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救命的“煮饽饽”
——窝窝头

宋朝称饺子为“角子”,明朝把饺子叫“水点心”,清朝则依照满族习俗,把饺子称为“煮饽饽”。

李自成非常喜欢吃饺子,据说他造反的最大理由就是为了天天吃饺子。后来他终于打进了北京城,可以实现天天吃饺子的梦想了。传说李自成命里注定要当十八年皇帝,但他进北京城后,连吃了十八天饺子,吃饺子就是过年,吃一顿饺子就等于过了一年,这吃了十八顿就等于过了十八年,把命里的福分都耗完了,就没法再在北京城里待下去了。

这故事虽然是市井民间杜撰出来的,但也从侧面证明一点:北京人喜欢吃饺子。老北京人不光喜欢吃饺子,还特别喜欢吃一种味道比较奇怪的饺子——茴香馅饺子。因“茴香”和“回乡”同音,因此,过年的时候,多会包茴香馅饺子。除了北京之外,也只有河北和东北的一些地方吃这种馅儿的饺子。其他地方的人,大都受不了这个味儿了。

位于东四大街的合芳楼点心铺

老北京旗人,称饺子为“煮饽饽”。所谓饽饽,是旗人对除面条外的所有面食的统称。由几种粗粮经碾磨加工,粉碎成“面状”,制成的食物就叫饽饽。

满族人是渔猎民族,长期在野外捕猎和征战,携带饽饽既省事又扛饿,于是居家时也常常吃饽饽。后来清军入主中原,也将这一习俗带入关内,就将除面条外的一切面食称之为饽饽。他们不仅把糕点称作“饽饽”,把水饺称为“煮饽饽”,还把烤烙的面墩叫“硬面饽饽”“墩饽饽”。因此汉民们把满族饽饽又叫“鞑子饽饽”。传说过去的京城老字号饽饽铺必须在门外悬挂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牌匾,以示其正规。

在清朝,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吃煮饽饽,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现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清朝有关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普通百姓家吃煮饽饽,皇帝家也不例外。但是清朝皇帝过年吃的煮饽饽却是素馅的。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清太祖努尔哈赤觉得自己连年征战,杀人太多有损阴德,就立了个规矩,元旦祭天祭祖用素馅煮饽饽。从此之后,每年过年,清朝皇帝都得吃素馅煮饽饽。但这皇帝吃的素馅饺子,自然也是精心制作而成,馅儿是由马齿苋(知寿菜)、金针菜、木耳,辅以蘑菇、笋丝、面筋及豆腐干、鸡蛋等做成的。

不光如此,皇帝在除夕还只能独自吃煮饽饽。比如嘉庆四年的除夕夜,嘉庆帝是在乾清宫东侧的昭仁殿东小屋独自吃饺子的。当时一只碗里盛着六个素馅饺子,前面三个浅碗里盛着凉菜、酱醋等。饺子碗旁边还放着一个碗,放着乾隆通宝、嘉庆通宝两枚钱币。嘉庆吃完饺子,太监再用瓷碟盛一个饺子,放一块红姜,送到佛堂上敬佛。但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就可以吃肉馅饺子了。清朝的十二个皇帝中,最爱吃饺子的恐怕得数光绪皇帝了。有一年除夕夜,光绪一顿吃了四十个饺子。那年光绪也就十几岁,正可谓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老北京有句俗语:“送信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煮饽饽。”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旧时每年到了腊月,欠租、负债的人必须在这时清偿债务,过年像过关一样,所以称为年关。到了腊月初八,要账的、逼债的,可就全都要登门了。到了腊月二十三,关东糖祭祀灶王爷的时候,是逼债逼得最紧的时候。过了除夕晚上,吃完饺子以后,再见到债主就要说声恭喜发财,而债主也只能苦笑一声,说声同喜,不再要账。这才算是闯过一次年关。

每年到了年底,五行八作,三百六十行,几乎都要歇业,唯独有几种买卖生意反倒更红火了。一种是剃头挑子、澡堂子,一到年底反而要涨价。澡堂子平时价格是固定的,但是从腊月二十起,每天涨一大枚,直到年三十为止。因为到了年底,就算是一年到头不洗澡的人,也要洗一洗,去掉这一年的“秽气”。剃头也是这样,平时三五枚就可以剃头了,这时候得二十枚,涨好几倍。

另外一种年关红火的买卖是开当铺。老北京的当铺相当发达,这京城里朝廷高官多、富商多,生意就多,况且每三年还有近万举人来到京城参加会试,难免会有不顺手的时候,那就需要去当铺救急了。这老北京的当铺,不少是达官贵人开的,如光绪年间有名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刚毅,虽不算是贪官,也在京城开设了几家当铺。当铺平时是开门晚,关门早,可是到了年三十,却要通宵营业,专等过不起年的穷人来“跳火坑”。

在老北京,还有一种茶馆,叫避难馆。这些茶馆平时正常营业,一到了年三十,通宵不关门,生着炉火,挂着棉门帘抵挡着门外的寒气。那些欠了粮食钱、煤柴账,或者拖欠房租,无法偿还的,就来这里躲债,美其名曰“喝茶”。

民国时期一家当铺的招牌

崇文门外大街东晓市路南就有一间这样的茶馆,名叫德胜馆。每年的年三十晚上,这里坐着满满的人。这些人一个个愁眉苦脸,长吁短叹,默默无言。或者是伏案大睡,或者是眼盯着挂钟,就等着鞭炮声响起。只有等吃上了煮饽饽,这一年才算过去了,也就不用再去当铺,把家底都给当光了。

老北京茶馆种类

老北京的茶馆

老北京的茶馆大致可以分为六种,分别是:大茶馆、清茶馆、二荤铺、书茶馆、棋茶馆和野茶馆。大茶馆顾名思义,场地要大。清茶馆只卖茶水,不备饭食。茶馆前挂着木板招牌,上刻“毛尖”“雨前”“雀舌”“大方”等茶叶名称。二荤铺是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书茶馆,则是上午卖清茶,下午和晚上请艺人临场说评书,行话为“白天”“灯晚儿”。棋茶馆设备简陋,有圆木方木数根,埋在地下,或者干脆用砖垛代替,上面铺上木板,画上棋盘,茶客们在此饮茶对弈。野茶馆设在郊外,一般就是几间土房,四边围上竹篱笆,顶子用苇箔一盖,内中是土坯垒起的茶桌,边上摆上四五张木方凳,多是脚夫、车夫打尖的地方。 RUX98QxcAOt5w49z9Rcs706nuhJwBm4pPLYekt+ZKX8pUkE6gKVNMWC/j5X8h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