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某某;性别:女;年龄:64岁;婚姻情况:已婚
文化程度:大专;籍贯:北京市;职业:无业
入院日期:2019年2月7日;出院日期:2019年2月15日
出院诊断:右髌骨骨折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摔伤致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3天。
现病史:患者于2019年2月4日上楼梯时摔倒,右膝着地,伤后感右膝疼痛,活动轻度受限,未予处理。次日感右膝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无法站立及行走,来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右髌骨骨折,右膝髌上囊积液”。给予支具固定制动,患者要求回家保守治疗。于2月7日患肢肿胀未减轻,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入院诊断:右髌骨骨折。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糖尿病病史13年,口服药物控制;否认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病史;1979年行剖宫产手术,2005年行子宫全切术;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婚育史:已婚,育有1女1子。
家族史:父母已故,无特殊。
专科检查:右下肢支具固定,右膝中度肿胀;髌前压痛、叩击痛明显,可扪及反常活动及骨擦感,膝关节活动障碍,周围皮肤大面积瘀斑;踝、趾关节活动好,肢端血液循环及皮肤感觉正常,无被动牵拉痛。膝关节侧翻应力试验、抽屉试验、麦氏试验未能配合。
辅助检查:
胸部正位: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CT平扫检查:右髌骨骨折、右膝关节退行性改变(2月5日)(图1-7-1)。
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双下肢静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
术前异常检验结果见表1-7-1。
图1-7-1 术前CT
表1-7-1 术前异常检验结果
入院时生命体征:T36.2℃,P70次/分,R18次/分,BP132/65mmHg。
入院时护理风险评估: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为4分,创伤患者血栓评估评分为6分。
心理社会方面评估:患者情绪平稳,家属陪伴入院。
术后辅助检查:
X线检查:骨折端复位固定良好,右髌骨骨折术后改变(2月14日)(图1-7-2)。
术后下肢静脉超声:双下肢静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异常检验结果见表1-7-3。
表1-7-2 治疗护理过程
图1-7-2 术后X线片
1)问题依据
患肢佩戴支具长时间制动,缺乏有效功能训练,导致股四头肌萎缩。髌骨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切除髌骨,术后患者在伸膝活动中股四头肌的承受力要增加30%左右才能完成伸膝动作,并且会出现伸膝无力的现象。
2)护理思维
骨折后膝关节制动、功能训练依从性差都会引起股四头肌萎缩,导致膝关节不稳,应力分布不均,增加膝关节运动创伤和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影响日常生活。因此,采取积极措施防治股四头肌萎缩,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以及改善和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对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和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3)主要措施
(1)病情观察:检查患者功能训练完成情况,定时测量患者大腿周径,检查大腿肌肉力量;
(2)功能训练:在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股四头肌训练方法主要是等长训练与等张训练。
表1-7-3 术后异常检验结果
①等长训练:即在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基本不变,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增高,又称为静力性收缩,具体训练方法有直腿抬高训练和绷腿训练等。
②等张训练: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出现关节运动,但肌张力基本不变。等张训练分为离心性收缩和向心性收缩两类,具体方法包括坐位伸膝训练、蹬自行车训练以及借助健身器械的等张训练等。等张训练可以对股四头肌萎缩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3)健康宣教:讲解功能训练的重要性,督导患者完成。
4)护理评价
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功能训练掌握良好,未出现股四头肌萎缩现象。
1)问题依据
髌骨骨折致膝关节疼痛,不能主动弯曲,术后若未能及时进行功能训练,容易出现膝关节僵硬、屈伸活动受限等问题。
2)护理思维
