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理论基础

心理学家亚诺希克(Janosik)将危机理论概括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即基本危机理论、扩展危机理论和应用危机理论。

(一)基本危机理论

基本危机理论最早由林德曼(Lindemann)和坎普兰(Caplan)提出。林德曼从亲人死亡所产生的哀伤反应过程中对心理危机进行了现象学上的阐述。很多人经历丧失,并没有特定的病理学诊断但却表现出症状。林德曼认为这是人们在失去亲人后产生的哀伤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通过短期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治疗就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这些正常的哀伤反应包括:一是时常想起去世的人;二是从认知上对已故之人进行认同;三是出现内疚和敌意的情绪;四是日常生活出现某种程度的紊乱;五是出现某些躯体化症状反应。林德曼反对将这种哀伤反应当作心理异常或心理病态进行治疗。

林德曼关心的主要是经历丧失后哀伤的及时解决。坎普兰在林德曼的研究基础上对危机事件进行了拓展,将其结构扩大到所有的创伤性事件。坎普兰认为危机本身是一种心理危机状态,其根本原因是现实的目标受到阻碍,且用常规的行为和方法无法克服阻碍实现目标。从阻碍目标的性质上来看,危机可分为发展性危机和境遇性危机。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危机,有自身的发展性危机,也有当下的境遇性危机。但这种危机更多地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即个体在主观上认为某一个事件威胁其安全的需要或其他特定需要时,个体就会处于危机状态。

针对人类对创伤性事件的普遍反应,林德曼和坎普兰的研究推动了危机干预策略在心理咨询和短程心理治疗中的使用。在他们的带领下,基本危机理论将焦点集中于帮助危机中的个体认识和矫正因创伤性事件引发的暂时性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扭曲。

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发展性危机和境遇性危机。他们经历亲人去世会产生哀伤反应,经历创伤性事件也会诱发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果暂时性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扭曲得不到有效调整,就可能诱发自杀心理危机。

林德曼和坎普兰的基本危机理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危机首先是主观上的,危机也是普遍存在的。危机是一种阻碍,但也蕴含着成长。处于自杀心理危机下的个体如果能减少消极情绪和不合理的认知,增强应对能力,危机就会成为个体成长的重要契机。因此,危机是一个个体、组织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其危险中暗含着发展的机遇。

(二)扩展危机理论

随着危机理论和干预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以精神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基本危机理论没能充分阐述使事件成为危机的社会、环境和境遇因素。在发展、社会、心理、环境和境遇等决定因素的联合作用影响下,任何人都可能出现暂时的病理症状。因此,扩展危机理论在林德曼和坎普兰的基本危机理论的基础上,从一般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适应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混沌理论和发展理论中吸取有用的成分,来解释心理危机反应,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心理危机反应现象背后的机制。

1.精神分析理论

扩展危机理论中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事件之所以成为心理危机,与个体童年早期的创伤和情绪经历是分不开的,危机事件中的心理行为反应可以理解为个体无意识或过去情绪经历的一种重现,是某些儿童早期固着的体现。该理论有助于理解个体心理危机的深层动力机制。

个体自杀心理危机的产生,势必与其早期经验相关。危机干预者在对自杀心理进行干预时,可以通过获得进入当事人的潜意识思想和过去情绪经历的机会,进而理解当事人在危机状况下产生的心理行为反应失衡状态。这个理论可以帮助当事人理解其在危机状态下行为的动力和原因。

2.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是对一个生态系统,所有的要素都相互关联,且在任何相互关联水平上的变化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因此,扩展危机理论中的系统理论认为,危机事件中的心理行为反应不是单一个体的内部反应,而是这个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个体与事件之间的一种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结果。系统理论强调的是系统地看待事件中的每个人,而不能单一、静止地看待某个个体。

心理学家贝尔金(G.S.Belkin)指出,该理论涉及一个情绪系统、一个沟通系统及一个需要满足系统,所有属于系统的成员都对别人产生影响,也被别人影响。相比传统理论将焦点集中于个体发生的变化,系统理论更倾向于从社会和环境的范畴,而不是从影响个体的线性因果关系来考察危机。

这种系统理论的观点对于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我们看到自杀危机事件中个体心理行为反应的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和时序性等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建议我们关注处于自杀心理危机中的个体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动态相互交往,并从中获得有关诱因、病程、强度和解决办法的信息。

3.适应理论

扩展危机理论中的适应理论认为,消极不良的行为、负性的思维方式和损害性的防御机制是危机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但要改变导致危机的根深蒂固的行为和思想,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意味着要打破功能适应不良链,改变适应性机制和应对技巧,促进积极的思想及构筑防御机制以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克服因危机导致的失能,并向积极的功能模式发展。

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任务是打开原有的适应不良行为模式,将适应不良行为纠正为适应性行为,并建立积极的防御机制,从而帮助自杀心理危机中的个体顺利渡过危机,实现成长。

4.人际关系理论

扩展危机理论中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危机的关键之处在于人们在危机事件中失去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在危机事件中,人们将自我评价的标准外化,人们的信心主要来源于他人的正性评价。因此,危机干预的关键之处在于帮助当事人重新获得自我评价的控制权,人们只有树立战胜危机、自我成长的信心,才能不断提升能力应对危机。

