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发心

我们永远在为自己着想,而我们至今仍然痛苦;一心为众生着想的人,他早已成佛,获得了永久的安乐。

——寂天菩萨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动机是什么?我们对这件事的基本态度是什么?这就是发心。发心对修行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修行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见解和修行途径。

发心的不同

前面我们讲到修行的各种动机和态度。为了获得人天福报而修行,发善心,做善事,自然会修得善果,这一套思想和修行的体系可以称为下士道人天乘。下士道非常强调做人要正直善良,因为这是获得人天福报最关键的要素。

为了自己能脱离六道轮回的痛苦而修行,是中士道声闻缘觉乘的发心。为了一切众生究竟解脱而立志成就佛果,是上士道大乘的发心,也称为菩提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大乘佛弟子,不要因为自己发心更殊胜,遵循的思想体系见解更高卓,而看不起声缘乘、人天乘。一般世间有德行的人都值得恭敬,何况天人,他有他的善果。声缘乘修行人发愿不伤害众生,谨言慎行,想想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么精密严格的持戒,而我们很多嘴上说学大乘的人却经常轻易就伤害别人,真的应该惭愧呀!

马鸣菩萨在《修世俗菩提心论》中写道:“上士道亦应取下士之善趣行与中士之寂静行,以其为上士殊胜出离道之支分或助伴之故。”人天乘的行善积德、声缘乘的寂静之行,乃大乘行仪的组成部分。其实,法无大小,人心自有等差 ,所以阿底峡尊者说:大小乘以发心别。我们只需时刻检视自己的心,确定自己的修行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就好了,不要枉自在行持上分别我是大乘、你是小乘、他是不求解脱的愚人。众生的意乐根机不同,我们只是比一些人更有热情、更有勇气、兴趣更广而已,相信不仅是自己而且所有众生都有成佛的潜力。

发菩提心

菩提心一般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指现见法界实相后生起的智慧。世俗菩提心又称广大意乐菩提心,指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获得解脱而精进修行、成就佛果。

我们尽己所能地帮助众生,希望他们丰衣足食,免受匮乏之苦;享受平等、关爱,免受歧视、孤独之苦。而同时我们知道,衣食资具会穷尽,内心的感受会变化,真的很难面面俱到,让人们长久地幸福下去。所以在救济眼前的疾苦之外,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会尽量教人们取舍因果的道理。长远的丰足安乐只有靠改变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行为才能实现。

有人说:“我只想自己成佛,不想那么辛苦地利益众生,可不可以?”事实是,如果你只想自己解脱并且很精进地修持相关的法教,那么最终你可以获得解脱,成就阿罗汉的果位,但不是圆满无上正等觉的佛果。圆满觉悟(或说成就佛果)意味着智、悲、力三者圆满,其中,悲指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悲心,若在因地修行时没有此悲心,果地也就不会有圆满觉悟。

在这方面,另一个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面对穷人、病人、流浪猫狗以及其他需要帮助、抚慰的众生,你也许会说:“我的目标是度众生成佛,不是帮他们解决一时之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怎样呢?他们还不是无明?”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大家是不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吝啬和冷漠找借口。

为了一切众生的解脱而精进修行、成就佛果,这是广大意乐菩提心,也是我们一切身语意行为的基本动机,是修行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金刚乘和上师

而在听闻、观修、行持金刚乘法的时候,我们还要努力生起与实相相应的清净观,即“我与无边诸有情,本来即是正觉尊,了知如是之自性,即发殊胜菩提心”,这又称为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

金刚乘被称为速疾解脱之道,具有众多积累资粮的方便,所以不需要经三大阿僧祇劫,也不需要肝脑涂地等极大的苦行即能证果。这对于生在末法时期比较没有耐心、比较脆弱的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金刚乘的教法又有远道、近道、捷径三种。根据一些续部教言,虽然依靠外续事、行、瑜伽三部,在五世、七世或者十六世内能成就佛果,却不容易修学。尽管依靠近道玛哈约嘎和阿努约嘎,一生一世能成就佛果,但如果生起次第的本尊如小指大小的形象也不能浮现于心、圆满次第一呼吸的气息也持不住,那也难以修成。而依靠光明大圆满,数年数月就能成就双运果位。

