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1例左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

一、基本信息

姓名:甄某;性别:女;年龄:41岁;婚姻情况:已婚

文化程度:硕士;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职业:教师

入院日期:2018年2月19日;出院日期:2019年2月26日

出院诊断:左股骨干骨折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二、病例介绍

主诉:摔伤致左大腿肿胀、畸形、活动受限7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2018年2月19日下午15:30左右滑雪时摔伤,伤后感左大腿疼痛,局部肿胀、畸形,不能活动、站立及行走,患者意识清醒,由家人送至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支具外固定,转至我院行X线片检查,以“左股骨干骨折”收入我科。

入院诊断:左股骨干骨折。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其他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婚育史:已婚,育有1子。

家族史:父母健在,无特殊。

专科检查:左下肢长腿支具外固定,去除支具可见左大腿肿胀、外旋畸形;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明显;左髋、膝关节活动障碍,左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左踝、足趾活动好,远端血液循环良好,大腿外侧有5cm×5cm瘀斑。

辅助检查:

胸部正位:胸部未见明显异常。

下肢X线+三维CT检查:左侧股骨中下1/3处螺旋形骨折,断端错位、成角,余骨质未见明显异常(2月19日)(图1-6-1、图1-6-2)。

下肢静脉超声:双下肢静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髂静脉超声:双侧髂静脉血流通畅。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

术前异常检验结果见表1-6-1。

入院时生命体征:T37.3℃,P54次/分,R20次/分,BP96/59mmHg。

入院时护理风险评估:患者压疮风险评分为15分,跌倒风险评估为高风险,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为6分,创伤患者血栓评分为4分。

心理社会方面评估:患者情绪紧张,担心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家属陪伴入院。

图1-6-1 术前X线片

图1-6-2 术前三维CT

表1-6-1 术前异常检验结果

三、治疗护理及预后

(一)治疗护理过程(表1-6-2)

表1-6-2 治疗护理过程

术后辅助检查:

X线及CT检查:骨折端固定复位良好(2月24日)(图1-6-3)。

双下肢超声检查:双下肢静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异常检验结果见表1-6-3。

图1-6-3 术后X线片

表1-6-3 术后异常检验结果

(二)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
1.有骨牵引复位失效的可能

1)问题依据

由于大腿肌肉发达,股骨干骨折多伴有错位及重叠,支具固定难以维持复位效果,需行骨牵引治疗。

2)护理思维

骨牵引是通过克氏针穿过骨骼的坚硬部分,直接牵引骨骼,利用持续适当的抗牵引力与牵引力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复位和固定骨折及脱位。骨牵引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在牵引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排除影响因素。

3)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观察患肢感觉运动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2)体位护理:患肢软枕抬高,足跟悬空。

(3)骨牵引的护理

①不得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患肢出现麻木感,应及时调整牵引重量;

②注意观察牵引力线与治疗目的是否一致,保持有效牵引;

③保持牵引装置正常,牵引绳及固定架上勿覆盖杂物;

④维持合适的体位,保持反牵引力;

⑤观察钉道处渗出情况,保持干燥。钉道处用75%乙醇消毒处理,每日2次;

⑥克氏针出现松动、左右偏移时,不可随手将针推回;

⑦指导患者踝泵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加速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4)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骨牵引的重要性。教会其自我判断牵引疗效方法,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纠正。

4)护理评价

患者住院期间,支具固定正常,骨牵引效果良好。

2.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风险

1)问题依据

DVT常发生于骨科大手术后,文献报道股骨干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为30.6%。

2)护理思维

股骨干骨折患者多为中青年,其并发下肢DVT容易被忽视。股骨干骨折多为交通事故等暴力创伤所致;尤其骨折发生于股骨下1/3时,骨折断端容易刺伤后方血管,出血量大,易形成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如未及时干预处理,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威胁生命。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尤为重要。

3)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每1~2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患肢情况。

①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饱和度情况,观察是否伴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

②患肢周径的观察:按时测量患肢周径,方法可采用以膝关节为中心,膝上15cm处和膝下10cm处测量,做好记录;若周径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需进行下一步检测;

③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是否加深,皮温及感觉是否有异常;

④按时查看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者消失;

⑤定期复查凝血指标,尤其是血浆 D -二聚体,复查双下肢血管超声;

⑥疼痛的观察: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在小腿腓肠肌、大腿或腹股沟等部位;自感疼痛呈痉挛或紧张感,活动后加剧;

