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由假想和谐演变为脱离正轨

“中产阶级之梦”幻灭的三个瞬间

从众还会引发更为现实的社会问题。

不知您是否看过美国在2002年上映的一部名为《迫在眉睫》的电影,该片深刻讽刺了美国的医疗制度及医疗保险体系,成为当时的热议话题。

片中由丹泽尔·华盛顿扮演的约翰·Q不幸成了工厂的裁员对象,被降格为计时工。每逢看到报纸里的招聘信息,他都不禁长叹一声,重新就职的美梦就在一次次失望中幻灭了。同时,由于他未能如期支付贷款,妻子杰妮的车也被银行没收了。尽管约翰多次跟对方请求没有车妻子无法去上班,对方却毫不理会。儿子迈克的灿烂笑容,成了约翰一家唯一的快乐源泉。不幸的是,迈克突然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约翰请求医院将儿子列入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名单里,然而计时工的医疗保险并不适用于这种大型手术。虽然约翰夫妻四处奔走筹钱,却依然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院方甚至要把迈克赶走。无计可施的约翰终于走上了绝路,他占领了急诊大楼并挟持数名医生及患者为人质,要求医院立即将迈克列入等待心脏移植患者的名单里。

该部影片深刻揭示出美国在医疗制度及保险体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非常耐人寻味。然而,它的深意远不止于此。

该影片还指出了美国中产阶级之梦幻灭的三个瞬间。

· 家人患病的时候。

· 孩子想上大学的时候。

· 一年一次的度假无法兑现的时候。

“X世代”有房有车,每年夏天的两周假期更让他们倍感惬意,表面看来就是生活富足而平稳的中产阶级家庭。

就连他们自身也有这种优越感。

然而,一旦家人生病或发生意外,他们根本没有临时救急的钱。平日微薄的工资大多被消费殆尽,存款几乎为零,此时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原属贫困阶层中的一员。这些家庭大多无法为孩子支付高昂的大学学费,因此,我们会经常看到美国的助学贷款压力过大这类报道。

更可怕的是该问题并不限于美国,日本同样是在劫难逃。

从贫困的角度来解读孤独

这是我从某地方报社的朋友那里听来的故事。在乡村一个年收入能达2000万至3000万日元的家庭完全称得上中产阶级,家庭成员生活得非常滋润。

他们与父母同住,丈夫驾驶的是最受“温和的叛逆青年”喜爱的小型面包车,妻子驾驶的则是小型汽车,全家人每月会去家庭餐厅或回转寿司店用餐。大概很多生活在乡村的人都是这种状态。

这种生活原无可厚非,可一旦家里有人患病或孩子要上大学时,问题就来了。

举个例子,在福冈最好的县立高中里有很多成绩优异却因经济原因无法升入理想大学的学生,为此政府正计划设立专项基金。这些孩子明明有能力考入东大(东京大学),却苦于父母无法负担考试报名费、交通费及住宿费等各项开支而不得不委屈地选择了当地的大学。

如果一个家庭连考生的交通费都负担不起,那今后的住宿费以及年年上涨的学费更是无从谈起。

从前日本曾处于“全民中产阶级”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时很多日本人自认为已属中产阶级),很多家庭都将孩子送进大城市的大学里读书,尽管有些学生因经济原因未能如愿,但绝大多数家庭都会设法通过借读生等形式满足孩子上名牌大学的愿望。同时,孩子们自身也会为获得亲友的褒奖以及美好的未来而奋力拼搏。

当今日本虽已属发达国家,但无法实现孩子“名校梦”的家庭反而越来越多,这无异于一种倒退。这种现象在那些远离东京的地方城市里尤为明显,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单纯是某个地区或某种技术层面的问题,整个日本都有可能重蹈美国的覆辙。

当你和别人一样在本地就业、生活时,稳定的朋友圈可能会让你暂时忘却对未来的不安,但终有一天你得直面这些问题。

摆脱从众心理的人

其实,这类贫困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以下是一封我的读者来信。

“我父亲今年已68岁,是一名重度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而且病情还在逐年加重。他对今后的晚年生活忧心忡忡,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虽然帕金森综合征病患的医疗费用全由国家承担,但我们担心该政策是否能一直持续下去。如今国家正在削减医疗开支,也许以后住院时等病情稍有好转就需要立刻出院,而患者的后续看护工作就需要由家人来承担。

“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父亲每月仅能领取7万日元左右的退休金,数百万日元的存款根本无法为他的晚年生活提供充分保障。虽然他有自己的房子,但那栋乡下老宅几乎不值一文。我们家有兄妹二人,但各自生活都很拮据,根本无力帮衬父亲。如果您身处我的境遇中,该如何平衡照顾父亲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关系呢?”(节选)

当我在现实中遭遇这类问题时,除了告诉对方找福利机构人员或专业看护人员咨询外,也无法给出更好的建议。我认为,良好的教育可以使子女尽可能避免陷入此类困局,同时家长自身也要积极搜集各类相关信息以掌握主动权。

这位读者不仅预见到未来的困难,还在设法解决,可以说她正在摆脱从众心理的束缚。

不要轻言放弃

从“孤独”的角度来看,这种贫困现象就是人们为“从众”衍生的安稳感所付出的代价。

如果你盲目认可政府对富裕阶层的种种优惠政策,同时也对政治漠不关心,那么你就无法准确阐述自己的种种不满与担心。

“真是莫名其妙啊!”

“我是不是吃亏了?”

即便内心存有疑惑,却无法认清各种社会问题的实质,盲听盲从只会降低自身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所谓贫困,不过是社会生活带来的疏离感。

让我再次回到《迫在眉睫》这部电影中,主人公约翰为了儿子的心脏移植手术而被迫挟持人质、据守医院,说明他当时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虽然约翰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但他的确是救子心切。

如果你处在约翰的位置,是无奈放弃还是拼死一搏?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选择被孤独吞没还是战胜孤独”的问题。

对此,盲目从众者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因为拼死一搏就意味着自己要跳出这种假想和谐的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应有的生活方式。 TZgeDI3hM36kiZfFaK92TJy8eawIC6DrnmbIMKmEO9BfctrO5qA9CWXYgoiCVPQ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