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搭档到对手
——千芝堂

千芝堂老店坐落在崇文门外大街路东,据《北京市大百科全书》记载,千芝堂开业于明朝万历年间。千芝堂的创始人已无从考证,但其在一本千芝堂药目记录中写道:“闻昔羊愔(唐朝浙江括苍人)入洞府,得一青云芝,云:可以长生。余既未有所得,窃顾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寿,而余心始慰耳。”原意是希望天下人皆能得云芝而长寿,是千芝堂字号的由来。

清朝嘉庆年间,老北京城里公认的五大药铺是同仁堂、鹤年堂、万全堂、千芝堂和长春堂。但是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千芝堂已经掉队了,举步维艰,就差关门歇业。

1881年,吴霭亭将千芝堂盘了过来。他将店铺重新修整一番,还亲笔书写“千芝堂”三字牌匾挂在门口,并聘请了精明强干的掌柜王子丰。

晚清时期的太医院及医生

王子丰十五六岁就开始在药铺当学徒,出徒后做了伙计,后来又成为药铺的采购。在外采购药材的时候,遇到了以前在太医院供职、现在专门批发药材的吴霭亭。吴霭亭对王子丰格外欣赏,认为王子丰是一个重信诺、有魄力、精明干练又很有能力的人。吴霭亭当时正好想要开药铺,与王子丰商议后,把千芝堂接手过来,两人合伙经营。

王子丰精明能干,也在药铺浸染很多年,对于医药行业有着很深的理解。

王子丰刚当上掌柜,就要求千芝堂所有的药材原料都要自家采购,保证货真,而且炮制也是由自家作坊炮制,保证疗效。

民国时期千芝堂的药标

于是,千芝堂不管是选购药材,还是临时补购药材,都秉承着不怕多花钱、严选好药材的方针。炮制药品则是格外严格。就拿半夏这种草药来说,它首先就需要经过清水、石灰、矾、甘草、生姜等几道不同的加工工序,全部工序都完成需要四十九天,这还只是一道配药。而像天麻、元胡和玉金都必须切成薄片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不然就是浪费。中药制剂还特别讲究配比,药方不是古法传承就是民间秘制,选料精、加工细,该切的切,该蒸的蒸,该晾晒的晾晒,该存放的存放,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也就是这种认真严苛的精神,让千芝堂生意日渐好转。

千芝堂每年盘货时都打“厚成”,所谓厚成就是各种药材都按地域市场价格的一倍或者几倍去计价,这样从账本上看千芝堂的资产并不怎么丰沛,但是库存却极其丰饶,资金都打在“厚成”里了。

就这样,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千芝堂就重新崛起了。对于王子丰的经营,吴霭亭表示十分满意,给王子丰的报酬也很丰厚。

但两人共事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这本也正常,但一件事情的发生却导致两人的矛盾激化了。

1900年,北方数省都在闹义和团,八国联军也攻进了北京城,而掌权的慈禧太后,却将京城百姓置之不顾,逃往了西安。大栅栏一场大火,将整条街道烧成了白地,而千芝堂正好躲过了这场劫难。

京城的许多药店关门的关门,倒闭的倒闭,店主们也尽量把货物兑换成现银存了起来。而王子丰却从中看到了商机,大量收购那些药铺及富户低价出售的贵重药材,如人参、鹿茸等,然后储存起来。对此吴霭亭却表示反对。

王子丰认为,现在收购这些药材,等到以后时局稳定了,再抛售出去,也可以赚到很多钱。

吴霭亭则说,现在战乱频仍,天灾人祸不断,战事消退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那么多的商家都把店铺盘出去了,不就是害怕落到分文没有吗?王子丰这么蛮干,岂不是断送了“千芝堂”的后路!

王子丰坚决认为,做生意本来就是利和险并存,我们就是要趁着人家药店倒闭才能便宜收购,以后天下太平了才可以一本万利。

吴霭亭见难以说服王子丰,索性以财东的名义,抽掉资金,让王子丰无计可施。

王子丰别无选择,只能忍痛停止了收购。但这件事让王子丰有了自立门户的想法。

一年过后,局势稳定了,那些由王子丰低价购进的名贵药材,让千芝堂着实赚了一笔大钱。吴霭亭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犯下了一个大错,便想借着两人一起喝茶的机会,向王子丰道歉。

然而,此时王子丰去意已决。到了年底的时候,他将药店里的账目结算完毕,正式向吴霭亭提出辞职。吴霭亭再三挽留,甚至不惜提出给王子丰“千芝堂”的股份,但王子丰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王子丰离开千芝堂后,心里依旧怨恨吴霭亭,就又开了一家药铺庆仁堂,店址特意选在千芝堂的旁边,与千芝堂竞争。

千芝堂在庆仁堂这个强有力竞争者面前毫不示弱,仗着店铺历史久、经济实力雄厚的有利条件,与庆仁堂针锋相对。

1915年,千芝堂在前门大街开办了南山堂药铺,王子丰也在南山堂的南侧开办了庆仁堂药店,后俗称南庆仁堂。后来,千芝堂又在阜成门内大街开办琪卉堂药铺,王子丰紧跟不放,也在其侧开设了大和堂药店。

1942年,“琪卉堂”和“大和堂”先后被实业家谢康夫买下,在营业执照上加了“新记”二字,称“北京琪卉堂新记”和“北京大和堂新记”。

1953年,“北京琪卉堂新记”和“北京大和堂新记”药铺实行公私合营,成为中国医药公司北京市公司第二门市部,1955年转由北京市药材公司管理,称为北京市药材公司第二门市部,也就是现在的白塔寺药店。

1900年大栅栏大火

大火中的大栅栏

义和团进入北京后,大栅栏不少店铺里的伙计、学徒、工匠参加了义和团。受义和团的影响,当时大栅栏一带卖洋药、洋蜡、洋布、洋袜子、洋手巾、洋胰子等一类洋货的店铺大都关门,“洋货铺”改为“杂货铺”。大栅栏有一家专卖洋药的“老德记洋药房”,虽然把“洋”字改成“大”,但店中依然有大批洋药,引起义和团的愤怒。1900年6月16日(农历庚子年五月二十日),义和团点燃了“老德记大药房”。一时之间,烈焰飞腾,恰好那天正刮风,眨眼间全街起火,并向煤市街,大观音寺,廊房三、二、头条,珠宝市、前门大街,西河沿及东、西荷包巷蔓延。前门箭楼和城楼也起了火。火烧三日不灭,大栅栏成为一片白地。但是两年后,大栅栏各家店铺又重新开张营业了。一场大火没烧走大栅栏的人气,随着前门东西两个火车站的建成,这里反而更加红火了。 uTLXP9o5tj6Bx97DGJ1pcjYa2JHZn4RWGr5h26PiYeWtjmqBtaXyA1oFd+d0Y2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