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麻子发家
——雪花落

中国冬天储冰、夏天消暑的习俗很早就有了。周朝就有一种官职叫凌人,专门负责藏冰。宋朝的时候,出现了冰中加水果的商品,跟现在的冰棍类似。元朝时,喜欢乳制品的游牧民族在冰中加了牛奶,于是“奶冰”就诞生了,这似乎就是“冰沙”的原型。到清朝时,类似冰激凌的“水乌他”,是老北京人消暑的小玩意儿。

老舍说:“在太平年月,北平的夏天是很可爱的。”

确实是这样,但是,整个民国,北平又过了几天太平岁月呢?

不过,可爱之余,酷热也是难免的。要不为啥每年夏天皇帝要带着文武大臣、嫔妃仆役到承德的避暑山庄呢?康熙爷、乾隆爷每年差不多有半年时间要跑到承德去,可见北京城里有多热了。

皇帝带着文武大臣跑了,剩下满城的人在这里煎熬着。

幸好,还有冰窖。

说起冰窖,那年代可就远了,早在周朝就已经有冰窖,冬天储存冰块,保存到夏天,然后拿出来享用。那时候的冰窖,叫“凌阴”,结构已经很科学了;负责凌阴的官职叫“凌人”,掌管采冰、储冰和用冰之事;夏天专门存冰的器具则叫“冰鉴”,是用青铜铸造的,存放食品可以保鲜,作用如同今日之冰箱。

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但由于存储冰块实在是一个投入高的事情,在生产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基本上只有富甲天下的皇室才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在秦汉时期,皇帝在夏天赏赐下臣,常常赐冰。

到了宋朝的时候,民间制冰也开始兴起了。夏天的时候拿出去售卖,用以消暑。

到了清朝,官方制冰和民间制冰的规模可就都大多了。

老北京官办冰窖,足有十八处之多,每处藏冰都有几万块之多。民办冰窖,规模没有官办的大,但数量也有几十处。

官办冰窖,比较讲究。像雪池冰窖,位于雪池胡同10号,为半地下建筑,窖底下沉地面以下约一米五,露出地面上只一米来高,无窗,窖顶是人字形的起脊双坡,覆盖琉璃筒瓦,内部为拱形,很像一个地下城门洞子,墙体和拱券全部由砖砌筑而成。两端山墙上开有宽约一米、高约两米的拱门,有台阶通往窖底。

窖底是密密麻麻打造的木桩,每根木桩大概高在一米到一米二之间。木桩的作用是隔地热、引流冰水,哪怕有冰块融化成水,也不会淤积在地面,都顺着木桩流走了,保证冰块不会被水浸泡。为隔热保温,墙体和拱顶与屋瓦间填有很厚的夯土。

老北京的采冰人

民办冰窖,就简易多了,也就是地下挖一个很深很大的地坑,在中间立上木头支柱,在支柱上面搪上厚木板做棚,然后再在厚木板的上面铺上一层很厚的土为盖,留有一个很严实的门。

到了夏天,经营冰窖的人家就开始售冰,小摊小贩们每天从这里购冰,然后各显其能,做出各式各样的饮品,招徕顾客。售冰的师傅称作打冰师傅,打冰这活儿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因为冰窖的门不能常开,要快进快出,而且冰块不同于其他,裁多了不能减,裁少了不给补,皆因碎冰块化得快。因此,手艺精湛的师傅,裁冰的时候不量不算,裁出来的冰极方极正,而且分量不差分毫。

最简单的是卖冰核儿。就是从冰窖买一个大冰块,也不进行加工,直接沿街叫卖。卖冰核儿的多是穷人家孩子,买的也是穷人家的孩子。讲究一点儿的,大多要喝各种冰制饮品。

有一种饮品叫雪花落,颇为盛行。常能听到卖雪花落的小贩吆喝:“冰激凌、雪花落,贱卖多给拉拉主道(主顾)——盛得多,给得多,又凉又甜又好喝……”卖雪花落的装置,外面是一个木筲,里面装着碎冰块,撒上盐,冰块中间是一个铁桶,桶里是白开水加蔗糖。铁桶中间有一根轴,底下和木筲通着,轴上缠绳,卖雪花落的人两手来回拉绳,铁桶就在木筲里转动,使桶里的甜冰均匀地降温。

