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外圆内方”之法

修身不光是不干错事,不光是有理想,还要有大志向。一旦确立了大志向,再难,再受挫折,都不惧怕。人就像一把刀,要有磨刀石,才能越磨越锋利。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儒家就认这个理。

作为家长,我们要注意的恐怕不仅是对孩子的督促,更多的是对自己的督促。我们不能因为工作、职场的劳累,就降低了对自我内心的省察。我们有了自我的省察之后,对于孩子的督促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做到自我的省察,获得自我的升华,就是要学习修身,学习做人、做事之法。

曾国藩说:“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外广延纳而万流赴壑,乃为尽善。”修身,于内要立定脚跟,这叫“内要方”;于外要有容乃大,这叫“外要圆”。用曾国藩的另外一句话来解释,就是“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圆内方”之法。

志向是立在自己心里的,叫作“内断于心,自为主持”。但到了社会上,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要面对很多人,这就要讲究“内外有别”。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很讲究“方圆之道”。外圆内方,进退从容,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辩证法思想与处世智慧。

我们常说,“天圆地方”。古代的铜钱也常被戏称为“孔方兄”,因为它外面是圆的,中间是方的。从铸币艺术上讲,古代钱币必须放在一个铸币模子里进行铸造,内方能保证钱币被很好地固定住。钱币铸好后要流通使用,圆融才适合流通。

做人也是如此。

“内方”才有原则,才有根本,才能在浊浊尘世中立定脚跟;而“外圆”则可交际,则可融通,则可发挥人的社会属性,并由此进入环境,最终驾驭改变之。所以,既不可圆滑得失去做人的原则,又不可古板得不讲究做事的策略,这才是真正的方圆之道。人,终究是社会中的人,终究是人际中的人,终究是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人,只有外圆内方,才能既不“孤家寡人”,又不迷失自我。在交际过程中太过刚强,不讲究艺术,不讲究手段,就无法与人合作。真正的大志向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完成,而要靠团队,甚至靠几代人的传承。今天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沟通精神,就是“外圆内方”的当代呈现。

孔子对人生志向算是最坚守的了,但他也讲“外圆内方”。

《论语》里有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阳货欲见孔子”。

阳货何许人?乱臣贼子。春秋时期,诸侯架空了天子,士大夫架空了诸侯,家臣又架空了士大夫。阳货不过是季氏的家臣,但季平子死后,他把季桓子囚禁了起来,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孔子想当官,苦于没机会。那时候他都快五十岁了,名气越来越大,官位却没有着落。阳货对他说:你到我这里来当官吧。乱臣贼子,孔子肯定不能跟他合作,这是原则问题。但阳货拜见孔子,还送了一头很贵重的烤乳猪。按礼,孔子要还礼,就得去阳货家,那不就必须得见面了?

这时孔子的圆融就显现出来了。孔子不想见阳货,就让学生打探着,看阳货什么时候出门了,就趁这个时候跑去回了个礼。儒家讲究礼仪,这下礼数也尽了,同时又避免了尴尬。

但世界实在太小。

有一天,孔子和阳货在街上遇到了。阳货可是权倾朝野,对着孔子直接来了一句:“来,予与尔言。”意思是,你过来,咱俩聊几句。要是换作孟子,肯定立刻光火,转头就走。孔子则圆融得多,愣是忍住没吭声。

阳货问他:“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你不是讲仁义吗?你有这个才能,但是眼睁睁看着国家迷失方向,这能叫仁吗?孔子还没说话,阳货就自问自答道:当然不能。

然后他又说:“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你想从政,但是放弃了好多这样的机会,这能叫智慧吗?孔子也没说话,阳货又自问自答道:当然不能。

自以为是的阳货自问自答了两次后,又想当然地发了句感慨:“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时光飞逝,时不我待!来吧,到我这里来干点事儿吧!

这时,孔子才淡淡地说了句:嗯,我想想。

虽然最后孔子还是拒绝了,但不是当面就回绝。为什么呢?因为阳货虽是乱臣贼子,但他对孔子讲礼,孔子也就不能无礼——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可以这么说:孔子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关系学家。

孔子推崇礼仪,所以他自己得讲礼仪,但他又不能与阳货这样的人合作。这叫什么?这就叫“非暴力不合作”。有的人若不合作,一定是“暴力不合作”。儒家讲究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多强大,他在现实社会中就有多强大。但这种强大不是凌人迫人,不是压人唬人,而是看上去温文尔雅,但内心坚韧无比;看上去瘦弱矮小,但内心海纳百川。

这就是儒家对修身的要求。而我们对自我的省察、日常的修身也就是要达到这一点。 4+tPqukiV6wh/vlQBLjWI/Ut7x/+eOwbD1jAjr/BbVkLYC/s0hPD7cJVCP2he/s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