度的。结果却适得其反。
“谦虚”只会让人觉得“还是自己更强”,由于嫉妒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所以谦虚只会让对方的嫉妒越发强烈。
一朗选手很特别,他长期生活在美国,懂得不去表现“谦虚”或“柔弱”。他总是堂堂正正,落落大方。不知是否是因为他知道示弱会“遭人嫉妒,被人陷害”。总之,一般人基本不会嫉妒他。
英雄也会遭长辈嫉妒
以前,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一朗选手打破了一名美国著名选手的纪录,当时这位美国选手却狡辩“那不是真正的纪录”。
听到这句话,我就看出来“这位美国选手的嫉妒心正在发作”。他一定骄傲地认为自己“经验更丰富”“成绩更好”。
其实他本来就看不起“小日本”,在他眼里只要“不是美国人”,就比不上自己。因此,看到一朗选手的成绩,他就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一朗选手的粉丝听到那位美国选手的发言后,开始在网上骂他:“太肮脏了!”其实粉丝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比美国选手人格高尚”。
由此可见,“嫉妒往往伴随着自我感觉良好”,想到这个结论,我感到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