冬天在护城河边取冰

售卖的时候用带小眼儿的铁勺捞出冰凌盛在小碗里,那颜色就跟雪花落在地上一样。在盛夏的日头底下,喝一碗雪花落,那冰爽和痛快,给个皇帝都不换。

张麻子,就是经营雪花落的小贩。小时候出天花,保住了命,除留下了一脸麻子外,还留下一个“麻子”的外号,本名是什么,没人知道,也没人在乎。麻子脸,当不了饭馆、客栈、药铺的学徒,只能自己求生路,于是就进入卖雪花落这个门槛不高的行当。雪花落用的是碎冰块,价格比较低廉,平民百姓也能享用得起。自然,利润也就不高了,每天赚不了几个钱,只能勉强糊口。

卖雪花落颇为辛苦,每天天不亮就上冰窖买冰,大中午是一天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却也是他最忙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招徕顾客,成功率最高。每天出的汗,有好几斤。并且得在夏天把一年的钱挣出来,要不春、秋、冬雪花落卖不动,就得喝西北风。

张麻子人虽长得丑,但脑袋不笨,闲来无事琢磨生意。

有一天他就想:这雪花落算是穷人的奢侈品,不解饥渴,喝它也行,不喝也活得下去。但是,大人能禁得住这冰凉的诱惑,小孩能吗?

但是如何吸引小孩呢?

思量良久,拿出积蓄,张麻子做了个雪花落床子,两桶倒替,冰桶上轴安铁轮,系一个打水的小人儿玩偶。桶转人动,颇为生动。夏天的时候,张麻子把这床子一推出来,就引起轰动,三五成群的小孩把他围得水泄不通,大人们也在一旁指指点点。当然,生意也颇有起色。夏天过去,算了一下,收入不菲。过了几年,攒下些钱,竟然说上了一房媳妇。又过了一年,生了个儿子。又过了几年,宅子也有了。

张麻子虽然不识几个字,却很有主意,不想要儿子跟自己一样沦落为商贩,就花了大钱把儿子送去读书识字。“赚得再多,也没有读书有前途啊。”张麻子这般跟街坊说。

运送冰块的马车

儿子也很争气,读书很有一套,先中了秀才,又中了举人,要不是大清朝突然没了,说不定还能出将入相、光耀门楣呢!

张麻子成功发家致富,成为一代传奇。多年后,还有些老人记得他,若买雪花落时,碰到那些缺斤短两的小贩就会以张麻子为榜样“教育”道:“积德吧,人家张麻子买卖厚道,现在成了卖雪花落的头一份儿财主,你这么偷奸耍滑地骗小孩子,八辈儿你也活该受穷!”

古代冰激凌

运送冰块

据唐朝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记载,当时中国就已经有了类似于冰激凌的东西,如流质的“酪饮”与“糖酪”,前者为饮料,后者为水果的佐料。另有低温凝固如小山状的奶油类食品“酥山”,及以牛奶或羊奶配果汁之冷饮“冰酪”等。但当时用冰制作的消暑商品价格极为昂贵。到了宋朝,夏日加冰的冷饮已较为普遍,种类也非常多,如砂糖绿豆、卤梅水、椰子酒、荔枝膏水、梅花酒、沉香水等。另有“砂糖冰雪冷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也很受市民的欢迎。传说,宋徽宗皇帝还因“食冰太过”而导致脾胃有了毛病,御医怎么治疗都没有效果,于是将民间名医杨介召入宫内。杨介用大理中丸为方,以冰煎煮,徽宗服后,病即愈。在元朝,有了在牛奶中加入冰的“奶冰”,后又加入了蜜饯和果酱,成为最早的冰激凌原型。相传马可·波罗在大都看见了冰激凌,把其制作方法带回了意大利,西方才有了冰激凌。 Qt2fayMgY8wX6mMjqFbP5ic+s+HMdsLrYREzE+VDU1+P4Fs0jGu5LpyIT7zwkZ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