⑦如确定下肢静脉血栓已形成,应告知患者患肢禁止热敷、按摩、剧烈活动,防止栓子脱落。

(2)用药护理: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有无出血症状,根据血液指标调整抗凝药物的用量。

(3)功能指导:行踝泵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单桥训练;当已确诊血栓形成时,患肢需制动,不可热敷及按摩。

(4)辅助检查:定时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5)基础预防方法:早期功能训练,穿着抗血栓压力带,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6)饮食护理:每日饮水量在1500mL以上;多食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增加胃肠蠕动,避免大便干燥;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

(7)健康宣教:给予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并告知患者注射抗凝药物相关注意事项:需要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勿用力抠鼻、揉眼睛、挖耳朵;密切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查看尿液及大便内是否出现血性物质;观察眼底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出现异常立即报告。

4)护理评价

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三)患者转归

患者术前采取支具固定及骨牵引治疗,手术进行顺利,术后第3天康复出院。

四、护理体会及反思

(一)护理体会

明确股骨干骨折特点,早期给予支具固定、骨牵引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观察,确保牵引的有效性,减轻患者疼痛;动态观察血浆 D -二聚体的变化及肢体肿胀程度,给予用药指导及功能训练,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患者康复出院。

(二)反思

在临床中,导致骨牵引无效的原因有:①患者认识不足;②护理人员对骨牵引认识及技能不足;③患者疼痛未能得到有效缓解时,无法坚持持续牵引。在牵引过程中容易忽视对患者膝关节、髌骨灵活性的训练。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专科护理能力。对患者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更加直观地了解骨牵引的相关知识,实现牵引治疗目标。

五、相关知识链接

(一)股骨干骨折概述
1.解剖结构

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股骨干被伸肌群、屈肌群、内收肌群所包围。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股骨干直径相对较小,除不完全骨折外,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

股骨干的血供(图1-6-4)主要来自股深动脉,1~2支滋养动脉由股骨干的近端和后侧的股骨粗线进入髓腔,供应骨内膜,骨膜血管沿股骨粗线进入骨干,为外1/3皮质供血,髓腔内的骨内膜血管提供皮质的内2/3血供。股动、静脉在股骨上、中1/3骨折时,由于有肌肉相隔不易被损伤,而在其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骨折后方,而且,骨折断端常向后成角,故易刺伤该处的动、静脉。

2.致病因素

(1)直接暴力:高能量损伤,如车祸撞击、挤压、枪击等,常见于年轻患者。多为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图1-6-4 股骨干的血供

(2)间接暴力:高能量损伤,如高空坠落等,常见于年轻患者;低能量损伤,病理性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多为斜行或螺旋形骨折。

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骨折或青枝骨折;成人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可达500~1000mL。出血多者,在骨折数小时后可能出现休克现象。由挤压伤所致股骨干骨折,有引起挤压综合征的可能。

3.临床分型

股骨干骨折常用的分型系统为AO-OTA分型系统,将股骨干骨折分为3型(图1-6-5):

(1)A型为简单骨折:A1为螺旋骨折,A2为短斜行骨折,A3为横断骨折。

(2)B型为楔形骨折:B1为螺旋形蝶形骨折,B2为斜行蝶形骨折,B3为粉碎性蝶形骨折。

(3)C型为复杂骨折:C1为复杂螺旋形骨折,C2为节段性骨折,C3为复杂不规则骨折。

4.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骨牵引疗法:由于卧床、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目前已逐渐少用,但骨牵引更多的是作为常规手术准备或其他治疗前使用。

适用于各类骨折治疗,对股骨中上1/3骨折,可选用胫骨结节牵引;下1/3骨折,可选用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牵引。

图1-6-5 股骨干骨折分型

2)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适应证:任何股骨干骨折,除了无移位的骨裂外,都是不稳定骨折;除了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外,所有的股骨干骨折均需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股骨髓内钉固定,股骨钢板螺钉固定,开放性严重污染情况下的外固定支架固定等。

(二)功能训练
1.术前功能训练

(1)踝关节背屈、跖屈训练(踝泵训练)(图1-6-6):患者平卧位,保持足垂直于床面,向下主动屈曲踝关节至感到轻微疼痛为止,维持10s后缓慢复位,继续向上主动屈曲踝关节至感到轻微疼痛为止,维持10s后缓慢复位。

图1-6-6 踝泵训练

(2)足趾的主动屈曲及背伸训练:患者仰卧位,足趾用力屈曲,在最大程度上保持3s,然后放松,继续足趾用力上抬,保持3s,然后放松,训练过程中不要引起剧烈疼痛,每组20次,每次4~6组。

