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发行注册制一直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社会舆论的热点。表面上看,它似乎是关于IPO如何运行的问题,其实它是事关全面改善资本市场生态,实现市场化、法治化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变革,也是资本市场有活力、有韧性的前提条件,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们称之为“牛鼻子”工程。
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就紧锣密鼓地研究准备落实方案,后因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而短暂中止。同年7月下旬开始,我们对应对危机中临时采取的应急措施进行了梳理,认为应当有序淡出应急措施,逐步恢复市场功能,并与市场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考虑。为稳妥起见,当时决定首先恢复暂缓的再融资,然后再恢复IPO,首批恢复的是28家在危机处置时暂停的拟上市公司。在研究恢复IPO的同时,我们研究提出,将注册制改革方案中适合先行先试的措施同步推出,比如改进信息披露质量,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强化发行人与中介机构责任,取消新股申购预缴款,允许小盘股直接定价发行,提高发行效率,同时修改完善注册制方案。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改革箭在弦上。
尽管股市大幅下跌与注册制改革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确实是推迟注册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注册制改革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才能实施,从核准制到注册制改革必然有一些过渡,发行审核制度的改进和创新,应该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但总体方向仍然是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股票发行注册制。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以及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在2018年的冬天,这终于给资本市场带来万千期待,人们热切呼唤改革的春天,期盼市场的活力与激情。这一举措标志着改革再出发,必将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