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佛家的超脱

佛家讨论离开尘俗的、看破尘俗的超脱。我们可以选用七句话来概括佛教的内容。

第一句是“一切皆为虚幻”。佛家认为,人可以感知的东西都是假的。佛学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曾坐在菩提树底下苦思冥想,思考了很长时间后豁然开朗。他在想什么呢?在想人苦难的根源是什么,人怎么能够解决苦难。最后他发现,人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从空间上来说都是渺小的,从时间上来说也是暂时的。这和庄子的学说有点相似,比如说寿命,《庄子·逍遥游》里讲,有的人活八百年,有种树活上千年,长不长?的确长。但也有动物朝生暮死,也有花朵朝开暮落,短不短?的确短。但是同样都有结束的时候,最终都归于寂灭。大家都知道《红楼梦》里,无论多么漂亮的女子,多么有才情的公子,多么强的权势,多么富足的荣华,最后哗啦啦全完了。《桃花扇》最后也是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当年辉煌之时,宾客满座,胜友如云,到最后都会消失殆尽。所以,人的一生活一百多岁也好,活几十岁也好,都不过是暂时的存在。佛家正是看到了眼前拥有的是虚幻的,任何外在的名利、富贵、美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今天拥有的东西明天可能拥有吗?前半生拥有的东西后半生可能拥有吗?不一定。世上没有不变的幸福,也没有消失不了的痛苦。一切都是虚幻的。既然一切都是虚幻,何必执着于那些与自身无关的名利、富贵、财货,要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不要有非分之思,不要过分贪婪那些乱七八糟的虚妄之事。

第二句是“人生是无边的苦难”。佛家把人生看透了,把人世看穿了。他们认为人生在世都是因果报应,现在做好事将来是好的报应,现在做坏事将来是坏的报应。对今生来讲,一个人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这个世界,一生都是避不开的痛苦。这样一来,佛家一下子就把人生看破了:既然人生是虚幻的,努力也没有办法改变,人生注定是不停地痛苦,所以何必改变?既然没有必要改变,又无法改变,那怎么办呢?就要看穿人生,看破人生,看透人生。《西游记》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要不断超越困难、克服困难,才能取到真经。我们从佛家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他克服了八十一难,无非是完成了一个轮回。唐僧本来就是金禅子,是十世修行的高僧,最终回归佛门。他那三个徒弟,对他们来说克服这些困难或不克服这些困难,都不影响他的生死寿夭,克服了困难,无非是消除罪孽,遁入佛门,也是以修炼来完成轮回。既然如此,就要看淡困难、看破虚幻、珍惜眼前的幸福快乐。

第三句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颜色的“色”、女色的“色”,它是指所有的景象、所有的幻象,包括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吃到的、闻到的所有。而这些,都是暂时存在的,他们的美丽也是虚幻的,都是心里面生出来的。所有的期望都是心生的,空是所有形象的本原。我们觉得这东西贵重,那是心里面觉得它贵重;我们觉得这个东西不贵重,那是我们心里面没有看到它的价值。所以,境由心生,心生万象。我们举个例子,商朝的货币是贝壳,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像指甲盖那么大的贝壳。商朝人在中间钻一个眼,拿着当钱花。我们去殷墟的墓里面看,一堆一堆的陪葬品都是贝壳。那个时候的人拿贝壳当钱币,就是因为在当时,老百姓认为贝壳是比较珍贵的东西,而现在的人又认为不珍贵了;而我们现在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可能再过几十年那些东西在人们看来又不贵重了。钱币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的万物呢?佛家告诉我们的就是:只有心境超脱,才会放下许多羁绊,不受尘俗的诱惑,行到无为品自高。

第四句是“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一朵鲜花就是整个世界,任何人都是如来。佛心迷时,和老百姓没有区别,顿悟时,人人也就成了佛。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当没有想透世界时,佛和老百姓一样。当想明白的时候,每个人都像佛一样。我们去佛寺里参观时就会发现,佛最大的特征是什么?他们都是面带微笑,目光微垂,笑看芸芸众生。在佛家的教义中,佛是高于普通老百姓的,他在上面面带微笑地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一丁点东西大家去哄抢,为了一丁点的利益大家去争夺,都是没有想明白那些东西和利益只是身外之物。要是想清楚、想明白,我们就会善待自己,不空去耗神费力。所以,佛是众生心内之佛,众生是佛心内之众生。无论我们是一朵花,还是一片花丛;是一滴水,还是一片汪洋,只要能体认出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都是苦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我们就精通了佛理,我们就是佛。有时候拜佛的时候,求佛给我们什么东西,其实不明白,我们期望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不能永远拥有。爱情可以永远拥有吗?财富可以永远拥有吗?不一定,佛是把我们奢求的一切看穿了,所以总是微笑面对大家的天真和固执。我们要懂得,学佛应从心中求,要让自己心定,心止,才能从容,才能淡定。拥有一棵树木,也能欣赏生机勃勃、花开花落;拥有整片森林,同样能心止如水、精神空灵。

第五句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家认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静其意,是诸佛教。”人生是痛苦的,人不要执迷于幻象,更不要执迷于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回过头来想清楚人生的虚妄,想清楚人生的苦难,就不要再去做恶事,要做善事。要让自己的心智真正宁静下来,这样的话,就能够掌握人生的真谛。

第六句是“六根清净”。六根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念,这六个方面要自守其静,保持清静,不要受外在的污染。作为正常的人,我们的眼睛喜欢看各种美色,耳朵喜欢听好的音乐,鼻子喜欢闻好的气味,舌头喜欢吃甘美的食品,身体喜欢随心所欲,意念也常常随外在的各种诱惑而波动。所以,要想真正地摆脱痛苦,就要守住自己的本性,不要受外界事物的干扰。眼中只有真实与空灵,待人接物,不会因为对方的穷贱富贵,而引起心里的波动;也不会因为对方的美丽丑陋,而心生区别。只有这样,才是达到了修行的高度,真正体会到淡定、从容,从而进入到没有痛苦、没有伤感、没有兴奋、也没有失望的境界。

最后一句是“以戒为实”。“戒”,就是戒律的戒。心境开阔平和之人,做事必有原则。佛家讲六戒、八戒,讲的就是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情不做,行为坦坦荡荡,内心就会少受折磨。只有把自己的心境完全打开,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佛家强调养心,即通过思考、通过修炼、通过顿悟,明白万事万物不过是眼前虚幻的存在,人生在世,不过是一过客,终会得到幸福,也终会失去痛苦。换一种想法,就明白了人生那么多苦难、那么多无奈,要改变的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想通了,就会发现,世界其实已经改变了。 CmzzoSQFYCaMC5cRxsGKDqdvrEIlJD0suNaKRB4UFjAxa8bvnHakhheM/HpMLA6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