处于自杀心理危机中的个体,在很大程度上会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负担,这个世界没有自己留恋和牵挂的人或事,或者自己没有任何存在价值;也会存在自我评价的外化,即丧失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当外界未能给他们所期待的正性评价时,会加重他们的自我否定和负性情绪,增加自杀风险。因此,在自杀心理危机干预中,危机干预者的开放、诚信、共享、安全、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准确的共情和坦诚,能有效地帮助处于自杀心理危机中的个体增强个人自尊,从而帮助他们重拾对自己的信心和对危机解决的信心。

5.混沌理论

扩展危机理论中的混沌理论认为,危机中的混乱状态不在于混乱,而在于未知的、不可预测的、自发的规律。人们总以为危机都是混乱无序的,其实混沌并不随意,仔细考察之后就会发现其规律。

混沌理论认为反常的、出乎意料的行为可能在可预测的系统中发生,相对较小的事件可能导致自杀行为。自杀危机事件看起来情况似乎很复杂、很混乱,危机结构中所有复杂的点和线好像都不能完全描述潜在的和连锁的危机模式,但仔细分析以后会发现,这些模式提供了危机爆发后有关大环境的信息及这些动态系统之间和其对总系统的潜在影响。当处于自杀心理危机中的个体开始意识到他们没办法通过原有的思维模式或前期经验来解决面对的困难时,紧急混乱状况就会进入一个自动运行的模式,通过自发的探索性尝试来应对这个危机,进而在危机中诞生一个新的系统。

6.发展理论

扩展危机理论中的发展理论认为,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中有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的过渡是至关重要的。在生命的特定阶段,未发生和未完成的发展任务会累积起来并引发问题。由于个体的需求与社会的要求和期望发生了冲突,个体不能顺利、完整地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于是就可能导致潜在的危机。当一个外部的、环境的或情境的危机遇到预先存在的发展危机时,内部的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就会令人崩溃。

发展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自杀心理危机背后的发展性原因,即当个体无法成功驾驭其生命发展阶段时,会变得多疑、内疚、孤僻且迟钝,直到他们再也无力应对,就可能选择自杀作为出路。因此,在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可以激励当事人不断完善人格,减少潜在的发展性危机,削弱危机性事件的心理影响,降低自杀风险。

(三)应用危机理论

心理学家布拉默认为应用危机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即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在布拉默的基础上,詹姆斯从生态理论的视角又提出了生态危机。

1.发展性危机

发展是人生的主题,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在人生正常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突如其来的改变和角色的变化都会使个体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这些事件如果超出了个体的应对能力,则会出现个体性的发展性危机事件。

对一个人而言,入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晋升、退休等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有些人在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上可能会出现心理危机反应,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心理危机。虽然,发展性危机是人生成长中正常存在的普遍命题,但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发展性危机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个体即使遇到相同的发展性危机事件,因为其潜在的心理机制不同,他们产生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以独特的方式进行评估和处理。

2.境遇性危机

境遇性危机是指个体遭受了一些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罕见境况或不同寻常的遭遇。因此,境遇性危机一旦发生,几乎所有个体都会出现心理危机反应,甚至自杀心理危机反应。这些事件通常包括重大自然灾害、交通意外、恐怖袭击、绑架、强奸、突发的疾病和死亡等,具有强烈的创伤性体验的特点,相关事件中个体的情绪反应剧烈,造成的结果严重。通常来说,区分情境性危机和其他危机的关键在于它是随机的、突然的、震撼的、强烈的和灾难性的。

3.存在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是指个体因思考一些重要的人生问题带来的内部冲突和焦虑,如活着的目的、学习的意义、自我的价值、社会的责任、自由与纪律、奉献与承诺等。这种存在性危机可能伴随着领悟、懊悔,也可能伴随着一种压倒性的、持续的感觉。如果一个人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是毫无意义的,这种空虚永远无法以有意义的方式来填补,那么他的自杀风险就会增加。

4.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这些危机包括自然现象中的环境危机,如洪水、地震、暴风雪、泥石流、干旱、火灾等;生物学的生态危机,如流行性疾病、核泄漏事故影响等;政治方面的生态危机,如战争中的战俘问题或难民危机等;经济方面的生态危机,如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等。生态危机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这种危机在潜伏时期往往不易被察觉,但危机一旦形成,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恢复。

应用危机理论帮助我们厘清了常见的危机事件类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自杀心理危机事件背后的心理学意义,有利于指导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四)折中的危机干预理论

目前,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已逐渐从任务导向转向操作导向,主张采用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方式,将各种理论和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根据危机个体的需求选择最适当的方式。折中的危机干预理论是指从所有危机干预的方法中,有意识地、系统地选择和整合各种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来帮助危机个体的理论方法。

在开展自杀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中,首先,应该批判性借鉴各种干预理论和方法,将所有系统中的有效成分,整合为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整体,指导干预工作实践;其次,应该参考所有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标准,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最后,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干预实践中,对各种理论指导下取得干预实效的方法和策略不断地加以验证,确保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取得最大成效。 HI7nkAe+8uVqYlSGF9Xjl0yIvEFcAYqCUTTkWbThAR2dvRxV3ZDGg2hAoigAT2m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