修行大圆满必然要借助上师的窍诀,否则不会修成。进一步说,要证悟大圆满心滴部之甚深密意,唯有依靠信心和上师的意传加持。

纽西龙多仁波切曾这样回忆自己证悟心性的经历:

平日里,阿哦仁波切(华智仁波切)每到天黑就会在一张羊毛垫子上全身仰卧,脸朝上仰望虚空,用一座时间来修持“三虚空”的修法。一天晚上,阿哦仁波切正在一如既往地观修“三虚空”,突然间他问我:“龙计(纽西龙多的昵称),你说过自己未能认识心的本性?”“是的,上师,到目前为止。”我回答道。他平静地说:“没什么不能认识的,过来吧,像我一样躺下来,目光直视虚空。”我便按上师的要求去做了。片刻后,上师又问我:“你是否看到了天空中的星星?是否听到了佐钦寺的狗叫声?是否听到我在说话?”我一一作了肯定的回答。之后,上师面带微笑地启发道:“噢,那就好,所谓的心性就是这个!”就在那一瞬间,我恍然大悟,心中积蓄已久的诸多疑虑当下全部涣然冰释,一切是与非的分别枷锁此时都已完全脱落,觉空赤裸之智慧终被彻底认识。

这完全是大恩上师加持的结果。大成就者萨绕哈尊者云:“师言入于何人心,如见掌中伏藏品。”说的即是此意。如今再回顾、品味当时上师所说话语之含义,除了将眼识、耳识指认为觉性外,再无更深之内涵。然而要知道,大圆满心滴部甚深密意之证悟,却只有依靠上师的意传加持!

上师对于我们至关重要,因此从一开始就不能破坏师徒之间的缘起,上师要观弟子成佛,弟子要视上师为佛。持明无畏洲说过:如果把上师看成凡夫,就只能到狗面前去取悉地了,狗面前是没有悉地的。当年,阿底峡尊者从印度来到藏地弘扬佛法,仲敦巴尊者曾请教他:“藏地有如此多修行人,为何无获殊胜功德者?”阿底峡尊者答道:“大乘功德,不论生多生少,皆须依靠上师方能发起。尔等藏人于上师仅作凡庸之想,如何能生功德?”

我们在闻法时要把上师观想成佛,法身普贤王如来、邬金莲花生大士、报身金刚萨埵或者阿弥陀佛;要把闻法地点观想成佛的净土,密严法界宫、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东方现喜刹土或西方极乐世界;要把闻法众眷属观想成持明、勇士、空行;所闻之法是无上密法;时间是从普贤王如来到现在的根本上师之间、口耳相传连续不断的常有相续。因为本来就是五种圆满,才这样观想的。

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本体。上师身为僧伽、语为妙法、意为佛陀,总集三宝;上师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总集三根本;上师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总集三身;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未来诸佛之源泉,现在诸佛之补处。弟子本具如来藏,然为客尘所遮,现在跟随上师闻思修行,将来必定垢净现真佛。无论上师还是弟子(闻法众眷属)都是佛,佛所在的地方自然是清净佛土。

我们并非把原本不是的东西想象成是,只不过暂时因为障碍,我们才不能见到诸法实相。这一点很关键。实际上,对金刚乘的修行人来说,这不是一个想象力或信服不信服的问题,而是具备或失毁金刚乘誓言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一切显现视为本尊及其坛城,就是具誓言;否则,认为所谓五种圆满只是权宜之说,实际上墙就是墙,水就是水,前面传法的就是一个普通人,下面闻法的就是一群烦恼众生,本来如此,这么想就是与金刚乘誓言相背离。 KL9NdpCWU+vPon0iLR49buYM1Kf8Dk5xqH2qkTo0NgJYKemv7uQhJUoKTxvhiU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