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读一读
古语导读

一、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导读:

这首诗歌充分展现了诗人孟浩然的朋友对他的热情。朋友邀请他到家里来做客,提前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以表达对他的欢迎,还对下次的相聚提出了邀约,让人倍感亲切与尊重,也表达了诚挚的友情。

二、《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节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导读:

“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邀约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人和人之间要真诚相待,邀约朋友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们可以经常邀请自己身边的朋友,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三、《仪礼·士相见礼》节选

不以挚,不敢见。

导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需要见面,不可贸然前往,这是不礼貌的表现。要事先征得对方同意,方可赴约。见面的时候需要携带见面礼拜访,表示对朋友的重视与尊重。

四、白居易邀请刘禹铜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邀请的对象是大诗人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

五、千里相“会”歃血“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相称霸或互相征伐。有时候,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胁迫其他小国加入自己的阵营,或者一些较小的诸侯国为了抵御大国的侵略而联合作战,都会举行会盟仪式。诸侯会盟的发展历程正是古代礼制社会的兴盛与衰败的历程,也是诸侯国壮大发展的过程。

其实,周朝的诞生本身就是由一次著名的会盟促成的。武王九年(公元前 1048 年),武王率大军向东进发,来到了黄河南岸的孟津(古黄河渡口名)举行誓师仪式,即“孟津之誓”。这次到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有 800人之多,所以史称“八百诸侯会孟津”。至武王十一年(公元前 1046 年),纣王的统治更加黑暗,大批忠良之士被杀或逃亡。武王感到灭商的时机已到,于是亲率戎车 300 辆、虎贲之师 3000 人、甲士 45000 人东进伐纣,并遍告诸侯重新会师于孟津,此次孟津会师正式揭开了武王伐纣的序幕。

春秋时期盟会之多,可谓空前绝后,《春秋》对盟会的记载最为详尽。根据现存典籍的粗略统计,春秋盟会几近三百次,其中以葵丘(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林七乡西村)之会、践土之会、黄池会盟、徐州会盟最为著名,被合称为春秋四大盟会。

“会”的繁体字作“會”,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会,合也。从,从曾省。曾,益也。”甲骨文中的“会”字像一个储存粮食的盒子。如果去掉中间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一个“合”字,上部像盖子,下面的一横和“口”加在一起像食器。这是用储存粮食的盒子来表示物品汇聚之意,所以其本义是聚合、聚汇。金文多出几个小点,更突出了聚合储粮之意。所以在古代“会”与“合”可以互训。

而“盟”也是个会意字,《说文解字》言:“盟,杀牲歃血,珠盘玉敦,以立牛耳。”

古代盟约仪式大致的过程是:盟约前,先找一块空地,挖个坑儿,宰杀牲口并置于坑儿上,割牲左耳,用珠盘盛耳,并由主盟者“执牛耳”,用玉敦盛血。参盟者以爵位高低、尊卑依次排列;接着,主持盟约仪式的官员对着日月山川之神宣读盟誓。告誓结束后,工作人员将盛有牲血的玉敦递给参盟者,参盟者依次将血涂在口唇上,这个过程称作“歃血”。

后人通常以“盟会”并称,“盟”与“会”都是一种社会契约行为,而在春秋史上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盟约”。“会”又称“会见”“会同”,《周礼》有“会见礼”,西周王朝十分重视“会见礼”。进入春秋,“会”成了诸侯间交往的重要手段,甚至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意义,因而亦更明显地表现出它的时代特征。

春秋时期,“会”被注入了特定的内涵,因而具备了“社会契约”功能,“盟”与“会”亦产生了某些关联,通常表现为先会后盟。比如春秋时期著名的葵丘之会就是齐桓公在公元前 655 年大会八国诸侯,在首止开大会,然后又于公元前 651 年,在葵丘与几大诸侯共同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其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些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求。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NMn27hDwN5qyTeqn/hivBunmcRUmwAJtPUHYXgIMOcKom+34pYhD0EnhWcuNefc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