(3)髌骨被动活动训练(图1-6-7):患者仰卧位,患者自己或由家属对患肢髌骨进行上、下、左、右的推动练习,每日3次,训练时间从5~10min开始,逐渐延长。

图1-6-7 髌骨被动活动训练

(4)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收缩大腿前方肌肉,收缩肌肉的同时,下肢不离开床面,保持5s,然后放松。每日3次,每次5~10min,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训练以不引起肌肉过劳为宜。

2.术后0~4周功能训练

在麻醉清醒后,患者即可进行术后相应功能训练,术后3~5天,可以逐渐进行小范围的主动伸、屈膝练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训练不足或训练过度,引起不必要的疼痛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足跟滑移屈膝训练(图1-6-8):患者仰卧位,足跟放在床面上,逐渐弯曲膝关节,使膝关节离开床面,然后缓慢复位,足跟要求不离开床面。早期患肢肌肉力量差时,可先采用在膝下垫软枕方式,后期逐渐加高,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图1-6-8 足跟滑移屈膝训练

3.术后中、后期功能训练

(1)术后1个月:可增加仰卧位患肢伸直,做髋关节主动内收、外展训练。

①髋关节主动内收训练(图1-6-9):患侧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脚放于面前地面上,患侧髋关节内收,然后复位。每天2组,每组20个。

②髋关节主动外展训练(图1-6-10):仰卧位,双腿伸直,健侧肢体不动,患肢向外伸展,再缓慢复位。

③膝关节牵伸训练(图1-6-11):半坐位,伸直双下肢;在患肢踝关节下方放毛巾卷,双手放于膝关节上,轻轻下压膝关节。牵伸过程中,可在膝关节下方行热毛巾热敷,效果更好。

④俯卧位屈膝训练(图1-6-12):俯卧位,伸直双下肢,尽量弯曲膝关节,使小腿抬离床面。用力将足跟靠向大腿,注意保持大腿不离开床面,维持数秒后再缓慢复位。

图1-6-9 髋关节主动内收训练

图1-6-10 髋关节主动外展训练

图1-6-11 膝关节牵伸训练

图1-6-12 俯卧位屈膝训练

(2)术后2个月:可以增加髋关节各组肌群的主动与抗阻训练。

①髋关节蛤壳式训练(图1-6-13):健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上,双腿之间放置枕垫,患肢呈轻度外展位,双膝关节屈曲,双腿分开,然后并拢,并夹紧枕垫。

图1-6-13 髋关节蛤壳式训练

②髋关节蛤壳式抗阻训练(图1-6-14):健侧卧位,患侧肢体在上,双膝关节之间套一弹力带,双膝关节屈曲,双腿分开,然后并拢,夹紧。

③深蹲训练(图1-6-15):患者双手扶住固定椅背,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下蹲时应注意保持腰背部直立,再缓慢站立。

图1-6-14 髋关节蛤壳式抗阻训练

图1-6-15 深蹲训练

(三)术后并发症
1.感染

感染的原因较复杂,在开放性损伤时,清创不彻底可发生局部感染;闭合骨折感染的原因多为医源性,如手术过程中使用器械或敷料消毒不严密,手术时间长及创伤重,都可以成为感染的因素。

2.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是高能量的股骨干骨折后常见并发症。原因主要有内固定材料使用不当,内固定材料选择受限,手术创伤大,剥离骨膜多,影响断端血供,或术中去除碎骨块,形成骨缺损;缺乏合理的功能训练,开放性骨折、吸烟、使用非甾体消炎药等,也影响骨折愈合。

3.畸形愈合

髓内钉及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发生畸形愈合的原因是由于对线不佳,导致成角或旋转畸形,以致骨折在非解剖位置愈合。临床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平衡失调与步态失常、肢体各个关节之间运动不协调、肌肉作用削弱等。

4.膝伸直位僵直

股骨干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原因是股四头肌损伤,或膝关节长期伸直位固定,缺乏功能训练。表现为被动屈曲时肌肉紧张,髌骨活动度明显变小,两侧扩张部触之较硬。但经过积极的功能训练、理疗等,大部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可逐渐改善。

5.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严重创伤性骨折(特别是长管状骨骨折)后,以意识障碍、皮肤瘀斑、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病死率极高,为10%~25%,是骨科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则易延误诊断,影响治疗,危及生命。

(张 宁 郝德慧 陈玉娥 高 远) LuMsp8VLaRxThnAEte4D0tf5d88yhriudy4McPj6ajpVXm8bA8/sEYnTHEONOGr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