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节
委屈时,叩问初心

文稿起草的意义何在?前途何在?是否应学着圆滑?辛苦应怎么排解?当一腔热血遭受委屈时,难免会动摇写的信心。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唯有叩问初心,积极应对。

一、如何看待“笔杆子”的无力感?

之前有读友在“公文选萃”给愚拙留言:“给领导写会议讲话,过程有多痛苦就不提了。开会的时候,看见领导在那里慷慨陈词,心里暗爽,但是一看下面的绝大多数人眼神空洞,有几个甚至昏昏欲睡,没有谁在乎台上的人讲的是什么。那时候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无力和空虚感……”

那么,究竟应如何去除这种无力感和空虚感呢?

写的痛苦过程,不再赘述。要在可控的时间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运动。要经常性提醒自己把手机搁下来,把脑子空下来,把节奏慢下来,跑跑步,出出汗,做做饭,让自己精神放轻松、身子动起来,转移压抑的情绪。

领导能够“慷慨陈词”,至少说明领导总体上对你的材料能力是肯定和认可的!领导是否满意,永远都是领导讲话稿是否合格的首要衡量标准。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只要有了领导的信任,在拟写文稿、参谋辅政的时候,也就有了创新谏言的资本和底气。

听者眼神空洞、昏昏欲睡,不在乎台上讲什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走神的时候,这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文稿的可听性如何,在拟写时是否兼顾了听者的特点和需要;文稿的精彩度如何,在内容上有没有亮点;文稿的长短是否适宜;会场的温度、湿度如何;等等。

其实,只要有那么一句话,几个词,能被与会者记住,就说明讲话稿很成功了。永远不要期望与会者能捕捉到讲话稿所有的信息,所有的内容。与其面面俱到,不如重点突出。讲话稿不要贪求大而全,那是方案该干的活。讲话的定位应是动员部署。比较好的做法,就是能概括出易懂好记的几个词、几个句,这也便于会议精神的传达,尤其是口口相传。

机关的运转,离不开种类不同、大大小小的讲话稿。但讲话稿也不是万能的。开会讲话,不能为讲而讲,一讲了之。那样,无论谁去听,都会眼神空洞、昏昏欲睡。开会时,桌子上应尽量摆上活动的方案,尤其是活动部署动员类会议。这样能够让与会人员迅速知晓会议的目的、活动的重点。台上的讲话,也应服务于这个方案。如果想追求更好的会议效果,最好能将领导讲话稿和活动方案一并摆在桌子上,供与会人员快速掌握会议精神参阅。这样,与会人员手里有看的,耳朵有听的,注意力更能聚焦,从而最大程度解决眼神空洞、昏昏欲睡的问题。其实,台上讲话者若能不时就讲稿中的内容,结合会场具体情况,来一些脱稿现挂,来一些答惑释疑,效果可能就会更好了。

二、如何看待“笔杆子”的前途?

之前有读友在“公文选萃”留言:“老师,我是一只材料狗,我看了很多文章,都说材料狗基本没前途,上不去也走不了,每天忙得要死。我现在也是这个状态,一个月没歇班,基本每天13个小时。我曾经满怀期待,以为能以文辅政,做国士无双。可现在明白自已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文字搬运工,也没机会接触上头,同级科室也不怎么交流,别的单位更一个不认识。反观业务科室,上下左右都有认识的人。唉!材料狗到底能不能出头?!”

这位读友的困惑、迷茫、焦虑,很多“笔杆子”都曾感同身受。读过一些厚黑类文章后,可能更会加剧这种感受。

愚拙的建议是,无论将来如何,当下必须积极起来。

“笔杆子”有很多类型,只是写的多少和标准不同。强者应收起委屈,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苦练本领,力争做一域一地最牛的笔杆子。

在任务相对不饱和的间隙,多研究研究你们单位的大材料,多跟单位的老笔杆子请教,有机会多为他们打打下手,顺便学习方法技巧,掌握业务动态。只有变得足够优秀,才可能在机会到来时紧紧抓住。

愚拙熟悉的一个读友,曾在业务部门多年,很长时间因各种原因不受待见,不为人所知。但他一直没有停止积累,坚持苦练基本技能和共性方法论。后来因偶然因素到综合部门后,由于理论方法储备扎实,就把精力放到动态掌握核心业务上情下情内情外情上。平时精心打磨每个稿子,凡出手的稿子都写到自身极致,尽可能做到领导见稿后眼前一亮。他还在各类报刊和新媒体上发表文章,让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注意到其存在、努力、进步及奋进状态。写到现在,从无人问津到成为单位主笔,并引起了上级单位的关注。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年的持续努力和付出。

加油干起来,只有不断努力,达到极致,才有以文辅政鼎新的机会。

三、“笔杆子”要不要圆滑些?

