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不独中国人热爱,世界各国人民也都艳羡不已,赞颂不绝。几个世纪以来,外国的汉学研究从不间断,汉学家名人辈出,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历史,硕果累累。每个朝代的历史,对他们都有无可比拟的吸引力。确实,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都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

比如威名显赫的唐朝。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的《剑桥插图中国史》把它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谢弗(Edward H. Schafer)的《唐代的外来文明》称颂那个时代是“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这个世界性帝国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概,对自身充满信心,最愿意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这就是盛唐气象。

再比如宋朝,在旧史家笔下,常常遭受非议——“积贫积弱”,在与骑马民族契丹、女真、蒙古的较量中,始终处于下风。历史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假如换一个视角,观点就完全不同了。墨菲(Rhoads Murphey)的《亚洲史》对宋朝高度评价:“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李约瑟(Joseph Needham)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在此之前,王国维就说过,宋朝的科学与文化,是之前的汉唐,之后的元明望尘莫及的。陈寅恪也说,中华民族的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到宋朝登峰造极。我们真的应该对宋朝刮目相看了。

那么明朝又如何呢?如果放宽历史的视野,把它放到全球史的框架中考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它也有唐宋所不及之处。

15世纪末、16世纪初,号称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航海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以及通向东方的新航路,继而又实现了环球航行,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大航海时代。

其实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早已领先一步。

明朝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27 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从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二十八年的下西洋壮举,到达亚洲非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线之长,持续时间之久,在当时世界上无人可以与之比肩。郑和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美洲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一百一十六年。因此,把郑和下西洋称为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是当之无愧的。无怪乎西方学者对郑和下西洋表达了最高的敬意,李露晔(Louise Levathes)关于郑和的专著,题为《当中国称霸海上》;孟席斯(Gavin Menzies)关于郑和的专著,题为《1421:中国发现世界》。

大航海时代最值得炫耀的成就,就是开启了第一波全球化贸易。中国先是被动卷入,继而转化为主动出击。澳门进入了黄金时代,一跃而为葡萄牙与印度、中国、日本贸易的枢纽港口,几条国际贸易航线把中国商品运向世界各地。尤其是澳门—马六甲—果阿(印度)—里斯本(葡萄牙)航线,使得中国商品直通欧洲,超越了以前的海上丝绸之路。更引人注目的是,福建月港对外开放以后,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太平洋丝绸之路。中国商品由月港出发,运抵马尼拉,搭乘马尼拉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然后转销美洲各地。这是以前的海上丝绸之路无法达到的境界。

于是乎,优质的生丝、绸缎、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运销全球,换回的是数量惊人的白银货币,西方学者称之为“丝银对流”,创造了一个世纪的奇迹:约占全球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白银货币,通过贸易渠道,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的名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指出:“‘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可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他看来,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不在欧洲,而在亚洲,在中国。

随着商船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在传布天主教教义的同时,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科学文化,培养了一批放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开启了一个新的启蒙时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席卷中华大地。

这就是晚明大变局。中国开始从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各个方面,融入世界。

这样的明朝是不是很值得一看呢?

那么,就让我们来细细打量这段历史吧! +X+vSLHSJVqNjWCH4R8WWej1zXwbqLWY/tmLbdoXW27SfT0rOdVccq8ECLuMMl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