患者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因活动牵拉致伤口疼痛,降低了患者主动活动的积极性,膝关节活动减少,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应提高患者对关节僵直危害的认识程度,使其尽早进行功能训练。
3)主要措施
(1)病情观察:定时观察患肢伤口的愈合情况,观察有无皮肤粘连现象。
(2)疼痛管理:增加疼痛评估的次数,采用超前镇痛原则,使患者疼痛减轻,增加功能训练的依从性。
(3)功能训练: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训练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主动训练为主;对于髌骨横行骨折及下极骨折,在术后3~5天,粉碎性骨折在术后1~2周,利用CPM仪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活动范围应遵医嘱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4)健康宣教:给患者讲解膝关节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检查患者功能训练的效果。
4)护理评价
患者通过主动膝关节功能训练,避免了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训练掌握良好,复查结果显示复位固定正常,于术后第2天出院。
针对髌骨骨折患者,在确保患肢支具固定有效的同时,给予系统化、个性化、连续性的康复训练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康复训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中、后期的训练对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护士应做好连续性的护理,重视院外宣教,避免术后发生废用综合征、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髌骨略呈三角形,尖端向下,被包埋在股四头肌肌腱内,其后方是软骨面,与股骨两髁之间软骨面组成关节。下极为粗糙面,在关节外。
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它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伸膝装置包括股四头肌、伸膝支持带、髌骨和髌韧带,髌骨的上极为股四头肌肌腱的附着处,股四头肌肌腱变薄向下延伸经过髌骨的表面,继而与髌韧带相连,止于胫骨结节。髌骨骨折、髌韧带断裂等均会导致伸膝装置破坏,出现伸膝功能障碍。切除髌骨后,在伸膝活动中,使股四头肌力量减弱。除不能复位的粉碎性骨折外,应尽量保留髌骨(图1-7-3)。
图1-7-3 伸膝装置
A.膝关节正面观,可见髌骨被上方的股四头肌肌腱、下方髌韧带、两侧的伸膝支持带固定在膝关节前方;B.髌骨起到了增加股四头肌力臂长度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完全切除髌骨后,伸膝肌力可下降50%。
(1)直接暴力:直接外力所致,如撞伤、踢伤等,可致不完全骨折、简单骨折、星形骨折及粉碎性骨折,移位不明显。膝关节主动伸直功能多能保留。
(2)间接暴力:多由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形成的牵拉性损伤,如突然跌倒、高处坠落伤时,膝关节半屈曲位,股四头肌骤然收缩所致,多为横行骨折,伴有不同程度的下极碎裂;主动伸膝功能往往丧失。
髌骨骨折多根据骨折线的走行、位置进行描述性分型,需要描述的内容如下:
①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
②合并脱位、不合并脱位的骨折;
③分类:横行骨折、纵行骨折、边缘骨折、粉碎性骨折、骨软骨骨折、上下极骨折(图1-7-4)。
图1-7-4 髌骨骨折分类
髌骨骨折分类:A.横行骨折;B.纵行骨折;C.边缘骨折;D.粉碎性骨折;E.骨软骨骨折;F.上下极骨折。
对髌骨骨折的治疗,应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关节面的形态,力争使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滑,给予较牢固内固定,早期活动膝关节,恢复其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1)非手术治疗
支具固定: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骨折移位较小,关节面不平整(分离<3~4mm;关节面台阶<2mm),伸肌支持带损伤者;不需手法复位,可用长腿石膏托或支具固定患肢于伸直位,持续4~6周。在此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固定后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髌骨骨折伴移位,伸膝装置破坏,丧失主动伸膝和膝关节的伸直扣锁功能,此时必须手术修复,否则将严重影响行走功能,不能完成上下台阶等日常活动。其他手术指征包括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台阶>2mm,或者骨折块移位>3mm以及开放性骨折。
(2)手术方式
①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横行骨折多采用张力带内固定术,复杂的髌骨骨折应将粉碎性骨折转换为简单的横行骨折,再进行张力带固定。
②部分髌骨切除术:适用于严重上极或下极粉碎性骨折无法行关节面重建,或无法达到内固定稳定且有较大的、可保留的骨块者。
③全髌骨切除术:适用于不可能重建关节面的严重而广泛粉碎性的髌骨骨折,目前比较少应用。
