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讲
藏身十多年无人知晓,比特币创始人到底是谁?

在前面几讲里,通过对比特币的价值、特征、交易等内容的讲解,比特币可能不再那么神秘了,而且对比特币的认识越深入,你会越发赞叹比特币的设计新颖精妙。

比特币有一位灵魂人物—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也就是传说中的比特币的发明人。这个人很不简单,他创立了比特币系统,一个市值曾超过千亿美元的市场。中本聪想通过比特币完成对世界全新货币系统的一场伟大实验,这个设想不得不说是划时代的,有人甚至要求提名中本聪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候选人。

回溯历史,中本聪最早曾在一封与社区其他人员沟通的邮件里这样写道:我从2007年开始设计比特币。从某一刻开始,我确信这世上存在一种不依赖信用的货币,我无法阻止自己去思考它。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公开了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对等电子现金系统》(见图1-7),这篇技术性论文详细介绍了中本聪的猜想:通过利用点对点网络,创造一个无须依赖中间机构的电子交易系统。

图1-7 《比特币:对等电子现金系统》论文节选

这里还要说下比特币诞生时的时代大背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贷危机的成因其实相当复杂。但在当时,美国民众普遍把责任归结为华尔街的贪婪以及美国政府的愚蠢。由于对华尔街和政府的不信任,很多人把目光投向比特币—一种完全独立于政治力量和金融大鳄的电子货币。可以说,美国次贷危机让比特币的关注度得到了空前提升。

进一步引爆比特币舆论热潮的是“维基解密”事件。2010年11月28日,维基解密发布了几十万份美国国务院与美国驻外大使馆之间联系的文传电报,其中大部分都是保密级别的文件。此举引发美国政府震怒,不仅攻击了维基解密的网站使其瘫痪,更向各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用卡支付机构甚至PayPal施压,要求封锁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和维基解密的相关金融账户。

陷入困境的阿桑奇通过Twitter向世界求援,称愿意接受比特币作为资金来源,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维基解密竟然奇迹般地依靠收到的比特币援助渡过了这次危机。

然而,中本聪却并不乐意看到这种情况。他在论坛上发了个帖子抗议道:“比特币系统还很不成熟,阿桑奇所带来的对于比特币的关注,会摧毁比特币。”

2010年12月12日,在发布了抗议维基解密的帖子一周后,中本聪发布了他在论坛上关于比特币的最后一个帖子,谈论了一些最新版本的更新。随后,中本聪开始慢慢降低回复邮件的频率,直到完全停止。自此,中本聪与大众失联了。

中本聪失联后,我们才发现对中本聪几乎是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中本聪是男是女、多大年纪、哪国人,不知道“中本聪”这个名字是不是真名,甚至不知道中本聪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这几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中本聪做到了,并且一直维持到了今天,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揭开他的身份之谜。

中本聪为什么能够隐藏得如此之好?这得回到他最初现身的地方—“密码学讨论组”。1992年,以蒂莫西·梅为发起人,美国加州几个不安分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聚在了一起,并创建了一个“密码朋克”小组,以捍卫未来数字世界的公民隐私,议题包括追求一个匿名的独立数字货币体系。中本聪就是这个小组中的一员。

中本聪使用种种加密手段,使自己成为一个完全匿名的人,他和任何人交流都使用特殊的加密网络,哪怕是与最亲密的伙伴交流,中本聪也会对通信邮件进行加密。与此同时,在其来往邮件中,中本聪还对语言词汇、写作风格、作息规律等进行有意误导,这使得其个人信息与个人踪迹更加神秘莫测。

那么,中本聪到底是谁?我搜集了以下几位比较可疑的候选人,大家可以自己做个判断。

第一位,多利安·中本聪。2014年,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莉亚·古德曼声称,他找到了中本聪。这位名为多利安·中本聪的男子是一个65岁的日裔美国人,毕业于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拥有物理学学士学位,当时住在洛杉矶附近圣贝纳迪诺山脚下。然而,隐身三年后,中本聪本尊现身P2P Foundation网站,他发文回应称:“自己并不是多利安·中本聪。”

第二位,哈尔·芬尼。哈尔·芬尼曾参与过比特币早期筹备工作,他在20世纪90年代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叫“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而工作量证明是比特币技术的核心算法。此外,哈尔·芬尼患有严重的渐冻症,不得不在2011年年初退休,而这与中本聪公开退出论坛的时间非常接近。哈尔·芬尼最后因为病痛在2014年去世。如果他真的是中本聪,也只能留给后人去发现了。

还有人说“中本聪”是个化名,Nakamoto Satoshi是中道(Nakamichi)、摩托罗拉(Motorola)、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的组合。

也有人提出,中本聪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着神秘目的的神秘团体,它可能是谷歌上的一个群组或是美国国家安全局。

还有线索认为,中本聪是一个受过编程训练的学者。某位研究者称,中本聪写作的注释风格,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十分流行。

无数人跳出来自称是“比特币之父”,但又被无数次证明纯属恶作剧或骗局,最终,真正的中本聪巧妙地躲过了一切试图寻找他的目光。

如果从2008年10月31日白皮书公布算起,比特币走过了十余年历程,而中本聪公开参与比特币工作的时间不过两年,充其量陪伴比特币五分之一的时间。然而,在中本聪消失后,比特币依靠社区自治却能保持稳定运行多年。

比特币之所以可以如此稳定地运行,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是以区块链这种全新、强大的底层技术作为支撑的。这里面的细节我先不展开,留在后面章节对比特币的运行机制做更深入的解读。

如今,“中本聪”这个神秘的领袖,给比特币带来的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但这种去领袖化的先例以及自治社区化运行的经验,已经成为区块链项目的应用典范。

也许,在区块链世界里,比特币不需要中本聪,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认可和拥护比特币,比特币成了每一个人的信仰,因为“We are all Satoshi(人人都是中本聪)。”

延伸阅读:

比特币的白皮书主要在讲什么?

以下为《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文译本的“摘要”部分,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这份白皮书的内容梗概:

“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金融机构。虽然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s)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仍然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才能防止双重支付(double-spending),那么这种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我们在此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使现金系统在点对点的环境下运行,并防止双重支付问题。该网络通过随机散列(hashing)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timestamps),将它们合并入一个不断延伸的基于随机散列的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否则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最长的链条不仅将作为被观察到的事件序列(sequence)的证明,而且被看作是来自CPU计算能力最大的池(pool)。只要大多数的CPU计算能力都没有打算一起合作对全网进行攻击,那么诚实的节点将会生成最长的、超过攻击者的链条。这个系统本身需要的基础设施非常少。信息尽最大努力在全网传播即可,节点(nodes)可以随时离开和重新加入网络,并将最长的工作量证明链条作为在该节点离线期间发生的交易的证明。” i9fkqX2YGkRqICj6geVTb6u9wOU9SbD9qa/FxdDedHhvc2HpLZ6l+sFrzvG0Sr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