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很多词汇是在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的,“金融”这个词就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
最早使用“金融”一词的中国人是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1902年,梁启超在他创办的《新民丛报》第六期开辟问答专栏,回答读者的问题。有中国留日学生问,日本的“金融”一词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翻译成中文。梁启超说:“金融者,指金银行情之变动涨落……日本言金融,取金钱融通之义,如吾古者以泉名币意也,沿用之似亦可乎?”虽然梁启超是第一个在中文中使用“金融”这个词的人,但在答问中他将“金融”理解为金银价格的涨跌,这是错的。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经济活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商品活动,即生产、销售与消费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产品。这类经济活动就是通常说的实体经济,例如苹果是生产手机与电脑的,万科是盖房子的,贵州茅台是生产白酒的,等等。相应地,商品市场就是从事这些衣食住行所需产品的生产与交易的场所。
另一类是金融活动,就是大规模的资金融通及其相关活动。金融活动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的。在现代社会中,资金的融通及其相关活动常常是大规模地进行的。
资金的融通既可以是跨空间的,也可以是跨时间的,所以金融就是跨时间、跨空间的大规模的资金融通。
跨空间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就是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中国的公司不远万里跑到美国去,通过向美国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这种跨国界的行为当然是跨空间了。
什么是跨时间呢?投资者购买公司的股票就是现在把钱给公司用,等5年、10年以后公司赚钱了,公司再把钱以红利等方式分给他们。这等于投资者把自己现在不需要使用的资金转移到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例如,投资者在微软1986年上市时购买它的股票,等于把钱给当时需要钱的微软使用,后来微软赚了很多钱,于是从2003年开始,微软给投资者分红,把用投资者的钱赚到的钱分给投资者。
现代企业的活动涉及很多方面,但只有涉及资金的才是金融活动。例如,企业从事生产是需要资金的,那么,从哪获得所需的资金、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是否会赚钱、是不是把赚到的钱分给股东,这些与资金有关的问题就是金融问题。至于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怎么生产、怎么降低生产成本、怎么销售产品,这些不是与资金直接有关的问题都不是金融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从事衣食住行所需产品的生产、销售与消费活动需要资金,那么用什么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呢?可以通过融资活动筹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或者个人消费所需要的资金。此外,企业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项目,例如公司有一块地,可以在上面建一个娱乐中心,也可以盖一栋商务楼,建什么更赚钱呢?这是公司的投资问题。因为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都涉及资金问题,所以也都是金融活动。
金融活动的运行需要一整套系统,整个系统的运行也是金融活动。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是向银行贷款,还是到股市去向公众发行股票呢?银行、股市都是从事金融活动所需要的场所,即金融市场。银行与证券公司都是专门从事资金融通这一活动的机构,即金融机构。没有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就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资金融通活动。
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它们的运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且相互联系的系统,这就是金融系统。一旦这个系统里面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金融系统无法有效运行甚至发生金融危机。2008年9月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倒闭就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恶化的关键事件之一。
人们常说“无债一身轻”,就是要我们不要借债。但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要学会合理地借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借债的想法是没有金融知识、没有金融思维的表现。
借贷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金融活动。距今大约3800年前,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个法典里就有关于借贷的法律规定。
即使在今天,借贷仍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金融活动之一。对于我们这些老百姓来说,最常参与的金融活动就是去银行存取款。在中国老百姓挣的钱中,有多达20%存在银行里,而在老百姓的金融资产中,70%~80%是银行存款。截至2019年4月底,中国家庭在银行的存款总额有77万亿元,贷款有49万亿元,而企业存款有58万亿元,贷款有91万亿元。此外,还有民间借贷,据西南财经大学的估计,民间借贷的规模大约有10万亿元。
借贷也已成为很多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业务之一。传统上,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借贷,但现在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从事借贷业务。例如,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最基本的业务是证券的发行与承销,但现在投资银行从事的融资业务就是借贷业务,即投资银行把资金借给投资者去买股票等。政府与企业发行债券也是借贷。目前中国的企业债券存量有几十万亿元,也就是说,在中国企业以发行债券的方式借的钱中,还有几十万亿元没有偿还。