(1)感染:闭合损伤中,感染发生率较低;开放性损伤中,感染概率为10%~18%。术区皮肤擦伤或者受累严重,应推迟手术,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再行手术。开放性损伤应及时彻底清创,去除污物和无活力的组织。
(2)畸形愈合:多因术中复位不良造成。
(3)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通常与骨折过于粉碎、骨质疏松、内固定技术不正确或者过度的功能训练等因素有关。当内固定失败时,如果关节面台阶<2mm,且没有伸肌松弛等并发症,可考虑观察并限制伸膝,直至愈合。当关节面台阶>2mm,或者存在伸肌松弛,应考虑再次手术治疗。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应以主动功能训练为主,注意动作协调,循序渐进,活动量及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切忌采取任何粗暴的被动活动。
功能训练的目的为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进行肌力训练,避免肌肉过度萎缩。
(1)踝泵训练:仰卧位,伸直膝关节;足背跖屈,坚持3~5s后放松;足背背屈,保持3~5s。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双下肢,尽可能伸到最大角度;蹬足跟,翘脚尖,并用力伸直膝关节(膝关节后方腘窝尽量用力贴近床面),维持3~5s。
(3)侧卧抬腿训练(图1-7-5):患者健侧卧位,患肢伸直,健肢伸直(或弯曲);抬高患肢,运动末维持3s,每天10~20个。
图1-7-5 侧卧抬腿训练
(4)俯卧屈膝训练:患者俯卧位,伸直双下肢,轮流抬高双下肢,运动末维持3s,每天10~20个。
(5)扶腋杖行走(图1-7-6):仅限于如厕等必要日常活动时进行。
患者双手持腋杖,在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行走,即患肢着地,但不负重。双拐高度距腋窝3指,双手柄位置高度在大转子位置,屈肘约30°,腋杖支点位于体侧10~15cm,双手持腋杖站立,移动双拐至合适位置,患肢在前,双手用力支撑,健肢向前跟上。
图1-7-6 扶腋杖行走
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的练习,同时继续前期运动训练。
(1)屈曲训练
①髌骨松动度训练:上下、左右方向拖动髌骨至轻微疼痛为止,每个方向20次为一组,每日2~3组。
②仰卧垂腿训练(图1-7-7):一般情况下,术后2周,坐位垂腿,膝关节屈曲应能达到90°,此时即可开始仰卧垂腿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患肢屈膝屈髋使足跟向臀部滑动,达到最大位置后,继续屈曲髋关节,同时双手抱住大腿,使小腿下垂,即屈曲膝关节。注意大腿一定要完全放松,才有训练效果。
③俯卧屈膝训练:由治疗师帮助或患者主动完成,方法同上。
④坐位垂腿训练(图1-7-8):患者先从床上坐起,健肢放于患肢下方,患肢在健肢的协助下,放于床外,改为床旁坐位;床旁坐起后,双手扶住床面,保持身体平衡;健肢自然垂于床旁;患肢缓慢自然下垂,即弯曲膝关节;在运动末稍用力勾腿,维持3~5s;健肢放于患肢小腿远端靠近踝关节处,患肢尽量放松,不用力,在健肢的帮助下完全伸直。继续进行患肢缓慢下垂弯曲膝关节训练。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min,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可每日冰敷2~3次。
(2)伸展训练:于足跟处垫软枕,使患肢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时膝关节自然伸展。每次30min,每日1~2次。
中期训练的目的是强化肌肉活动度及肌力,避免及缓解关节粘连或挛缩,强化肌力练习,以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1)活动度训练:随屈曲角度增大,开始坐或卧位抱膝练习屈曲。抱膝至开始感到疼痛时保持10s,稍稍放松休息5s,再抱膝,反复练习20min,每日1次。
(2)直腿抬高训练(图1-7-9):患者取仰卧位,健侧屈曲,患肢伸直缓慢上抬至最大高度,再缓慢放下。训练过程中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宜。
图1-7-7 仰卧垂腿训练
图1-7-8 坐位垂腿训练
图1-7-9 直腿抬高训练
训练目的是强化关节活动度,逐渐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并逐步恢复运动能力。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训练;静蹲或靠墙滑动训练;蹬踏训练;行走力求达到正常步态;固定蹬自行车训练,训练从无负荷至轻负荷逐步进行。
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稳定性。
逐渐尝试进行保护下全蹲;被动屈曲角度达到与健侧相同;开始膝绕环、跳上跳下、侧向跨跳训练;开始游泳、跳绳及慢跑。
浮髌试验是用来确定膝关节损伤时是否出现关节积液的方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伸膝,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的一手放在髌骨近侧,将髌上囊的液体挤向关节腔,同时另一手示指、中指急速下压。若感到髌骨碰击股骨髁部,则为浮髌试验阳性。一般中等量积液(50mL)时,浮髌试验才呈阳性。
注意事项:体位及准备工作要充分,松手要快,观察要仔细。如果积液量太大,会出现髌骨下沉,浮髌试验是阴性。
(陈雪梅 陈玉娥 高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