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江南》

《长歌行》是励志诗的鼻祖。《江南》是采莲诗的鼻祖。为什么汉朝的诗歌中产生了那么多类题材的鼻祖呢?因为汉朝早呀。西汉的建立,是在公元前206年;而东汉的结束,是在公元220年。汉朝距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年左右的时间,很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事情都是汉朝创造的。比如, 平民有自己的姓,就是从汉朝开始的;正月初一过年的习俗,也是从汉朝开始的。 既然如此,好多诗歌题材都在汉朝出现,不也就理所当然了吗?

这首诗的题材是采莲诗,具体的诗题叫《江南》。江南在哪里呢?我们今天说到江南,大体上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比如苏南、浙北、皖南、赣东北以及上海一带,都是典型的江南。但在汉朝,说到江南,位置可要偏西得多,它主体上指的是湖南和江西,也就是现在的长江中游地区。今天的江南也罢,历史上的江南也罢,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是水网密布,河渠纵横。到处是河,到处是湖,所以,我们一提到江南,就会想到水乡。是水乡就有水乡的景色,水乡的生活,水乡的劳动。而这首诗写的,就是汉朝江南水乡的样子。

那么,这首《江南》写了些什么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先看几个知识点。

第一个是“田田”。什么是“田田”?现在老师们给学生解释田田,都会说,田田是形容词,是茂密的样子。为什么田田就意味着茂密呢?其实,把田田解释成茂密就是这首诗的一个发明。中国古代的田不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嘛,田的四周还有田埂,田埂有的是南北走向,叫阡;有的是东西走向,叫陌。一小块田和一小块田连在一起,远远看过去,就是那么一片横横竖竖的小格子。这么多小格子,引申开来,不就是茂密了吗?于是,原本是名词的“田”,重叠之后,就成了形容词,形容荷叶茂盛。用这个词来形容荷叶太贴切了,所以在这首诗之后,田田不仅可以指茂密的荷叶,还可以指荷叶本身。比如,我们可以说,荷叶田田,随风摇曳。在这里,田田是作为形容词使用的。也可以直接说田田出水,随风摇曳。在这里,田田就是指荷叶,是名词。

第二个是东、西、南、北那四句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可能有人会觉得,这诗人好啰唆,直接说鱼围着莲叶游了一圈不就行了吗?行是行,但那不叫诗。这四句相似度很高的诗,其实是用了古代诗歌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复沓。

我们讲《诗经·卫风·木瓜》的时候说过,第一段里“投我以木瓜,报我以琼琚”;到第二段,变成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到第三段,又变成了“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只是变了几个名词,其他的都不变,这就叫复沓。

这一首《江南》更厉害,它连续四句,只变了几个表示方位的字:从东变到西,从南变到北。为什么要用复沓呢?还是那个道理,古代的诗都是要配乐吟唱的,而复沓,就是歌曲的反复回旋。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这首诗的唱法可能还要更复杂一些,它不是分成几段回旋,而是有领唱,有合唱。其中前三句是领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后四句是合唱:“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想想看,如果合唱的人分成四组,一个组唱一句,是不是就凑成了一个东、西、南、北的回旋呼应?

这彼此之间的呼应,其实是这四句诗使用的另一种修辞方法,叫作互文。 所谓互文,就是一组句子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比如,大家熟悉的《木兰诗》中,木兰替父从军,先要买装备。怎么买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可能有人会不理解,她为什么这样买东西呀?是当时一个市场只卖一种东西,还是木兰太死心眼?其实都不是,这就是互文。意思就是说,木兰在东、西、南、北几个市场转悠,最后买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这几样东西。

这首《江南》也是如此,并非鱼儿先游到东边,再游到西边、南边、北边,而是鱼儿就在莲叶旁边自由自在地穿梭往来,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句式呢?还是为了句子漂亮。如果说鱼儿在东、西、南、北游荡,多无趣!可是如果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马上诗歌的节奏感就出来了,句子也俏皮起来了,鱼儿那种活泼的样子也出来了,这是多么美的诗句啊!

知识点讲清楚了,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江南又到了采莲的时节,满池的荷叶挨挨挤挤,迎风招展,鱼儿就嬉戏在茂密的莲叶之间。

你看那鱼儿,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分不清到底是在东边、在西边、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这首诗写得特别美。美在哪儿呢?

第一,景美。 采莲这种劳动,自身就带着美感。清清的池水、绿绿的荷叶、红红白白的荷花,这几种颜色搭配在一起,简直就像风景画一样,更何况还有游来游去的鱼儿,又增加了几许生动。不必去看实景,单是看着这些词,眼睛就亮了。这其实就是江南水乡的优势。你若是在旱田劳动,便没有这么漂亮的景致。

旱地劳动是什么样子呢?大家都学过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脸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我们看了都觉得辛苦。所以千百年来,大家才都用这首诗来相互提醒,要珍惜劳动,节约粮食。

采莲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是劳动,但是因为劳动的场景太美了,让人感觉劳动本身都是快乐的。所以后世有好多采莲歌,都特别美,特别俏丽。比如,南朝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唐朝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是不是都像画一样,让人悠然神往呢?

第二,人美。 这首诗里有人吗?乍一看,并没有呀。通篇都是荷叶和鱼儿。可是你再想,“江南可采莲”,是谁采莲?当然是采莲姑娘了。在江南水乡,采莲是姑娘们的重要劳动,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这还不够,是谁看到了“鱼戏莲叶间”?当然还是这群采莲姑娘啊。其实,哪里是鱼儿在水里东一下、西一下的嬉戏,分明是姑娘们划着小船,一会儿划到东边,一会儿划到西边……她们一边摘着莲蓬,一边唱着歌,一边说着悄悄话,一边还撩起水来,泼在同伴的身上。这不也是“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吗?

有姑娘的地方,也会有小伙子吧?他们肯定在跟姑娘们开着玩笑,而姑娘们呢?一边笑着,一边躲来躲去,这是多么欢乐、多么富有青春气息的场景啊。所以,这里头莲叶的“莲”字,又可以解释成怜爱的“怜”,代表着美好的感情,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歌的一个常识。一首诗里根本没出现人,却又让人觉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是多么精彩啊!

就这样,一首诗看下来,夏日的风光扑面而来,青春的快乐也扑面而来了。内容这么饱满,但文字又是那么清新明快,仿佛带着荷叶、荷花的香气,这就是汉乐府的魅力。

整个秦汉部分,我们跟大家分享了《大风歌》,那是开国皇帝的慷慨悲歌;又分享了《长歌行》,那是哲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还分享了《江南》,那是水乡女子在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和青春的喜悦。什么是汉朝?这些最美好的特质加在一起,才是富有魅力的汉朝。

下一篇,我们就要进入魏晋南北朝了,那可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这首诗讲了哪些内容呢?

1.在地理位置上,今天的江南和汉朝的江南有什么不一样?

2.田田是什么意思?

3.什么叫互文?

4.这首诗用了哪些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E3admYQfiPrBXkedYH5ei3tx9Jr2Bx3EdsBpm5M5WrSlTm+KAx0okrzetlMm6B7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