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从穆公称霸到孝公变法

如同历史上的任何一位英雄人物那样,秦始皇是在时代为他所提供的诸多客观条件之下,成就其伟大事业的。

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是凭借着先祖留给他的基业,继承前辈的遗志,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份基业,便是“四世有胜”、国富兵强的强秦;而前辈的遗志,作为驱使秦王政的精神动力,则是兼并山东六国的战略目标。因此,不对虎视山东的强秦作必要的历史回顾,我们便无法深刻地理解秦始皇帝。

秦的祖先,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为“颛顼之苗裔,夏、商二代亦为诸侯”。秦祖非子,在周孝王时因养马有功而受封于秦(今甘肃清水东北),赐姓嬴,实际上是一个附庸小国。数传至秦襄公时,适值周末危机,秦襄公率兵力救周幽王,后来又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颇有战功,始得列为诸侯,“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所谓周平王赐给秦襄公岐西之地,实际上是让秦从戎族手中夺回岐丰一带的土地。秦襄公和他的儿子秦文公为此进行了历时二代的战争,终于打败了犬戎,占据了以岐丰为中心的渭水流域,为后来的秦穆公称霸西戎奠定了基础。

秦成为西方的强国,是于秦穆公任好在位(公元前659—621年)期间。秦自建国以来,一直处于戎狄势力的包围之中。自从秦德公迁雍(今陕西凤翔县)以后,秦宣公、秦成公在位的十五六年间,秦对四周戎狄势力的斗争并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秦穆公任好即位后,锐意改革图强,广招天下贤才,“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史记·李斯列传》)与此同时,秦国的社会经济也有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西方强国。春秋后期,晋国的赵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晋、楚、齐、秦,匹也。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可见,自秦穆公“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直到春秋末期,秦一直与晋、楚、齐并列为当时的四大强国之一。

当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后,秦的西方强国地位一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战国初年,魏文侯在魏国实行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初年最为强盛的国家。

战国初年,同魏国形势恰成相反对照的是,秦国自厉公(公元前476年即位)历经躁公、简公、出子(公元前385年被杀)的90年间,庶长专权,废立国君,内乱不已,国势渐衰,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兵败于魏,丢城失地,即所谓“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史记·秦本记》)

公元前413年,魏攻秦,败秦于郑(今陕西华县);

公元前412年,魏攻占秦国的繁庞(今陕西韩城市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两年之中陆续攻取秦国的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元里(今陕西澄城东南)、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

魏在攻占秦国上述地区后,设立西河郡(辖境相当于现今陕西华阴以北、黄龙以南、洛河以东、黄河以西地区),任命吴起为西河郡郡守。这种形势,对于秦国来说是十分严峻的。

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公子连)即位,他废止殉葬陋习,“止从死”;迁都栎阳并在栎阳设县;“为户籍相伍”;“初行为市”,在秦国实行社会改革。秦献公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显著成效,于公元前366年至362年对韩、魏联军的三次战争中大获全胜,初步扭转了对外战争中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次年,其子渠梁即位,是为秦孝公,时年21岁。秦孝公并不以秦献公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为满足,为从根本上富强秦国,使秦国在七雄并立的形势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他决心在秦国实行变法革新,向全国公布了他的变法求贤令,公孙鞅(后受封于商,史称“商鞅”)因此而由魏入秦。

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战国时期令诸侯震惊、士民瞩目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秦国日后的国富兵强、兼并诸侯奠定了基础。正如时人蔡泽所言:商君“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战国策·秦策三》)在秦孝公、商鞅变法期间,秦兵多次击败魏军,收复失地,魏国被迫交出过去侵占的西河部分土地。

秦孝公以后的历代秦国国君,坚持商鞅以法治国的路线,把耕战(亦称“农战”)奉为基本国策,重农(本)抑商(末),实行以客卿为将相的制度,在法制建设中成效卓著,又制定并执行正确的外交路线,从而使秦国的国势在惠王、武王、昭王以及孝文王、庄襄王期间蒸蒸日上,在兼并战斗中越发处于有利的地位。其中,秦昭王在位的56年,为秦国的富强和兼并天下,奠定了基础。 9i1hrTNaH/pfy0A8/Sln+ZuxexfKOxE05Wbt9r6rwBqEKo2Xv5fEgYDHgDdlbe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