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可以从古罗马说起。很久很久以前,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一位老人埋葬了自己早逝的孩子。不像伽罗瓦的年龄能被精确到日,历史并没有流传下这位老人太多的信息,除了一篇迷一样的墓志铭 :
行人啊,请稍驻足,这里埋葬着丢番图。
上帝赋予他一生的六分之一,享受童年的幸福。
再过十二分之一,两鬓长胡。
又过了七分之一,燃起结婚的蜡烛。
爱子的降生盼了五年之久。
可怜那迟来的儿郎,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便进入冰冷的坟墓。
悲伤只有通过数学来消除。
四年后,他自己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这位老人就是古代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丢番图(Diophantus)。那么问题来了,他活了多少岁呢?你可能会敏锐地注意到,他的年龄需要是12和7的倍数。于是,84岁是一个合理的猜测。再代入验证一下,会发现的确符合描述!所以丢番图活了84岁。
时间拉回到现代。在我上小学那会儿,所谓“鸡兔同笼”问题算是比较有挑战的难题了,想必你也遇到过?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鸡兔各几何?
我已经忘记了小时候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时的反应。但至少现在看来,还是有点思路的。假设我们吹一声哨子,动物们都会抬起一只脚,于是地上便少了35只脚。再吹一声又少35只。此时鸡已经都飞起来了,还剩24只脚一定都是双脚站立的兔子的!所以兔有12只,鸡便有23只。
这两个问题都很简单嘛,分分钟解决!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虽然解出了这两个问题,但使用的是两种精巧、特定的思路,并未诉诸一种普适的方法。于是,若问题中的数字换了换,或者问题的结构不一样了,我们又得苦苦寻求新的解答。我不知道你是怎样的,反正我是不爱动脑子。能无脑解出来的问题,干嘛要动脑筋呢?这个能让我们无脑解决问题的东西,就叫 方程 。
概念1.2 方程 (equation)是含有未知量的等式。
我记得这是小学数学课本上给出的定义,不得不说,十分恰当。换言之,只要我们将问题 翻译 成含有未知量的等式,那么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方程!诚然不同文明曾经都有各自表示未知量的方法,现代通行的做法是使用罗马字母
a,b,c,d, …
A,B,C,D, …
与希腊字母
γ,δ,λ,σ …
Γ,∆,Λ,Σ, …
我们也遵循之。于是,如果设丢番图的年龄是 n 的话,他的墓志铭翻译过来无非就是如下这一行等式:
同样,如果记鸡有 a 只,兔子有 b 只,那么鸡兔同笼问题就是如下这两个等式:
一般的,所谓列方程,其实就是在将问题陈述的事实翻译成数学等式。翻译完成后,我们便可以利用数学理论、工具与技巧来研究它,以期解出我们的未知量。
如果你觉得方程也就上面两例那么回事,太简单,不值一提,那就大错特错了!下面我再举一例,不过我们有言在先,这纯粹是一个独立的例子,若看不明白完全可以跳过,千万别把这书扔了不看了……
这是描述氢原子的 薛定谔方程 (Schrodinger equation),是量子力学奠基性的经典方程。其中大部分字母都是数学与物理常数,包括 , µ ,e,π ,ϵ 0 ,剩下的 ψ ( r,θ,ϕ )与 E 是我们要求解的未知量。后者是一个数,前者是一堆数,由 r,θ,ϕ 三个参量标识,它们不同的取值都有一个对应的 ψ 的取值。换句话说, ψ 是一个所谓未知函数。 ∇ 是一个作用在函数上的算符,描述函数的变化。
这个方程在历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20世纪以来,随着实验设备越来越先进,微观世界的大门被逐渐打开。物理学家们惊讶地发现,眼前看到的是一片前所未见的神秘世界,微观粒子的行为完全不能用过去那套针对宏观物体的方程来描述,曾经被认为像小球一样的那些 粒子 (particle),有时却会表现出 波 (wave)的特性。于是,各路英雄豪杰开始提出各种新的理论与假说。最终,1925年,薛定谔提出了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薛定谔方程,用所谓 波函数 (wave function)——也即方程(1.3)中我们要求解的 ψ ——来描述微观粒子。从这个方程出发,如今人们已经建立了一套非常宏大的量子理论,完美描述了微观尺度的宇宙。氢原子由一个原子核伴以一个电子构成,算是最简单的微观系统了,自然成为了初生的量子理论小试牛刀的对象。不用怀疑,人们找到了氢原子薛定谔方程的解,并用实验验证了它的确更好地描述与解释了我们所观测到的自然!
于是,下一个问题便来了,那到底什么是方程的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