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等一干西域使者们虽然不想离开,但在嬴政的强烈要求下,他们不得不离开了咸阳,在护送他们前来咸阳的陇西军兵卒的“护卫”下赶往玉门关。
黑冰台细作在过去半年时间里,虽然已经弄清楚了楼兰周围数百里范围内的各个西域的情况以及路况情报,但是想要继续深入塔里木盆地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西域的地面上,秦人的相貌特征实在是太过明显,同当地人有着太大的差别。
再加上塔里木盆地深处复杂的地理环境、沙漠丛生,黑冰台百余名的细作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了大漠深处,再没有任何的消息。等了足足一个月,已经确认这些经验丰富的细作都应该已经死了的嬴真终于坐不住了,在请示了嬴政之后,黑冰台放弃了对蒲昌海以西之地的探察。
因为对西域之地的不了解,进攻西域的计划便池池没有进行。
毕竟华夏一族,彻底将手伸入西域之地那都多亏张骞出使西域,这才有了西域准确的情况。
嬴政可不想,十万陇西军因为地形、地势而在塔里木的大沙漠中折戟。
从宴会之后,胡亥就没有关注过伊娅,倒是郑伦顺口提了一下,那名被嬴政拒绝的美貌绝伦的楼兰公主似乎要比戴尔等人还要早几天离开咸阳,领着那几个当初给她伴奏的仆人说要出去散散心,见识见识下大秦的风土人情。
这,本就是嬴政说过的事情,所以礼部自然不会阻拦。发放了路引之后,也就随她去了。
至于伊娅一行人的安慰,想来有着礼部行文,在大秦境内应该还是无虞的。毕竟如今的大秦,各地治安虽说还做不到路不拾遗,但是拦路抢劫、占山为王的巨匪大盗却是罕有了。
好在这个等待并不算太久,仅仅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楼兰国王戴尔终于是识时务,暗中将西域诸国的地图派人送到了咸阳交给了嬴政。
有了准确的水文和国度地图,秦军也就准备西征的打算。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吞并玉门关要塞已经有了近十个月之久的十万白虎军。终于在这一天接到了来自大秦皇帝陛下的诏令,祭旗挥师西进蒲昌海。
陇西十万大军,原本统共有九万步卒,一万骑兵。经过十个月的休整,为了应对西域的环境。兵部从九原郡几处抽调了近六万匹各类马匹,用来加强陇西军的机动性。
这六万匹马匹中,其中适于长途奔袭、耐力极佳的战马统共有四万匹,负责辎重后勤的马匹有两万匹。四万匹战马,加上原本陇西军就有的一万骑兵,陇西军就变成了五万步卒和五万骑兵的军团。而不再是先前步卒占据绝大多数的模样了。
不过好在底子都在,经过这几个月的训练。再加上之前的底子,陇西军转为骑兵的四万步卒已经基本上都调整了过来,也许还没有骑兵那样厉害,但是想来经过几场实战。也就差不多了。
十万陇西军,五万步卒。五万骑兵,兵分三路,分别从阳关要塞和笔架城、玉门关要塞北、西、南三个方向同时朝着蒲昌海碾压过去。
步卒中还有一万五千人临时变为辎重队。当然笔架城的数万匈奴俘虏就是最佳的运送辎重的人选。这一万五千人只是负责后勤的保障顺便看管匈奴俘虏而已。
北路大军也就是从阳关要塞西进由翁仲统帅,麾下有骑兵一万人,步卒一万五千人,其中负责辎重的兵卒有五千人。同时还有一万人的匈奴俘虏负责运送粮草和兵械。
南路大军也就是从玉门关要塞西进的陇西军由钟离眛为统帅,麾下同样是骑兵一万,步卒一万五千人,运送后勤辎重的匈奴俘虏一万人。
而中路大军,在是由陇西军主将辛胜亲自统领,从笔架城要塞西进蒲昌海。辛胜这中路军也是兵力最多的大军,有三万骑兵,两万步卒,还有运送粮草辎重的匈奴俘虏足足三万人。
三路大军中,戴尔派来的使者则居于中路军辛胜麾下充当向导。
辛胜这中路军的目标就是蒲昌海核心地带的楼兰城。
而其余两路大军则是负责扫荡楼兰城上下西域城池,最后三路大军会师在楼兰,再横扫整个西域。
在大秦很多人看来,西域诸国包括羌族人,用十万大秦精锐陇西军已经足够了。
北路秦军率先进抵距离蒲昌海两百余里的阿耆尼国,驻守阿耆尼城的只有一千余羌人。如今羌人在西域已经是霸主级的存在了,羌人不去找那些西域土著的麻烦他们都要谢天谢地了,哪还敢来主动挑事找羌人的麻烦?
所以,这些在阿耆尼城吃喝享乐的羌人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警惕性。城门大开,除了想要捞些油水的羌人守在城门处外,城墙上也都没有任何的兵卒防守。
秦军斥候在阿耆尼国王子的引领下,乔装轻而易举的接近了阿耆尼城城门,猝然出手不过十几息的功夫,已经将城门控制在手中。
城门到手,接下来的事情就要简单的多了。
一千多没有任何防备、装备简陋的羌人面对两万余训练有素有备而来又几乎武装到牙齿的秦精锐,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拿下阿耆尼城之后,留下五百步卒和五百骑兵帮助阿耆尼国王子整顿被羌人弄的几成空城的阿耆尼城,秦军继续率领大军北进。
在北路大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的同时,南路秦军同样也是轻取蒲昌海以南赭时国、怖捍国等近十城,攻城掠地的速度相比北方来说丝毫不慢。
至于居中统筹的主将辛胜,更是已经行军到了距离楼兰城不过百余里的蒲昌海边缘地带。
按照秦军大军的前进速度,最多三日,五万秦军主力就将兵临楼兰城下。
戴尔等一干身处三路大军中的西域诸国的使者们,第一次见识到了大秦军威。斩杀他们西域诸国兵卒如杀鸡宰羊般凶狠的羌人,面对那些穿着黑色铠甲的大秦兵卒从来没有坚持超过盏茶时间,不是全军覆没就是转身就逃。
可是就是这样的、精锐的、无敌的大军,只是那位远在万里之外那座高高大殿内的皇帝坐下数十支军团中的一支而已。
很难形容戴尔等一干西域诸王看着势如破竹攻城掠地的秦军时的心情。
人比人,气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