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正真教、反俗教、训世教

上头三种分法都是道教以外底学者底看法,至于道士们自己底见解,我们可以举出张君房来做代表。他在《云笈七籤》(卷三)《道教序》里把道教分为正真之教、反俗之教和训世之教。

真正之教者,无上虚皇为师,元始天尊传授。洎乎玄粹秘于九天,正化敷于代圣:天上则天尊演化于三清众天,大弘真乘,开导仙阶;人间则伏羲受图,轩辕受符,商辛受天经,夏禹受洛书,四圣禀其神灵,五老现于河渚。故有三坟五典,常道之教也。

返俗之教者,玄天大圣皇帝以理国理家灵文真诀,大布人间;金简玉章,广弘天上。欲令天上天下,还淳返朴,契皇风也。

训世之教者,夫子伤道德衰丧,阐仁义之道,化乎时俗,将礼智而救乱,则淳厚之风远矣。噫!立教者,圣人救世愍物之心也。悟教则同圣人心。同圣人心,则权实双亡,言诠俱泯,方契不言之理,意象固无存焉。

张君房底分法,实际只有正真与返俗二教,其训世之教直是儒教,所以不能认为最好的分法。总而言之,古初的道家是讲道理,后来的道教是讲迷信。而道士们每采他家之说以为己有,故在教义上常觉得它是驳杂不纯。《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色著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约旨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可见汉时底道家已经有这种倾向。太史公极赞道家,以为它有临机应变之术。我们可以看出后来道家或与神仙方士合在一起,或与祭醮符水之天师道合在一起,或与佛教混合起来,或与摩尼教混合(说摩尼为老君之化身,见《化胡经》及《佛祖统纪》),到清初所成之《真仙通鉴》,又将基督教之基督及保罗等人列入道教之祖师里。现在又有万教归一之运动,凡外来之宗教无不采取。古来阴阳五行、风水、谶纬等等民间信仰,所信底没有一样不能放在道教底葫芦里头,真真够得上说,“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了。 xbMkBnjoJpipIn16hqMnaG/gd8urSVm9HDx1yefbEj6Yrr1pnP6oLadstvIg/q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