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于《呐喊》

陈漱渝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显示出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初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创作的小说15篇,1923年8月由北京大学新潮社初版,被列入“新潮社文艺丛书”。1924年5月第三版,改由北京北新书局发行,收入作者主编的“乌合丛书”。1930年1月第13版,抽去《不周山》,后改名《补天》,另收入《故事新编》。此后各版均收14篇。

关于《呐喊》的书名,作者在《自序》中解释道:“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

说《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并非因为它出版时间最早。1921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了郁达夫的《沉沦》。1922年2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了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1922年3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叶绍钧的《隔膜》。1923年5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冰心的《超人》。但鲁迅的《呐喊》因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在读者中引起的反响远远超出了此前出版的小说集。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回忆说,陈独秀是催促他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这种说法从1920年9月陈独秀致周作人的一封信中可以得到证实。信中建议:“豫才兄做的小说实在有集拢来重印的价值,请你问他倘若以为然,可就《新潮》《新青年》剪下来自加订正,寄来付印。”“五四”前驱者之一的李大钊也认为《呐喊》是“中国最好的一本小说”。

《呐喊》“表现的深切”集中体现为“人的发现”。鲁迅指出,“东方发白,人类向各民族所要的是‘人’”(《随感录·四十》),而在封建重压下,中国人经历的只有暂时做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这两种时代,向来都没有挣得“人”的应有地位。《呐喊》开篇《狂人日记》就是一篇“人”的解放宣言,奏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强音。《呐喊》告诉读者,“人”不应该像孔乙己、华老栓、七斤那样受到精神戕害,更不应该像阿Q、闰土那样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戕害。中国人应该有一个光明的“明天”,中国的新生代应该过着一种他们的前辈未曾经历的新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改造国民劣根性,而且需要比辛亥革命更为彻底的制度改革,否则封建复辟随时可能发生,七斤头上那根刚剪去的辫子会重新蓄上。

《呐喊》“形式的特别”表现为对短篇小说体裁的实验性追求,有的是日记体,有的类似于随笔和速写,有的议论多于描写。其中有《阿Q正传》这样的炉火纯青之作,但有些也不够丰厚精致。这反映的正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初创期的特点。

1933年3月2日,鲁迅作五绝《题〈呐喊〉》:“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空留纸上声”是鲁迅的谦辞。实际上,《呐喊》不仅在国内历版不衰,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特别是小说《阿Q正传》,已经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主人公阿Q跟哈姆雷特、堂·吉诃德等著名文学典型一样,大步迈入了世界文学经典的殿堂。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阿Q正传》是一篇高超的现实主义艺术杰作。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也有类似阿Q的农民。” Kev1OzQ+t5Ot6CrSlbR2HWGJGF9mk846T5wulNJMPFAlgicIk9IOexU3pAfAxc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