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文字般若

我们的道途是佛陀的教法、证法,而由于智慧福德不够,人们会以不恰当的态度对待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的法。

持文不持义

认为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对文辞的兴趣超过对文句要表达的意义的兴趣。当然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文笔流畅、具有文学美的文章,更有助于佛法的传播,能让更多世人与佛法结缘。但是,作为佛法修行者,我们应该总是把思维法义放在首位,而不能舍本求末,把心思用在琢磨辞藻上。

持义不持文

有些人声称妙法不着文字,修行是要了知心的本来面目,不能着文字相。希望不闻思教理而自动悟道。试问佛经文字难道不是佛所说?佛陀三转法轮难道不是为了引导众生觉悟本性?而且,古往今来成就者们所证悟的难道有与经典相背离的吗?

有人觉得自己既然能值遇大圆满法,想必就是传说中的“上根利智”了,福德深厚,不用闻思,不用费劲,即能成就。对大圆满法生起信心当然是福报深厚,宿有善根,但是要知道,今生能值遇大圆满法,我们更应该感激的是大圆满历代传承祖师以及大圆满法系内无数的成就者、修行者。没有他们的悲心和努力,大圆满法脉不可能如黄金山脉般延绵至今。尤其在末法时期,像法王如意宝这样不可思议的祖师大德,出于对众生无量的悲心,在较广大范围内传讲过去只在小范围秘密传授的大圆满法,使我们有幸值遇此殊胜法门。这不是我们自己的福德,这完全依赖法王如意宝的福德、悲心和历代传承祖师的加持。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有这么一则故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为一国国君,境内普降粮食雨和珍宝雨,几日不停,国民都说:“我们的福报真大!”国君却说道:“不是你们的福德,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一个人的福德力啊!”

法王如意宝虽然已示现圆寂,但是我们仍然时刻沐浴在他慈悲智慧的光辉中,仍然在承受他的恩泽和护佑。现在还有许多高僧大德住在世间,不遗余力地弘扬大圆满法。他们是这世间的庄严,是众生的依怙。

根据莲花生大士的教言,大圆满修行人根器锐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视师为佛,具有坚定的信根;不畏惧金刚乘的广大行为,具备精进根;能证悟金刚乘甚深见解,具有超卓的慧根;能严守三昧耶戒,具戒根。我们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在这四个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不足之处要加倍努力改进。总寻思:莫非自己聪明绝顶,大有来头?莫非已经悟了还不知道?这样想没有意义。全知无垢光尊者早就指出:末法时期要想修证大圆满必须具足资粮以及广大之闻思,并非普通人就能轻易获得成就。

大圆满心滴部的历代传承上师,对于所有教派的理论及教言几乎全部听受过,这一点从他们的传记中即可了知。比如,全知无垢光尊者对流传在藏地的绝大多数修法引导,都曾造过论文讲义。藏地修行人尤其注重上师教言。《修心七法》中曾说过:宣闻三世诸佛一切金刚语之功德,不及铭记上师一句教言之功德。许多法本是大成就者修行方法与修证境界的真实记录,称为窍诀,字字千金难求。有幸得到者当铭记于心并反复思维熏习。当年华智仁波切叮嘱弟子纽西龙多:不要把《龙钦七宝藏》和《四心滴》当成理论著作搁置一边,要切实用大全知著作中阐述的法义修正自相续。“欲完全把握修行中的究竟津要之道,就需仔细看大全知的秘密金刚语句,并以此印证自己的觉受及证悟。”

阿琼仁波切在大量实修前行后,他的上师仍然要求他把《普贤上师言教》全文背诵下来。他依教奉行,上师得知后特别高兴,勉励他说:“就应该这样啊!如果只是一味注重冥顽不灵的盲目安住,而忽视闻思教理,这是行不通的。上等修行者能成为上等的说法者;中等修行者能成为中等的说法者;下等修行者只能成为下等的说法者,此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往今来,能把《普贤上师言教》背诵下来的修行者非常多。晋旺堪布是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曾根据自己的修证境界,从密法的角度对《现观庄严论》进行注释。在他幼年时,被大成就者玉科夏扎仁波切认出是华智仁波切的转世,并为他取了跟华智仁波切一样的名字——晋美旺波(晋旺)。但是晋旺堪布非常谦虚,他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是华智仁波切的转世,他说:“如果我是华智仁波切的转世,那么佛岂不成了凡夫了?”晋旺堪布对华智仁波切具有极大的信心,他把仁波切的著作《普贤上师言教》倒背如流,一生中为他人完整深入讲解此法本达七十多遍。即使在动荡年代,有时只有两名听众,他也想尽办法坚持讲解。他说:法王如意宝在动荡时期担受巨大风险和压力,坚持为有缘众生传授大圆满灌顶,传讲大圆满法,他是法王如意宝的弟子,也要像法王如意宝一样无所畏惧地为有缘者传法。他自己一生当中每天都阅读《普贤上师言教》,从未间断。

未领会而持

不知如何区分不了义法和了义法。要对治这种现象,应做到四依:依法不依人,依法义不依法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法又分为心识与智慧两种,我们要依止智慧。

所谓依法不依人,因所处时代、社会环境、受众的特点不同,说法者对佛法的诠释会有所不同,如果这种诠释与大乘佛法的基本义理,比如因果、悲心等相一致,则不论说法者是多么名不见经传或行为乖僻的人物,他所说的都值得信赖和遵循,也就是不因人废言。如果诠释与大乘佛法的核心义理相违,不论说法者名气多大、地位多高、看上去多么清净庄严,都不能想当然地全盘接受。不是说他讲的法本身不对,而是他对佛法的解释有待进一步考察。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法者选择具德上师的重要性。凡是自己求过法的上师,都应该恭敬。如果是灌顶、讲解续部教言或传授密法窍诀的根本上师,则必须恭敬,以恶分别念对根本上师妄加观察、评判,是触犯甚至破密乘戒的。所以,在一位上师成为你的根本上师之前,要以佛法为标准去判断这位上师的言行,看他是否具备做上师应有的功德。而一旦确立根本上师与弟子的关系后,弟子就当视上师为佛,上师的教言必须信受奉行。如果是具德上师,他的所想、所言、所行必定符合大乘佛法,弟子谨遵师训不仅不与依循佛法相矛盾,而且在上师的慈悲摄受、善巧引导下,还能更迅速准确地了达佛法的意旨。由此可见,选择并依止具德上师后,依法和依人是一致的。

颠倒而持

错误领会意义。现在社会上对密法就有很多误解,认为求了密法以后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喝酒、行淫、杀生等等。要知道,密法中的一些行为是与修行人的证悟境界、修法的场合等密切相关的。只有达到境界才能做相应的行为,否则就会造下严重恶业。有句老话:“普通人不能做瑜伽士的行为,瑜伽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顺序错乱而持

密法修行很讲究次第,在没有求得前行的情况下就听讲正行,外前行、内前行顺序倒置而受持等,都是不如法的。 FwBZuQN3Tkva0Bi6U4eur4fVdg8zEYeEaaBKpKttFLfHMJ1VE2+vjwlfOWqcne9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