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嬴政的威逼,满朝文武并没有退缩,一个接着一个站出来反对。
最终半数以上的文武都站了出来反对嬴政册封的这一计划。
至于他们到底是反对这种制度,还是反对胡亥,那就不好判断了。
皇帝的权威被这些臣子践踏,若是往日嬴政恐怕要一意孤行,大肆惩处这些胆敢反对他的臣子。
但这一刻,他却没有作声,仿佛眼前这些人压根不存在一般。
大殿之内唯有郑伦清楚,嬴政在等,在等一个强有力的人站出来支持自己。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人群之首的蒙恬忽然向前一步躬身说道:“臣蒙恬赞同陛下此举。”
此言一出瞠目结舌。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蒙恬本是最为反对分封制的人,也应该是他们最有利的帮手,但没想到现在他却第一个作出了让步。
姚贾看着眼前的蒙恬有些着急了。
今天他本来就是冒着巨大的危险站出来,若是不能促成此事,他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虽然他有自己的私心,即使他已经得知太子殿下命不久矣,本来以李氏为核心的政治联盟恐怕因此要分崩离析。
但他并不希望继承皇位的是胡亥,故而在嬴政提出要封胡亥为王的时候,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但他不是傻子,自然不可能将这压力全部转移到自己一人身上。
他相信,皇帝陛下此举必然会有很多人反对,别人不说,那众臣之首的蒙恬定然不会同意。
但没想到,他的算盘落空了。
蒙恬非但没有反对,反倒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
他支持,隶属于他一派的那些人自然也就不好站出来反对,形式在转瞬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九原公,你如此行事,难道真的是贪图那个相国之位吗?如此行事,难道你不知道是逆天而行吗?”
“九原公,此事万万不可啊!”
很多人都极力反对,想要蒙恬在这个时候收回成命。
但很可惜,无论他们如何喊叫,最终的结果都只能是一致。
蒙恬恭敬的朝着嬴政行礼道:“陛下,臣蒙恬赞同。”
这一刻,那些反对者彻底崩溃了。
而还没有站出来的李由,似乎明白了什么。
蒙恬之所以会如此变化,看来必然是前面进入章台宫和皇帝陛下有所商讨。
他们商讨的事情必然是这个,但陛下是如何劝说蒙恬,又或者开出什么条件,就不是他可知的了。
但有一件事,他已经看出来了。
胡亥崛起,是已经无法避免的事情。
皇帝陛下册封蒙恬为王相国,目的就是要蒙氏一族为胡亥保驾护航。
同为帝国两大派系之一的李氏一族彻底被他放在了一边。
摆在李由眼前的首要事情不是反对册封,而是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让李氏一族能够继续延续,保证手中的权力不落空。
轻叹一声,李由缓缓从队列里面走了出来,看着眼前的嬴政拱手行礼道:“陛下,臣也赞同。”
李由的倒戈,彻底让那些还心有疑虑的人没了任何办法。
两大派系全部支持,这朝中还有谁可以反对?
没了!
一时间,除了那些站出来反对的,其他朝臣纷纷只能硬着头皮支持嬴政的这一要求。
形势逆转,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眼前的众人说道:“郡县制度朕不会更改,分封之事除了胡亥之外也不会再有一位皇族,诸位大可放心。”
那些反对分封制的官员听到这话也都松了一口气。
嬴政安抚好了这些人,朝着旁侧的郑伦点了点头,后者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念了起来。
“奉大秦皇帝令,加封十八皇子赢胡亥为陇西王,开府仪同三公。”
站在队列尾段的胡亥缓步站了出来,三叩九拜来到近前高喝道:“儿臣胡亥谢皇帝陛下恩赐,愿为大秦效犬马之劳。”
嬴政看着眼前的胡亥勉励了一番,便结束了这一次的朝会。
朝会一结束,朝中所发生的事情,顿时如同旋风一般席卷了整个咸阳城。
咸阳城内的大小勋贵纷纷改换门庭,准备趁着这个时候拜胡亥的码头。
胡亥之前并未搬出来,故而没有属于自己的府邸。
这些恭贺者只能将目标盯上了胡亥母亲芈华的府邸。
大大小小的马车如同流水般汇聚到这里。
起初,芈华只觉得扬眉吐气,对于前来恭贺的所有人都是大开方便之门,不管来的是谁,带来了什么礼物她一并手下。但随着芈启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她才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
皇帝陛下虽然有加封胡亥为太子的举动,但那都是基于现任太子赢刚离世之后。
如果赢刚不离世呢?
又或者赢刚命不久矣的消息就是皇帝陛下故意放出来,引这些心存二心的人上钩呢?
毕竟嬴政父子是干过这样的事情,他们当初可以做,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做了呢?
若是他们真的如此做,对于现在这些人来说等待他们的都将是灭顶之灾。
不管是哪一种,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都会留下话柄,现在胡亥升的越高,到时候就会跌的越惨。
内阁三省,六部各州牧等高官虽然明知道眼下乃是风云变化之时,但出于种种往事的考虑,他们不敢有太多的接触,只是派人送上一份薄礼表示恭贺。
芈华听从了芈启的建议,将本来收下来的那些礼物全部原封不动送回原处,并关闭府门,谢绝见客,这才将人流挡住。
可就算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想方设法和芈华搭上关系。
其间做的事情,让芈华也很无奈。
但好在有芈启这些长者为她出谋划策,这才没有酿成什么太大的错误。
对于送礼的那些人,芈华全部都与之回礼,所回的礼基本上都超过了对方所送。
如此安排,让本来就不算富裕的芈华一下子倾家荡产。
但为了儿子,她也心甘情愿。
但随着风向变化,本来很多归附在赢刚麾下,或者是被赢刚不喜的那些人纷纷改换门庭投向了胡亥这边。
朝局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