金融在本质上就是信用。作为最原始、最基本的金融活动,借贷就是基于信用的。储户把钱存入银行,就是把钱借给银行用,而储户之所以愿意把钱借给银行,就是相信银行会把钱还给自己,或者说允许储户在需要的时候把钱取出来。
很多公司现在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股票发行的背后其实也可以说是信用。公司发行股票以筹集资金,而投资者花钱购买公司的股票,其实就是投资者相信公司会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赚钱后会给自己带来好的回报。一个不讲信用、浪费投资者资金或者侵吞投资者资金的公司是很难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到资金的。
没有货币,经济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人类也不会像今天这样享有种种自由。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说:“货币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之一。”
为什么说货币给人们带来自由呢?在古代,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要给政府服劳役,就是每年要为政府无偿干两个月的活,算是向政府缴税。后来货币经济发达了,人们手里有了钱,就可以用交钱代替服劳役。无论是对政府还是百姓,用交钱代替服劳役都方便多了。老百姓再也不用给政府服两个月劳役,可以把这两个月的时间用来做其他事情。
金融是资金的融通,所以金融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货币,有了货币,才可能有资金的融通。
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过一个没有货币,更没有纸币的时代。那时,人们以物易物,就是用自己的一件物品换取别人的一件物品,例如用自家的一头牛换取别人的一匹布。
以物易物当然不方便,比如你总不能牵着一头牛,从北京千里迢迢地到广州去换只有广州才有的某种布吧。于是,大家开始使用贝壳、黄金、白银之类比较稀少、贵重的东西作为交换的中介与计价的工具。黄金、白银有很多优点,例如体积小、携带方便。
有了黄金、白银,你就不用牵头牛去广州了。你可以在北京的市场上把自家的一头牛卖掉,买牛的人给你一块金子,然后你可以拿着金子到广州去买布。我们把贝壳、黄金、白银这些让交易得以进行的东西叫作“货币”。
有了货币,买卖就很方便了,大家也开始以货币储存财富,这样社会财富就可以方便地流通起来。可以说,货币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首先,我们要用货币进行买卖,即用它作为交易的中介。在中国,我们就是用人民币来购物的。
其次,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个物品的价值,即用它作为计价的工具。这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例如,一件商品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我们说它值10元,其实就是用人民币这种货币来表示这一商品的价值。
最后,我们用货币来储存财富,这就是货币的财富储藏手段功能。例如,“股神”沃伦·巴菲特有900亿美元家产,巴菲特就是用美元这一货币储存他的个人财富的。当然巴菲特也可以不用货币储存他的财富,他可以用土地、房子,他可以在全世界买下很多农场,就像以前的土财主一样,挣了钱就买下成千上万亩地;或者像现在国内很多人一样,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买下多套房子。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用买地、买房子的方法储存个人财富存在很多问题,显然没有用货币储存财富方便。
金融活动的开展需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货币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金融工具,借贷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金融活动,而银行则是最原始、最基本的金融机构之一。
有了信用,自然就会产生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有些人很有钱,而另一些人需要钱,于是就有人创建银行,作为中间人,帮助有钱的人将钱借给需要钱的人。这对大家都有利:有钱的人将钱借出去,收取利息,自己的钱变得更多;需要钱的人获得了资金,可以用来做生意;开银行的人则为提供这种牵线搭桥的中介服务收取佣金。开银行的人收取的佣金就是利差,例如有钱的人将钱存到银行,银行给他每年5%的利息,然后银行将钱以每年6%的利率借给别人,这中间1%的差额就是利差,也就是银行获得的利润。
有人会问,有钱的人难道不可以直接将钱借给需要钱的人,从而得到6%的利息?为什么要通过银行,让银行这个中间商赚了1%的利差?有钱的人当然可以不通过银行直接把钱借给别人,但是通过银行进行借贷是一个对大家都比较方便、比较安全的办法,这一点我们后面会讲到。
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在12世纪前后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地中海地区是西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意大利锡耶纳市的牧山银行是当今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银行,它创建于1472年,主要做零售银行业务。这家银行的股票现在还在意大利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世界上第二古老的银行叫贝伦贝格银行,由贝伦贝格家族创建于1590年,总部位于德国汉堡,它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做对公业务。
中国明朝时候出现的钱庄、清朝时候出现的票号其实就是早期的银行,到清朝的时候,钱庄、票号已经比较多了。在票号中,山西平遥的日升昌票号非常有名。但是,中国的钱庄、票号一直没有能够发展成为现代银行。
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对外开放,西方国家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中国人自己也开始创办现代银行。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旧址在上海中山东一路6号,是由李鸿章的得力助手、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在1897年创办的。在国内外的现代银行的竞争之下,钱庄、票号逐渐地没落了。为什么中国的钱庄、票号没有能够发展成为现代银行,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