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抉择,是新阶段我国发展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内生产物,与新常态理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高质量发展理论一脉相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改革开放初期,政策导向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鼓励以劳动力要素参与外循环的加工贸易。这一时期确立了“促进出口、限制进口,保护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证国家关税收入”的对外开放总方针,政策动机集中在扩大贸易顺差、积累外汇储备,政策管理方式转向宏观经济调整改革,并在税收、外汇等领域采取一系列配合措施。在此期间,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内外部环境大幅优化,关税水平、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贸易规则不透明性大幅下降。国内法律和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修订显著促进统一、规范、透明的对外贸易制度体系的形成。

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为中心基调,致力于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一阶段的政策导向从之前的“进出口并重”转向2012年提出的“扩大进口规模”,并于2017年提出“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2018年进一步提出要支持关系民生的产品进口,拓展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举办进博会等进口促进活动,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进口平台。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展投资空间。

另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新时代面临的新格局、新挑战、新规律和新使命,提出了一系列以内需拉动和创新驱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2012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替代“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模式。2019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对既有发展战略的提升和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供给基础、需求基础、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提供了战略窗口期。新发展格局是党和政府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发挥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巨大的投资需求潜力等发展优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的,是对既有发展战略的提升和深化。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同时,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新一轮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新发展格局具有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内涵和特征。

当前全球风险因素增多,双循环战略更加侧重以内循环为主,加强国内经济一体化建设,增强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的能力,是短期应对与中长期发展的有机结合。从短期应对的角度来看,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提出是大国博弈及逆全球化思潮的应对之策。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内循环为主体”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迈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定了战略转型和战略替换将是2021年经济运行的核心主题。 jb0QMI9R5iZmZ6MkjqGcTnFznJvmPwdLqP7cDD7NB55LDs+n0I1FiC6UiqcXbLt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