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总结的一段话一针见血:“一切政事皆系苟安目前,敷弄了局……大臣偷安旦夕,持禄养交;小臣斗巧钻营,便私阿上。办事认真者,以为固执不圆通;上书直言者,以为浮躁不镇静。”

我们平时也经常看到一些体制内厚黑学文章,不少也是教人去学“大臣”“小臣”,教人“圆通”不“固执”、“镇静”不“浮躁”的。对此,愚拙的看法是:这些文章和观点,可以看,但不见得都要照着学;这些为人处世方法,可以悟,但不见得都要照着做。

其实,体制内也罢,体制外也罢,只要政治上足够清醒、工作上足够勤勉、相处上总体融洽、用权上不去谋私、内心上问心无愧,就可以了。活得洒脱些、大方些,不要太累太压抑。

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不忘初心,秉持公心,圆而不滑、透而不拆,对得起内心的良知。

四、如何看待“笔杆子”的苦?

康辉在央视主持人大赛上点评参赛选手时曾说,“任何的职业其实都有苦和乐,就看你怎么看这些苦和乐。而你在这个过程当中,又怎么样把自己经历的那些苦,转化成我的收获,我的满足,我的快乐”。这对于我们正确看待“笔杆子”的苦很有启发。

在机关,每个岗位的工作,或多或少都需要写材料,几乎都需要用笔去梳理、去提炼、去概括、去沉淀。任何一项工作的制度化、流程化,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材料。

前段时间,网上有篇题名《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的文章特别火。同样,没有一个写材料的人不辛苦。关于写材料如何如何苦的文章,太多太多。

愚拙还是想从积极乐观的一面来看待这种苦。

愚拙的看法是:写到极致,本即辛苦;写出卓越,就应辛苦。只有写得足够辛苦,才能写得极致卓越。

每一个翔实周密的好材料,背后都离不开平时极致的自律、战前极致的焦虑及战时极致的紧张。写出一个人人点赞的好材料,更需要花精力、花时间、花心血。

那么,如康辉所问,我们应如何把文稿起草的苦,转化成自己的收获、满足和快乐呢?

要将写材料作为辅政鼎新的重要方式。现在说写材料苦的人,至少基本还在写材料,基本还是热血青年,至少还有“指点江山、激情文字”的情怀和抱负。只不过当年的梦想,可能被成山的案牍和无尽的材料所埋没。越是劳形时,越是修心处。积极的认知和做法应该是:要想他日有机会以文辅政鼎新,现在就要练笔功,练到没有不会写的文体,练到没有写不出的文章。出手就是精品,出手就要兜尽上情下情内情外情,就要研清讲者、听者、看者,就要搞准背景、时节。以积极阳光心态,去除浮躁功利情绪,持续下笨功,苦练老笔头,件件出精品,如此才能赢得领导信任、同事信服,才有辅政鼎新的机会。

要将写材料作为成长进步的必备技能。每个干部成长进步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个人去努力、组织搭平台和机会来敲门。不要太过执拗于不写材料的同志照样可以提拔。他们的特长,或许咱们还看不到;他们的付出,或许咱们根本付不起。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真正强大了,一切才能水到渠成。看看周围,真正能够将材料写到极致,写到领导一致满意,写到同事一致认可的,基本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成长进步,只是或早或晚,或大或小。以积极阳光心态,去除怀才不遇情绪,持续练本领,写到单位头号笔杆子,写到圈内知名笔杆子,写到上级单位想挖、外面单位惦记,成长进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写着写着,当我们的文字,逐渐转化成实现梦想的重要工具时,收获的满足和快乐也会日益增多。写材料,不仅仅是任务、苦差事,还有热爱、纯粹和满足。 v3gNQsO2FFql8mjrbLqk73kiBQRhUU79Waomojd0/1jXvq3v+aj2XXtHt1kyNAO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