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成为法器

闻法时,我们应该在行为方面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应该让自己成为堪受法教的法器,这需要避免三种过患。

倒扣的碗

第一种应避免的行为是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好像一只碗倒扣过来,你怎么往它上面倒甘露,它都接不住。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发生在轻易能见到上师、听到上师讲法的人身上。他们虽然场场必到,坐在听众中间,但心里却一直想着别的事,总觉得这次不听没关系,下次还有机会。如果你好不容易才见上师一面,或者千里迢迢赶来闻法,相信你不会把上师说的话都当耳边风。

现在科技发达,上师讲法的过程可以录像、录音,内容可以印成文字来弘传,这一方面使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在精神状态比较好、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没有太多杂事干扰的时候,听录音、看录像等,有了更大的主动性,闻法时就能避免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了。另一方面,科技带来的便捷也使大家都成了轻易能见到上师、听到上师讲法的人,闻法过程中,心猿意马或昏昏欲睡、充耳不闻的情况就更多了。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原因造成了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是因为对佛法、对上师缺乏感激和珍惜。你并不是真心认为这位上师有多么好、多么值得尊敬,他讲的法有多么殊胜稀有、能让你解脱。你心想:我认识的上师多了,比他有名、地位高的有的是,都跟我很熟很要好。我曾经遇见这样一个人,他对我说:“我在很多大法王、大活佛面前得过大灌顶,像时轮金刚之类,我跟他们熟得很,经常一起吃饭,活佛身边的人都劝我皈依,可我不皈依,皈依没意义。”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人喜欢跟上师攀交情,还有一些人喜欢跟上师攀亲,如果实在找不到蛛丝马迹证明自己这一世就是上师的亲戚,也必定要怀疑甚至断言自己前世是上师的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如此一想,不禁飘飘然,很难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己也随之高深起来。其实,不要说做一般上师的亲戚,就是做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亲戚,如提婆达多,如果对三宝心怀傲慢和邪见,照样会招致堕落的果报。

还有的人喜欢认定转世、化身。记得我初到汉地传法,大家都说我是黄财神的化身,我自己也很惊讶:以前从来没有哪位大成就者认定我是黄财神化身呀!再说我从小到大都穷得很,七八岁之前没穿过真正的衣服,后来离家求学也是经常要靠上师、道友接济才能维持生存,像我这样怎么会是财神的化身?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想到:也许因为我在喇荣五明佛学院协助法王如意宝管理财务,居士们于是便“封”我做了黄财神。传统上,藏地认定活佛、化身等有严格的程序,对认定者的资格要求也很苛刻,不是随便什么人任意地想一想就认定出活佛、化身来。

作为学佛的人,我们放下傲慢、虚荣和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选择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师,跟着他老老实实学习、修法,使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不断增上,就足够了。佛法何其珍贵!任何一个人,不论他示现贫贱还是富贵,只要他能教我们佛法,哪怕一偈一句,都是我们礼敬的对境。

有洞的碗

第二种应该避免的行为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碗口是朝上,可碗底有洞,甘露倒进碗里又漏掉了。上师讲法你都听着,就是记不住或者不理解法义。有时候为了赶时间或者图新鲜,匆匆忙忙看几十页、几百页法本,很难消化所有法义,收获可能不会太大。我的建议是,重点的内容要反复阅读,反复听讲记,反复思考,这样才能将佛法化归自心。否则,只是视线从法本上滑过去,好像是明白了,但没在心上留下些什么,太可惜了。

人们常说: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在上师开许的情况下,我们若能把上师讲的法记录下来,对巩固修行境界会有很大帮助。

华智仁波切曾在上师如来芽尊者座下先后聆听了二十五次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法,每一次都做详细的笔录。他说:“上师的教言,我一个字都舍不得忘。”后来,他把上师如来芽尊者关于前行法的教言汇集成文,即文佳意深如奇珍异宝般的《普贤上师言教》。

纽西龙多上师给弟子阿琼仁波切传法时,对于每段引导文的内容,上师略讲之后,阿琼仁波切都要花几天时间思维其义,然后请上师详细开示法义,并解答自己的疑问,接下来又是几天时间反复深思上师所讲义理。尽管已经把上师的教言一字不漏地记在心里,阿琼仁波切还是担心自己以后会忘记,于是请求上师允许他做一下笔记。

我们的祖师大德们是如此朴实、谦虚,对教法是那样希求与珍惜。

我的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当年创建喇荣五明佛学院时,定下规矩,要求弟子把学到的法都铭记在心,平常测验和年终大考,学生们必须在不参考任何书籍、笔记的情况下,当众讲解经论,有时长达几个小时。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对佛学院学生的要求,自然要高一点,但对居士,就不必那么严格了,对上师讲的法“心有所悟”就行,不需要记得那么清楚全面。我想,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广闻博学,正式为他人讲经说法,但大家还是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记住和理解经论法义以及上师的教言。尤其是居士,能精通五部大论当然好,做不到也不必强求,但是要对自己专修的法一门深入。比如你修前行时应对前行的法本反复钻研,做到烂熟于心。这不是要不要去讲经说法的问题,是关系大家自身修持的问题。上师们花费大量时间为我们细致传讲修法引导文,我们应该珍惜,力争把每个修法的内涵全部融入自相续中。若有疑难之处就去请教上师,再通过教证、理证加以判别,然后依凭亲身实证去体悟所修之法的真实涵义。

法本中的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涵义,首先要理解它最外层、最明显的涵义,最好把原文记在心里,再反复去思考、去体会,从而逐渐理解、领会它更深层的涵义。在实修中,需要牢牢记住上师所传之法的每一个细节,反复串习,才能把我们微弱的灵感和体会巩固、保存下来,并引发出对实相的证悟。

阿琼仁波切当年遵循上师的教言,反复修习前行。有一次,上师问他修行的进度和效果,他如实禀报说,已具足真实的出离心、菩提心和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上师听后说道:“噢!能这样当然再好不过。但有一点还是要提醒你,依修持前行之力生起的少许善心,若不经过反复串修,很容易就退化了。暇满难得等每种前行的体相、定数、次第,你都应该把它们全部谙熟于心且牢牢印持不忘。如此说来,你最好把《普贤上师言教》完整背诵下来吧!”那时候阿琼仁波切虽然不到二十岁,但在修前行的过程中已经证悟觉性。上师当时没有点破,甚至根本不给他看有关直指心性方面的法本,只是不断让他继续修前行,并把前行引导文背诵下来。上师担心过早地印证他的修证境界,有可能使他产生微细的执著,从而无法持续巩固证量。

很多修行人其实都是这样,即使已经达到极高的修证境界,仍然不放松对经续论典的闻思持诵。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成为饱学之士,而是出于实修的必要。在实修过程中,反复以经论和上师的金刚语来指导修行、印证修证境界,同时以自证现量印证经论及上师的教言。

有毒的碗

第三种应该避免的行为是杂烦恼如毒器之过。如果碗里有毒,倒进去再好的东西,都只会变成一碗毒药。发心不清净,为了满足私欲而闻法,或是在闻法过程中,心里充满贪嗔痴的想法,这样,原本可以帮助你解脱的佛法反而成为加强我执的工具。

以上三种过患会阻止我们成为堪受法教的人,泯灭我们解脱的希望,所以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有这样的过失。除此以外,还有六种情况会障碍闻思修行:傲慢、不相信正法与佛陀、不希求正法、外散、内收、疲厌。它们也被称为六种垢染。 rNaxsBG+FxqTk8TGpaAeImPJRc5J8WoQYTj9MD4ox1vZvxSPQkXAWVbaoFq+SNd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