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初写材料,怎么入手?

曾经的一位老领导在一次推稿子时对愚拙说,写手一般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领导出框架,写手能够出词句。

第二个层次是领导出思想,写手能够出框架。

第三个层次是领导画画圈,写手能够出思想。

经过数年的历练,再回头品味老领导的话语,简直醍醐灌顶。

其实,这“三个层次”也为我们写材料指明了路径,即: 先从词句开始, 做好体制内常用词句积累,熟悉体制内话语风格,培养拟体制内文稿的语感; 再从谋篇布局练起, 做好常用体例范文积累,研究不同体例框架特点,练习拟提纲的本领技巧; 最后向着出思想的层次迈进, 做好对工作的深入研究,增强相关理论特别是方法论的学习,培养研究解决问题的敏锐性、透彻性。

还有一些前辈将文稿起草的功能分为“三个水准”: 一是以文叙事,二是以文辅政,三是以文鼎新。 实际上,这“三个水准”同上面的“三个层次”存在对应关系。如何叙事?需要用合适的词句。如何辅政?需要用合适的思路框架。如何鼎新?需要基于扎实理论实践基础上的准确思想。

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评判一个材料好坏的考官,首先是领导。那么从领导视角怎么评判材料呢?一般是“三个等级”: 一是写得像,二是写得是,三是写得好。

实际上,这“三个等级”也同前面的“三个水准”“三个层次”存在对应关系。只有词句选用适宜,基本起到以文叙事作用,才可称得上“写得像”。只有段落布局对路,基本起到以文辅政作用,才可称得上“写得是”。只有思想敏锐、理论深入、问题透彻,起到以文鼎新作用,才可称得上“写得好”。

综上,“三个层次”“三个水准”“三个等级”给了我们写材料很好的路径。

“被安排到文稿起草的岗位,应怎么入手?”“写材料也写了一段时间了,应怎么改进?”……读友可能会有很多类似的疑问。

这也是愚拙试图在本书中回答的问题。

态度决定一切。在精致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能够舍得花精力把材料写好,并甘坐冷板凳若干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被安排到文稿起草岗位,我们就应首先解决为什么要写的问题,即深层面的愿写、能写、善写动力源问题。

本书上篇(基础篇)“问清文稿起草的初心”的前4章(“探本质”“问自己”“清思路”“敢于熬”),和读友共同研究如何厘清应写的初心,激起要写的决心,磨炼善写的方法,保养能写的身板。

解决了动力源问题后,应重点研究如何去写的问题,具体是聚焦到如何打好初战、搞好实训、进行实战这三大问题上。

对于初写材料的新手,应该从能够“出词句”入手,做到能够以文叙事,能够用合适的词句完成领导交代的小材料等“初战”任务,首先确保写出的文稿确实“写得像”。

能够打好初战、应对小材料任务后,下一步就需要研究如何“出框架”“出思想”了。

中篇(实战篇)“平时出力、战时出彩之法”第5~9章就是着眼于实训、实战,解决具体程序路径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第5章“磨刀子”中,分享了笔杆子应如何做好平时磨刀和战前磨刀。这些是愚拙的实战经历和感悟,主要解决自身平时习惯问题。“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第6章“定盘子”中,分享了笔杆子应如何把握领导意图,其中还包括愚拙自身的实战复盘。“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第7章“搭架子”中,分享了列提纲前的重中之重、基础要件、实战技巧和愚拙自身实战复盘。如果是临时赶鸭子上架,之前没怎么写过材料,还被安排写,可以重点翻翻第8章“敲键子”,里面分享了起草文稿的一些技巧方法和实战心得。第9章“收果子”中,分享了边写边悟、提升悟性、迁移能力的一些体会,可结合前面8章一起研阅。

最后,再就下篇(素材篇)“机关公文常用词语集锦”作以简要补充说明。下篇(素材篇)共6章,即从第10章到第15章,分类呈现机关公文常用的四字词语、三字词语、五字短语、六字短语、七字短语及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供读友在谋篇布局、开拓思路、搭建框架时查阅参考。据初步统计,这个集锦目前网络传播量达到了百千万级。原集锦包含了词篇和句篇两大部分,鉴于语句方面更新变化太快,本书只选刊了更为精华的词语篇。

无论是新手,还是成手,愿我们最终都能够达到出思想的层次,实现以文鼎新的目标,达到写得好的等级。 G1q+YGnFNbi59Ul2zpgcRe1D1UFjmhzipD6BGRnZu1keosjtlfyiyfy4Tyf09e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