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征服业绩,大抵而言在共和制时代就已经完成,其主因在于元老院的政策、执政官的竞争以及国民的军事狂热。一般说来,进入帝政时期后早期的几个皇帝,只要彻底维护住既得领土的完整就感到满足了。
回顾过去,在建国后的七个世纪里曾经获得一连串胜利的罗马帝国,之所以会在国家的各类会议中导入克制的精神,放弃征服世界的野心,完全要归功于第一代皇帝奥古斯都。
不管是因为他的性格还是当时的状况,对倾向和平主义的他来说,现在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巅峰,他也看出新的军事行动将不会再轻易有所斩获。一旦远征,战斗只会愈发困难,局势也会愈加混乱,而且占领的土地会一天比一天不稳固,没有任何益处。
从经验上来看,这个判断是毋庸置疑的。于是奥古斯都确信,只要采取强硬的态度应付得宜,就连凶悍的蛮族也一定会随时提出让步的要求,这便能确保罗马帝国的安全和威严。
事实上,因克拉苏将军率领的罗马军的败战(公元前53年)而遭受掠夺的军旗和俘虏,在那之后就被他以具有尊严的条约恢复了名誉,没有让自己和士兵成为帕提亚人的众矢之的。
奥古斯都皇帝在位初期,罗马军曾经尝试征服埃塞俄比亚和“福地阿拉伯”(现在的也门)。虽然挺进到北回归线南方一千英里附近,不过由于天气实在酷热难当,罗马军队不得不撤退,而与世无争的边境民族则受到气候的庇护,免除了一场灾难。
另一方面,欧洲北方的国家则几乎没有值得花费一兵一卒去征服的地方。住在日耳曼尼亚森林和沼泽地的不自由毋宁死的蛮族,在和罗马军开始交锋时看似屈服了,不过随后立刻尽全力恢复独立,让奥古斯都知道权势的虚幻。
不久,这个帝政的创建者辞世,其遗嘱作为珍贵的遗产在元老院被宣读出来。在遗嘱中,他诏示帝国的版图应该只限于大自然塑造的永恒的防御墙划定的境界之内,也就是西为大西洋,北为莱茵、多瑙两条大河,东为幼发拉底河,南为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地带的这个区域范畴。
对人类的和平来说,幸运的是,奥古斯都下达的稳健统治政策,他的继承者立刻就予以接受了。早期的几个皇帝受到恐怖和恶德支配,耽溺逸乐,肆行暴政,很少在军队和行省人民面前现身,并且因为凯旋的名誉被手下的将军夺走感到义愤填膺,认为臣下的武勋傲慢地侵犯了皇帝的特权。
不久,将军们就不再拟定征服计划,征服不但不会让蛮族屈服,反而会危害自身的安全,专心防御受委托的边境,就成为将军的义务和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