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创新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创新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一边高喊创新一边却又抵制创新,为什么现代社会在很多领域出现了创新荒,到底我们该怎么引领未来的创新,这一连串的问题常使我瞠目结舌,而这本《创新的起源》做了系统的回答。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人类的发明常常是源于一个个聪明人的突发奇想,我们认为企业的创新也是源于个别企业的自主创新。但马特·里德利先生却颠覆了我们的想法,他通过大量的科技进步史实向我们说明,人类的发明和企业的创新都是渐进的,而且是经过许多人共同努力才做到的,无论是当年的蒸汽机,还是后来的飞机和今天的互联网、核酸结构等,他似乎给我们正在发烧的创新热泼了瓢冷水,好处是让我们更加理智地对待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首先发明是创新的基础,但发明并不等于创新,只有把这些发明用于人们实用的产品才叫创新,而且创新往往发端于偶然,不管青霉素还是四氟乙烯,其实都是偶然发现的。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老本行水泥行业,波特兰水泥的产生是因为一场错误而发现的,190多年前英国波特兰岛的工人烧石灰,意外地把雨后沾满了黏土的石灰石放炉子里烧,结果烧出一种叫硅酸钙的新物质,这就是现在的水泥。创新往往要靠一个团队的努力,创新也往往靠社会上众多技术的组合。任何一家企业不可能造出汽车的所有零部件,一辆汽车要靠许多企业生产的部件进行组装。创新也需要开放的横向联合,今天无论是做芯片还是做液晶面板,都得靠全球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联合开发。

创新虽然那么美好,但几乎每项创新最初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阻力和压力,从古至今,无论中外,概莫能外,这常常让人们费解。书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以人类当年曾禁止喝咖啡为例,说明了个中原委,人人都渴望创新,但人人又都惧怕创新,人人都能找到一个反对创新的理由。常常是创新者非但没有受到欢迎和鼓励,还必须与现有技术的既得利益、人类谨慎保守的心理、抗议者利益,以及版权、规章、标准和许可所设立的标准门槛等做斗争。

创新真的不易,大企业往往因为眼前的既得利益而错失良机,甚至站在创新的对立面。当年柯达胶卷发明了数码相机,但柯达因太珍惜胶卷赚取的高额利润,后来眼睁睁看着别人用它的数码技术把自己逼得活生生地破了产。要想让大企业创新就必须把大企业引入竞争的赛场,只有竞争,大企业这头大象才能跳起舞来。比如,沃尔玛推出的“扫描即走”服务,允许购物者扫描他们想购买的商品条形码,然后用智能机点击按钮完成付款。创新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靠政府部门的指令,书中批评了创新主要靠政府对研发支持的观点。这和《大繁荣》一书作者费尔普斯先生提出的创新不靠大企业而是靠草根创新和民间创新的观点一致。虽然作为在大企业做了多年董事长的我对这些观点有所保留,但我认为作者的观点也要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开展好民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让我们大企业产生创新的动力,如何让我们政府举国体制的引导更加有效。让我们国家真正形成大企业创新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创新铺天盖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书中有一句话甚为经典,“创新是自由之子,是繁荣之母”。自由的环境是创新的土壤,要大胆假设,鼓励质疑,宽容失败。正像厉以宁老师说的,还是先有创意,后有创新,再有创业。我也赞成本书作者关于中国是创新发动机的说法,他认为,过去对中国人只靠模仿进行创新的老旧认识必须翻篇,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创新规模和创新速度将超过其他任何地方。这让我想起了2021年春节在深圳和那些年轻创业者相处的感受,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创新文化还是民间创新,都开始走在前头,这就是中国为什么一定会繁荣的理由。

我推荐大家读一下《创新的起源》这本书。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2021年4月 KsKSLfvWwe97KRa3ohs+tJtyWmTvHC+qPMqp9Lk8TM/4vSiaPNTr/VYJqWvYjfk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